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玩品鉴

赵春霞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赵春霞  

页数:

184  

前言

  作为一名职业鉴定人员,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决不是想把关于如何鉴定硬玉的方法与“诀窍”通过金针普度,将我的读者培养成鉴定硬玉的行家里手。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就如同“久病成医”终非医一样,绝大部分的业余收藏爱好者最终不可能真正掌握专业鉴定的技术能力,因为鉴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完全取决于过眼器物的品质与数量,这是一种通过时间量化后的质变过程,没有谁能够脱离开这个既定的轨迹而羽化登仙。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奉献给读者一句实在话:一本科学而严肃的鉴定书籍,不仅不会给你以解囊入藏的胆量,相反会让你踟蹰于藏品之前,甚至会失之交臂。原因很简单,当你真正读明白了这本书时,你就会随即产生出更多的不明白。当然,这种困惑来自于文字与实物的不接轨。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在收藏翡翠的过程中,最基础的能力是分辨出“A货”、“B货”和“C货”,其次是要分辨出不同的翠色种类,因为不同的货种与不同的翠色具有着不同的商品价值。我在书中将分辨方法与价值特征讲得越明确,你理解得越透彻,就越不敢轻易解囊。譬如,一只具有“硬绿”颜色的翠镯子售价仅几百块钱,以前你可能以为是一个“大漏”,当你明白了翡翠中“C货”的质地特征与价格特征之后,不仅售价几百块钱的你不敢买,就是把几万块钱的硬绿翡翠“A货”放在你面前,你仍然不敢买。这不是价格的事,是由“明白”进步为“糊涂”的一种理性升华。这种升华可以广泛地表现在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读者身上,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终极目标之一。至于从“糊涂”再转入“明白”,那要经过漫长的历练过程,承受无数件真品的视觉刺激,将你对古玩的收藏兴趣消磨殆尽,进而转换成为一种职业直觉,这才是铸就你“真”、“假”二字出口成钉的基础。鉴定,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内容概要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普通的工薪收藏者,所以,作者在图片的选择上、在材质特征、造型特征的讲解上,多货币于对普品的介绍,力争让读者读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悟,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知识点上的困惑。也就是说,通过让读者在有关知识点上的读有所获,引发出另一层次包括学术上、市场上的以及交易上的深位思考。 本书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入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硬玉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读者很少能请到鉴定家为他们掌眼,他们的收藏决心主要受到对即将入藏器物的理解和欣赏程度的制约,这些带有主观审美的取舍,还是要依靠收藏者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完成。而对于真伪的判定,则视每个人的鉴定方法、鉴定经历和鉴定悟性的不同而不同。本书就是从“品”与“鉴”的视角上,给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和体会。

书籍目录

概述第一章 硬玉的历史第二章 翡翠的质地及翡翠的仿制品第三章 翡翠的雕工与抛光技法第四章 翡翠的颜色第五章 新旧翡翠的雕工图案第六章 与翡翠相似的材质第七章 翡翠的收藏与保养第八章 翡翠的价格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硬玉的历史  第一节 翡翠的起源及产地  对于翡翠来说,红色为翡,绿色为翠,这是翡翠基本分类的一般常识。而这里所说的红与绿,原本指的是一种鸟类的羽毛色。古代有一种翠鸟,颈部的羽毛是由绿与红两种颜色组成,而红色又分为红色与黄色两个层次。翠鸟羽毛的毛色非常漂亮而且少见,所以,人们把类似这种颜色的玉石称之为“翡翠”。翡翠在矿物学中被称之为“硬玉”,与称之为“软玉”的和阗玉在颜色与硬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翡翠所含的矿物质不同,杂质的多少不同,尤其是受其内部结构中微量原素的影响,造成了颜色上的千差万别。艳丽而不失典雅、华贵而不俗气,能够显示出佩戴者的身份,同时也寓示着财富与喜庆。这就是翡翠的装饰价值之所在。  翡翠在我国出现较早,大约在战国时期,就有装饰和佩戴使用了。而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高阶层的装饰消费品,并且大量涌人中原地区,到了清代才逐渐形成。翡翠以其靓丽华贵的高雅气质,很快得到宫廷的认可,当时有大量的高档翡翠材料被宫廷收购,并专门聘请技术高超的雕刻工匠,按照既定的设计形式为宫廷加工各种翡翠饰件。在清代雕刻的翡翠作品中,一些吉祥的主题口彩往往通过这种漂亮的红绿颜色表达出来,譬如,一只鹭鸶口衔莲花,象征着主人科举一路顺畅,金榜及第,取名“一路连科”;一只老鹰和一只大熊在一起,称之为“英雄”;灵芝寓意长寿;竹节表示节节高升。在翡翠的雕刻设计中,几乎每一个图案都有其非常明确的寓意指向。在这些吉祥的口彩和寓意笼罩下,使得翡翠存在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美化佩戴者本身,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对他人的一种祝愿;同时,对于翡翠的占有也不仅仅局限于收藏者的专好,而是受到了更为广泛人群的关注与喜爱。在清代,翡翠雕件除了用于皇后、妃子的装饰佩戴外,还被皇帝用于奖赏臣属。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社会的上层阶级开始对翡翠注入异样的关注目光,民间自然也就有所仿效,但是,民间所交易的翡翠与玉器一样,材质大多不是很好,颜色较差,交易的价值也不会很高。这种质量的翡翠雕件一般多用于实际佩戴或馈赠,基本上不用作收藏,所以传世到今天的这路翠件,多有磕碰残缺,没有更大的收藏价值。只有真正从宫廷里流散出来的翡翠,才被视为珍品,收藏起来,成为今后的升值砝码。翡翠由于颜色的艳丽、雕工的精致一直流传到今天。无可否认,翡翠的开采形式与开采年代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现代的翡翠质量应该说好于清代,即使故宫中所藏御用传器,其质地也逊色于现在的新料,这是开采层的不同。现代翡翠的佩戴与收藏并不在一个体位上,收藏者追求年份与出身,于是便喜欢具有明确清代雕工特征的老翠件;装饰者喜欢具有现代雕饰风格的新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翡翠材料要档次高,雕工要精,只有符合这两种条件的翠件,才能既产生华丽的装饰效果,同时又具有强大的后续升值空间。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玩品鉴 PDF格式下载



要参透玉的奥妙,要慢慢学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