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学院美术30年·重点画家书系

田黎明 著 田黎明、 郑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11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田黎明、 郑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1-11出版)  

作者:

田黎明 著  

内容概要

  《学院美术30年:重点画家书系》所面对的都是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美术家。我们要建构的和要传播的又都是在表达他们求学、事业和责任之下的一段人生经历和历史意义上的我们的美术教育家在新时期对历史和现实的义务与承担。  生活在喧闹纷杂都市里的田黎明,是一位在国内外美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和被普遍认同的著名画家。面对杂乱搅扰心性的当代都市生活,他和他的艺术却是那么的纯静和高远。田黎明以都市人少有的那种纯净的心性,面对着眼前的世界,他说我感受到在平凡生活中感知由心灵的寂静所引出的一种纯静。在田黎明的作品里,透明清闲的气象油然而升,愉悦的感觉渐渐弥漫开来,浓郁的诗韵漫漶在洁白温润的宣纸上。  田黎明是一位坚持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入手,又能对中国画在新时期开拓新格局进行探索的画家。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古人,还是都市一族,他都是带着明朗和纯净的心态去表现。因此呈现于人们面前的画作总表现出一种透明远望的空间,也总是有一种开阔明朗的人生气象。

作者简介

田黎明,在当代中青年画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这一切就建立在他卓而不群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上。田黎明是一位以中国画传统艺术方法进行创作的人,然而在完完全全古典又老套的方式里,他却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艺术语言。他以空间的深远和清澈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当代画坛,而自己却一如往常——谦逊、和善、甘于平实、耐人寻味。

书籍目录

序冯远求学经历求学曾在军营怀念卢沉老师在卢沉先生的画室旦基础教学依意写形——关于教学传统形意相守——关于造型与意象体验境界——关于临摹课自然精神——关于创作课寓物取境——关于写生的意象意象与心象——关于写生的空间缘物若水——关于文化体验意象的智慧——关于中国画的意象空间年历表索引后记郑岗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后记

