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问题与转型

王德胜 主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王德胜 主编  

页数:

453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l世纪,伴随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中国美学和美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术语境。由社会文化转型催化、推进的学术转型的持续展开,不仅使中国美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初萌生出新的建构指向、寻求着新的理论希望,也使中国美学研究迎面遭遇来自众多新的理论问题的挑战。与此前一段时间美学研究相对沉寂的状况相比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美学一方面前所未有地呈现了在多个领域展开多方位、多层次学术探讨的热烈势头,另一方面也产生并累积了诸多前所未有的理论困惑和必须加以认真讨论的理论难题。而所有这些,显然都直接联系着中国美学本身的真实发展前景问题。因为毫无疑问,就当前中国美学的普遍状况而言,多方位、多层次展开美学探讨,固然是当代学术进步的生动体现,然而众声喧哗也表明中国美学无论在学术形态、学术目标,还是在研究理路、研究对象上,都还处在一种相对杂乱的现实情势之中。这种“杂乱”,当然跟整个中国社会文化本身的转型现实直接相关,是整个社会文化转型过程的必然现象。不过,“杂乱”可以是过程,却不应是结果。在经历转型的同时以及之后,中国美学仍然面临着如何走向确定化的建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则在总体上仍然联系着有关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本身的考察、寻求和思索。因此,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美学来说,怎样把握自身的转型,乃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转型期中国美学的理论建构及其学科前景、当下美学的问题与转机、文化资源利用与美学的策略等进行了广泛探讨,多层面分析了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现实题,多视角解读了当下语境中中国美学的理论课题与建构难点,并在充分阐述不同观点、主张的基础上,就如何看待和解决转型期中国美学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理论深度和学术建设性的意见,呈现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作者简介

王德胜,1963年生,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美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美学史、当代审美文化和文艺美学理论研究,多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北京市规划课题,曾获“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新时期20年优秀文艺理论论文奖”、第一和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等。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编 社会转型、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美学发展 美学研究:走两大系统融合之路 审美·艺术·美学:新动向 文化大发展的新局面和当下美学的机遇 去西方化与再中国化——全球化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去”之三昧: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 转型期人文理性价值预设与深度美学重构 实践论美学、存在论美学的困境和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 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美学理论建构 网络审美的人文逻辑与技术批判 “审美”概念的分析 论不同类型实践对美和审美的关系 美学的多重反思和多元并进——由“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话题引发的思考 日常生活美学的哲学反思——以现象学、解释学和语用学为视角 现实关怀与问题意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出路 都市化进程与中国美学的当代性问题 从主体性意识美学转向主体间性身体美学第二编 中国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与文艺美学的发展 文化转型与文艺美学研究 谈文艺美学的间性研究 新时期小说美学发展的回顾 建构“诗性身体”的身体美学——王小波《黄金时代》中“身体问题”的启示 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 儒家思想之于当代美学建构的意义 人生精神与诗性品格:中国现代美学的启示 人格理想:美学史研究不容忽视的方面——我国先秦时代审美观念谈片 略论六朝文艺观与审美特征的认识问题 萨特美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影响 论存在主义美学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补充第三编 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在生态美学建构中的价值和意义 从生态中心主义到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意识形态本性探析 转型的中国美学与日常生活的生态审美化 生态文明·生态美学·生态批评 自然美:生态伦理学的一个向度 试谈生态美学的前景、困境与出路 西方有没有生态美学 江南山水与中国审美文化的生成第四编 从“生态美学”到“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论曾繁仁先生的美育思想 曾繁仁美育思想论 “生态关怀”与“生命关照”——曾繁仁生态美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生态家园的守望者——曾繁仁先生的“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曾繁仁先生美学研究与学术成就述评——写在《曾繁仁美学文集》出版之际附录:转型期中国美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暨《曾繁仁美学文集》出版座谈会综述

章节摘录

面对转型期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开始理论思考。应该说,近些年中国美学界发生的许多讨论、争论,都一定地显示了这种思考的痕迹和思考的力量。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这些思考中,美学学者们既体现了较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吸纳了各种新的理论方法。尽管人们思考的方向不尽相同,思考的策略不尽相似,思考的结果不尽一致,但在以“转型的眼光”看待“转型中的美学问题和美学建构”这一点上,却基本上是共同的。正是在这个基本共同点上,各种理论上的探讨乃至争论体现了真正建设性的价值。这,也正是中国美学实现自身转型所需要的。


编辑推荐

《问题与转型:多维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美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问题与转型 PDF格式下载



还是不错的,每位专家从自己的视角和专业角度进行评析,收获是复合性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