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质觉

刘旭光,袁运甫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刘旭光,袁运甫  

页数:

1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论质觉:对视觉艺术中质觉概念的研究》就质的视觉性、空间、能量和质的精神展开分析,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剖析、列举了当代艺术中以物质的质的要素作为艺术语言方式而取得成功的作品,提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质觉理论为解脱美术创作中的困惑局面提出新的可能。

作者简介

刘旭光简历:
1958年出生于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主任,副教授
现居住北京、日本东京
2004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学位
1996年东京艺术大学油画系当代艺术研究室讲师
1995年日本国立琦玉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留学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赴日本留学
主要艺术活动:
2007年,群展《2007青岛第一届音乐和艺术博览会(M.A.X 2007)》,创意100,中国青岛
2006年,群展《2006第二届IDA国际数码艺术大奖澳大利亚哈里斯国家数码艺术奖北京巡回展暨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国际互动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北京
2006年,个展《2006痕迹》雅巢画廊,中国 上海
2006年,群展《Asian相质》,桥舍画廊,中国 北京
2006年,群展《变异》,井画廊,中国 上海
2006年,群展《渡•当代水墨方式》,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 天津
2006年,群展《水墨再生 2006新水墨艺术大展》上海朱屺瞻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6年,群展 《观念水墨》天津美术馆,中国天津,
2006年,群展 《冥想与叙事——当代水墨艺术展》香港现代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6年,个展《自然的声音》SOL画廊,日本东京,
2005年,群展 《自然的恩惠――虚拟、现实的语意´2005》新媒体艺术展,横滨Bank ART1929马车道,日本横滨,
2005年,群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北京TS1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形而上黑与白》上海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5年,群展《北京电影学院与澳大利亚IDAA新媒体艺术互动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书非书》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杭州,
2005年,群展《第二届成都双年展》中国,成都,
2005年,群展《85←→致敬》多伦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5年,群展《中国上墨:当代实验水墨特别展》瑞月宫,里尔,法国,
2005年,群展《“质换”的位移》震旦画廊,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质性:实验水墨报告》红门画廊,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透明的盒子——有限空间的无限蔓延》北京“建外SOHO”底商商铺及公共的替代空间,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体验与知觉——北京电影学院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北京,
2005年,群展《北京的春天》美国纽约PUFFIN空间,美国纽约,
2004年,群展《深圳水墨双年展》深圳美术馆等,深圳
2004年,群展 "2004 横滨国际电影节《视像群――中国当代艺术学院新方式》新媒体艺术展,横滨Bank ART1929马车道,日本横滨
2004年,群展《无关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3年,群展《北京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3年,群展《与大海的碰撞》中国当代艺术家展,横滨21世纪港口未来艺术中心,日本横滨
2003年,群展《异域方式》中国当代艺术家展 浅川画廊,日本金泽
2002年,群展《洛衫矶第十次国际艺术节》,洛衫矶美术馆,美国洛衫矶市
2001年,个展《字画同源》,东京SOLO艺术画廊,日本东京
2001年,群展《发生的场》,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日本东京
2001年,群展《知识就是力量》,北京图书大厦,中国北京
2001年,群展《艺术与科学》,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参展作品《悬空界》获金奖
2000年,群展《就在这儿没错》中国当代艺术家展,东京仙川艺术画廊
1999年,个展《悬空界》,东京SOLO艺术画廊,日本东京
1998年,群展《流动博物馆》,日本东京新宿高岛屋,日本东京
1998年,群展《立川市艺术节‘98》,日本东京立川市
1998年,群展《98•福州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福州
1997年,个展《雷》,kobuti艺术画廊,日本相模原
1997年,群展《平泽当代国际艺术展》,韩国平泽市
1997年,群展,洛衫矶《“东西”国际艺术展》,洛衫矶美术馆,美国洛衫矶市
1997年,个展《天地间的接点》,横滨美术馆,日本横滨
1996年,个展《接点1》,东京艺术大学,日本东京
1996年,个展《接点2》相模川野外装置,日本神奈川
1996年,群展《夏仓康二与十四位画家》,野村艺术中心,日本横滨
1996年,个展《接点3》古北口长城野外装置,中国北京
1996年,个展《接点4》东京艺术学校STA画廊,日本东京
1996年,个展《接点5》东京小田原画廊,日本东京
1996年,群展《本源的精神》,琦玉近代美术馆,日本琦玉
1996年,个展《天籁2》东京银行画廊,日本东京
1995年,群展《语言的三种方式》,川口现代美术馆,日本川口
1995年,个展《天籁》,东京huihui画廊,日本东京
1993年,个展《刘旭光素描展》,琦玉近代美术馆,日本琦玉
1991年,个展《刘旭光油画展》,东京新宿小田急美术部画廊,日本东京
1989年,个展《刘旭光油画展》,东京银座四季画廊,日本东京
1987年,群展《北京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1985年,群展《首届北京青年美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书籍目录