郑岗2008年初秋,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编辑约我说有套丛书正在计划,问我是否有意参与。当时我正在为写《十画家论》准备案头工作,看到丛书的编辑方案与我的写作初衷有些一致愉快地答应了下来。这里边的逻辑是这样的——《学院美术30年》与《十画家论》所面对的都是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美术家。我们要建构的和要传播的又都是在表达他们求学,事业和责任之下的一段人生经历和历史意义上的我们的美术教育家在新时期对历史和现实的义务与承担。首先,以“学院美术30年”为题,学术上把握得非常准确和有意义。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年在一系列巨大成果中,文化教育有着非常突出的成就。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还教于民”,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两千五百余年后的一个时期,中国教育领域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贤师,培养了上千万的高等教育人才。尤其,美术教育领域培养出的画家、美术工作者不计其数。粗略地估算,大约可以超过中华文明五千年以来丹青人才的总和,当然,这仅仅是指数量上的超越。 教育家蔡元培在上个世纪之初,倡导“美育教育,兴邦兴国”。那个时代对蔡元培来说是一种民族责任,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却是一个梦想——对真善美渴望。而在今天则成为了教育领域先生们的辛勤努力的工作成果。当下,正值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高潮,大家都在不同的领域回顾和总结并且歌颂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正如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中的这套书系,当然,还有支持这一出版计划并加入其中的画家教授们。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山东卫视《时代美术》的制片人——开创电视领域有关中国画家专题栏目先河的一员,我做过上几百个画家专题。其间,接触最多的是美术大专院校系里的先生们。对他们我由衷地敬佩和尊重。在他们那里我获益匪浅,他们对我更是鼎力支持,而且更是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譬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先生当时都是我们的顾问。当我作为此书系的主编再次请教于他们时,他们依然非常支持,并指导《学院美术30年》的组稿工作。这令我和编辑丛书的所有工作人员感到莫大鼓励。 此书编辑工作伊始,我们首先向时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田黎明院长发出了约稿函。我们和他交流,田黎明先生极认真地准备,极负责地和他商榷具体事宜。而且悉心地把握书中的每一处,再细小的章节也不厌其烦地和我们沟通、推敲。在京城紫竹院湖畔田黎明先生寓所里改稿,常常是十三四个小时地连续工作。那种严谨的学者风范,令人敬佩。 认识田黎明先生已近15年,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这样的——谦和而文雅,正直而高古。翻看十年前为他拍摄的专题片写的解说词,感觉过去与现在是一味的。生活在喧闹纷杂都市里的田黎明,是一位在国内外美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和被普遍认同的著名画家。面对杂乱搅扰心性的当代都市生活,他和他的艺术却是那么的纯静和高远。田黎明以都市人少有的那种纯净的心性,面对着眼前的世界,他说我感受到在平凡生活中感知由心灵的寂静所引出的一种纯静。田黎明在当代中青年画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这一切就建立在他卓而不群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上。田黎明是一位以中国画传统艺术方法进行创作的人,然而在完完全全古典又老套的方式里,他却创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艺术语言。他以空间的深远和清澈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当代画坛,而自己却一如往常——谦逊、和善、甘于平实、耐人寻味。田黎明是一位坚持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入手,又能对中国画在新时期开拓新格局进行探索的画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碑林》到90年代的《游泳》系列,他始终把握着一种诗意和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古人,还是都市一族,他都是带着明朗和纯净的心态去表现。因此呈现于人们面前的画作总表现出一种透明远望的空间,也总是有一种开阔明朗的人生气象。在田黎明的作品里,透明清闲的气象油然而升,愉悦的感觉渐渐弥漫开来,浓郁的诗韵漫漶在洁白温润的宣纸上。把生活作为一种气象,你就会在气象中经历到它的境界;把生活看做是一种形象,你就会在形象里看见它的局部。田黎明这种面对生活与艺术的视觉角度,使得他的绘画丰富而又充满意味。他把目光对准的是人的全部生活经历与文化积淀。凭着独有的直觉感受,田黎明用他独特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动静相生、含蓄隽永的绘画世界。那里面充满了阳光、空气和水,充满了清闲、明朗的心境,成为了不为冗事俗念所动的一块纯净的心灵永驻的栖息地。他所喜爱的阳光、空气和水也便有了洗涤人性中的尘垢,永葆青春纯净的感悟与赞美,成为一种他所要追求的气象和境界。 田黎明儒雅、温和而又平淡。他性格中的恭让意识,使他总能依着性情和责任去工作和努力。他常说日常生活里处处存在着自然之理和画画之法,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心态使他在一种极常见的现象中发现独创了围墨、融染、连体、阴阳等一系列新的技法。当水滴滴在纸面上再敷墨色时,会呈现出一个斑点,这一斑点会衍生出一种新的墨痕与迹象,与周围同样的斑点相互渗透,会形成新的墨色。他正是将这一切转化为了他独有的画面——斑驳的光与影。他以“顺其自然的流泻”来进行他的思考和创作,总是在自然平常的心态中去体验他置身的这个时代,体验生命恒久不变的魅力,并创造着心灵与自然的和谐。这篇十年前的旧文,之所以重拾,我想原因之一在于我对田黎明先生的认识和理解是在进展中的中国当代文化背景里展开的。 另外这样的角度,有利于面对文化现象的回顾更加彻底;有利于在对比中突破在认识上泛泛义理的窠臼。对于把握当代现实社会下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与认识中国画家的个案面貌,则是一条非常有必要的途径。我以为对田黎明先生的认识,一定要站在他的艺术之路上去理解,方能明白像他这样一个艺术家教育家,或者说文化的布道者,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当下进行着的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社会中所起的文化艺术的垂范作用与他所具备的文化道德品格魅力的一致性的重要所在。 