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

吴宪生,王经春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1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吴宪生,王经春  

页数:

111  

Tag标签:

无  

前言

  ·王伯敏·  法尽理无尽,理尽法又生。  画法原无限,至关天地情。  ——半唐斋论画诗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独特表现,赢得了东方以至世界画坛的称美。  中国画历史悠久,有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它那巧拔的艺术表现,是中国历代无数画家在久长岁月的艺术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杰出的画家,在艺术上巧夺天工,他们之所以创造出令人激赏的艺术形式,在于他们“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中国人民的勤劳,也往往体现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  中国画的造型,讲求“遗貌取神”,提出“以不似之似似之”为准则。这是中国画的美学要求,也是中国画家的表现特征。优秀的中国画,它所以使人感到神妙,以至激动不已,并非玄虚,而是实实在在。不是吗?一卷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那样,居然让几世纪后的观众俨然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市井中,甚至可以听到市井中的叫卖声或车马声;一幅牧放图,如李公麟临韦偃的《牧放图》那样,似一曲富  有韵律的交响乐在演奏,使人对牧放生活产生强烈的感受。中国画的表现,可以“咫尺千里”,可以“驱山走海”。就是说,中国画家竞有突破时空在画面上的局限的本领。早在北魏时,现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如《九色鹿王本生》,就已经作出了回答,又如宋画《千里江山》或《长江万里图》等等,无不有这种神奇的表现。中国画,无论画千军万马,或千花万蕊,以至是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它既用奔放练达的笔调,也用细如游丝的笔致,都能同样作出充分的表达。中国画有极其丰富的艺术技巧,能适应并驾驭各种复杂对象的描写。历代富有聪明才智的画家,他们以“无法生有法”、“有法贯众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法”,“藏用于人”,是画家从生活中所汲取,即师客观的森罗万象及其变化,故云:画法的创造,“至关天地情”。  绘画既有法,画家必须守法、用法,但是,不可“刻舟求剑”,不可“胶柱鼓瑟”。“法”要用得活,更不可被“法所束缚”,所以说,画家在某种情况下,不妨“无法无天”。然而,话又得说回来,就规律而论,先得有“法”,然后言“无法”,或求“法外之法”。这是画法的科学辩证法,谁也违背不得。  画法,不是固定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变法,要有新的创造发明。新法的产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画史告诉我们,“丹青先于水墨”,所以当水墨画法在那个时代出现,相对地说,它便是那个时代的新法。  有新法,必有古法。古法,有的要淘汰,有的还有用。所以对传统方法,不能尽弃。我们不能从“零”开始,对传统应该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所谓“继往开来”,说明历史割不断,否则,我们没必要读历史。历史遗留的,有精华,有糟粕,剔除糟粕,不在话下。这部《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的问世,就是本着这个精神来选编的。

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树法下)》是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丛书中的山水卷中的树法(下)分册。书中以大量的名家杰作为例并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各类技法的特征作了剖析研究。全书图例以全图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对作品的风格及表现技法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水卷树法下)》图解深入浅出,印刷精美,不仅可供读者浏览、学习,还是一册一流的学习临本,具有观赏及实用的双重价值,是美术爱好者及工作者之收藏佳品。

书籍目录

序概述枯木寒林秋林高士图课徒稿课徒稿课徒稿秋林高士图山水婉娈草堂图山水图山水册山水扇面游图册山水册山石图沧洲趣图秋山图幽居乐事图册山水册山水册山水图山水寒林浮霭图深山高隐图山水册山水册木叶丹黄图轴仿古山水图仿古山水图霜林柴门四段景图搜尽奇峰打章山水册页夹叶点叶仿古山水课徒稿仿古山水沧洲趣图卧游册卧游册吴中山水册吴中山水册山水图山水图山水图浒溪草堂图林榭煎茶图兰亭修禊图曲港归舟图轴虎丘前山图求志园图求志园图山水山水婉娈草堂图葑泾仿古图葑泾仿古图葑泾仿古图山水图丁卯小景图册丁卯小景图册丁卯小景图册山水册延陵村图杜甫诗意烟江叠嶂图山水册山水册山水册仿元人笔意仿古山水册仿古山水册仿古山水册仿古山水册仿古山水册仿古山水册红林秋霁图秋山红树图课徒稿山水图扇面山水册山水册山水册书画杂余册黄山游踪册山水册陶潜诗意图册秦淮忆旧册秦淮忆旧册松吴中山水册山水山水山水图山亭文会图友松图丁卯小景图册仿黄鹤山樵山水图婉娈草堂图山水册仿古山水册山水册页山水图搜尽奇峰打草稿秦淮忆旧图册唐人诗意图山水山水册山水册竹山水图册画竹卢鸿草堂山水册山水册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