序中文摘要第一章 引言1.1质觉概念形成的背景1.2质觉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可能性1.2.1在自然、文化积淀与现实中探索1.2.2在体验与实验中探索1.3质觉的研究质觉的质篇第二章 质的视觉空间2.1静态下质的视觉现象2.1.1哈气的能量2.1.2文字的空间2.1.2.1文字的视觉性2.1.2.2文字的物质性2.1.2.3《析世鉴》2.1.3爆炸的能量2.2质的融合与再构2.2.1熔化与再构2.2.2墨质的构造2.2.3石与钢筋的凝聚2.2.4形象的质性2.3变化中的质的空间2.3.1二极管的星空2.3.2形的符号2.3.3水的分裂2.3.4图片的魅力第三章 质的能量3.1黄肠题凑的木质视觉能量3.1.1黄肠题凑的木质视觉性3.1.1.1视觉空间的成立3.1.1.2黄肠题凑的空间能量3.2物派的“物质”视觉能量3.2.1液体油的可视范围3.2.2木炭的视觉能量3.2.5视觉空间中的泥3.2.4涸的纹理3.2.5木的功能3.2.6磁向性3.2.7结构与架构3.2.8纸与木之间3.2.8.1思想导入之一3.2.8.2思想导入之二3.2.8.3思想导入之三3.2.8.4“木”与“纸”质觉的觉篇第四章 质的突破4.1视觉中质的运动状态4.1.1寻找与探索4.1.1.1发掘4.1.1.2《巢》4.1.2捕捉的瞬间4.2时代精神4.2.1性质美4.2.2时代美感4.2.2.1悬置失落心态下的当代美4.2.2.2当代艺术中的视觉包容美4.2.2.3数量的视觉美,悬空的精神美4.2.3时间与方位的美感4.2.3.1实验4.2.3.2精神中的自然4.2.3.3创作的空间4.2.3.4以人为中心的时间与空间4.3质的宇宙4.3.1朦胧的状态4.3.1.1状态的进入4.3.1.2创作之前的积累4.3.1.3失重状态4.3.1.4自由的空间4.3.2思维的突破4.3.3从微观到宏观的空间世界第五章 论质觉5.1质觉的概念5.1.1自然中的精神5.1.1.1质觉形成的“场”5.1.1.2时间与空间5.1.1.5质觉强调当代性5.1.2自律与撞击5.1.2.1在文明的撞击中发掘新的可能5.1.2.2撞击所带来的认识变化5.1.2.3把握规律,追求本质5.1.3对质的觉悟5.1.3.1能量基地5.1.3.2精神的渴望5.1.3.3在质中找切入点5.2质觉的意义5.2.1“自我”的定位5.2.2对历史的批判5.2.3开拓新领域5.3质觉在艺术中的可能性5.3.1包容的可能5.3.2从积淀中摄取5.3.3现实中的可能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个人简历后记


编辑推荐

  《论质觉——对视觉艺术中质觉概念的研究》就质的视觉性、空间、能量和质的精神展开分析,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剖析、列举了当代艺术中以物质的质的要素作为艺术语言方式而取得成功的作品,提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质觉理论为解脱美术创作中的困惑局面提出新的可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论质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