首先,田黎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者。他的绘画和前人的绘画完全不同,在传统绘画承袭中他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作为画家他以开拓的精神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面貌,做为艺术家独创一种精神,因为他所创造出的新形式——中国的气氛,与古人与今人与中外的绘画都有所不同。而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十年前与十年后他所影响和引导的某种风气、风格,具体到形式上看都是近乎一致的元素。研究起来则会发现他那些细微的变化却是大艺术环境里极重要元素。在完善自己的精神意识和文化品格的同时,完善了他的艺术,抑或形成了他的文化艺术教育体制的,因而对田黎明先生来说,他的一致性便体现在“温和而又平淡”,“含蓄而隽永明朗和纯净”。他所独创的“围墨、融染、连体、阴阳”等一系列新的技法同样是在“顺其自然”平和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一切是田黎明先生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极重的担当,更是改革开放大环境的造就。 这是一因。另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当年我并不知晓,现在看起来却是至关重要的原因。田黎明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位以进修生身份调入中国画系任教的人。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先生们唯才是举的胆魄和眼量。当然,田黎明先生作为当今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在那一刻其实就已注定。只是当时的文化评论界对他的认识与理解,缺少中央美院老先生们的预见性和器重。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在拜金主义五浊恶世之下,在躁气四溢的人文文化的窘境下,我们太需要那种敬慕文雅、内心向善的艺术教育家了。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几年,田黎明先生已被学养深厚的老先生们发现了,只是来到当下,方显出他的价值,或者说文化教育的真正所为和目的。总结和梳理田黎明先生30年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的实践及成果,其实是在研究他所折射出的时代环境和风貌。 然而,当我们田黎明先生将编辑方案确定下来时,他却辞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肩起了中国画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的主任,而接下来的变动更是令我深刻地思考了很久。2009年8月,田黎明先生离开了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文化部的调干对象,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任分管外事的副院长。任职刚好半年,文化部又一纸调令任命他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副院长。但这次他回到的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岗位,因为他还兼任着研究生院的院长。只是他所领导和主持的不再单单是中国画的教育与研究,而是涵盖着所有艺术门类的教育与研究工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民间艺术……。这又让我想到了当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先生们唯才是举的胆魄和眼量,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艺术领导的胆识和魄力。想到了文化艺术繁荣下的中国知识界的冷静、远虑及思考。更意识到科学发展观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的文化艺术教育体制的深刻影响。站在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上,它更使我想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当我们评价一件优秀作品,是看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如何做到了俱佳;我们评价一个优秀艺术家,是看他的思想深度、学问修养和艺术才情;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大师,是看他的德行和境界,看他对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看他的艺术价值和他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以及他给这个时代留下的成果,对历史、对未来能够产生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一个民族考量自己文化艺术的目光,也是发展中的文化及思想的远望,当然,更是公信的价值标准。当然,以一个人三十年的人生来反映出的文化建设的不只是一个侧面,我的看法是它更具坚定的文化姿态、宽阔的社会视野和某种象征意义。田黎明先生是这些年来在中国绘画领域长久有着影响力的画家,而且是在画家之中最为有着“诗意的栖居”的精神。他专注于对自然和普通人的描绘,魅心魅意,传神地抓住了自然和人的精神本质。当然,能够在文化艺术领域称得上独树一帜的画家,必也会是在思想上有所建树,并有能力在形式上独辟蹊径的大智者。田黎明先生的画境非常独特,富于瑰丽斑烂的想象,意趣清丽平和。而他的文学思考及笔性,真挚细腻进而深邃,往往他是一语使上,而令众人灵犀入心。这在当下这个社会平安而精神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的文风语辞有着诠释不尽的“当代性”, 比起任何有大成就的文艺家毫不逊色。自然这一切也基于他有着独立、清正的风骨和执著于理想、融于事业的人格。当初我曾这样写道,在渐渐展开了多卷编辑工作之后,在若干次的思考中,我想书系的第一册选择田黎明先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是30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也是30年中国艺术教育及创作领域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实践领域科学发展观的拓展者,因而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编选这套丛书唯才学而不为虚名的做法,同样是必要的。虽然,因为编排的原因《学院美术三十年.田黎明》卷延期印刷了,我依然感觉这段文字是必要的,因为“十画家论”和书系的第一选题,我皆是选择的田黎明先生。 2009年6月于济南上海花园2010年9月改于上海同济新媒体国际艺术中心


编辑推荐

《学院美术30年•重点画家书系:田黎明卷》是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学院美术30年·重点画家书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