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园青菜成了精

周翔 图 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作者:

周翔 图  

页数:

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园青菜成了精》巧妙地蕴藏了青菜们的特性,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幽默。小葱青秆绿叶儿长得直,正像一根银杆枪;韭莱的叶片狭长而扁平,如同两刃锋。大蒜成熟后的裂瓣,辣椒的浑身红通通,茄子的紫涨圆滚,都成了战斗的结果,让人读出意料之外却又不得不信服的荒诞。写到莲藕时,不是说它天性生长于湿泥里,而是成了逃跑不及的败军之将,糊里糊涂,慌不择路地钻进了烂泥坑——孩子们怎能不笑出声儿来呢。 好的童谣需要好的画面来表现,增一分则太闹,减些许就平淡无奇。画童谣类的作品,一定要走进和它同步的韵味儿中,丢掉华丽虚假的习气,踏踏实实浸润到泥土里,才能相得益彰。我翻开书页,看到青莱萝卜们的神气活现和眉飞色舞,已然开始窃喜了。画家遵循着青菜们的独特个性,又赋予其饱满的情绪和孩童的顽皮,夸张却不鬼怪离奇,让这一群顽童煞有介事地摆开阵势,斗得畅快淋漓。 仔细阅读的人是能够享受多种乐趣的,不但谐趣的画面可以养眼,还有更多的细节来给人逗乐儿。你看,同是那一片绿葱葱的莱园子,天亮后,你可发现了莱精们疏漏的小小破绽?抑或,你信不信还有更神奇的剧目在等待着你?快看封底上“扑哧扑哧”跃出的憨鸭、鱼儿和青蛙——又一场好戏即将开演啦! 我看图画书《一园青菜成了精》,心中自然就有一种感动,因为画面已然把那种轻松和愉悦跃然于纸上,让我看到一群孩子的游戏,读出儿时的欢娱。 演戏的是孩子,看戏的也是孩子,从而,千千万万个孩子都会喜欢《一园青菜成了精》。

作者简介

周翔,1956年生于陕西凤翔,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任《东方娃娃》主编。1992年参加中国现代绘本原画展——社团法人日本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JBBY)、日中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等主办。1998年作为江苏省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协会的理事前


编辑推荐

  周翔眼光独具选择《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首趣味十足的童谣做为图画书文本,为了让现代孩子更容易了解,他改编了部分内容,并用看似单纯,实则功力匪浅的写意手法,结合现实与想像情境。图画上青菜的姿态、动作活灵活现,拟人化的作法自然,并不刻意添加五官,却更具幽默趣味,这种形像上的幽默感特别能触动三到八岁的孩子。    配合童谣背景,周翔巧妙融入中国元素,无斧凿之痕,例如援用京剧武打场面,又如扉页风景和〈清明上河图〉汴京城郊菜圃的联想。而拙画风则似承袭徐渭、齐白石,线条的表情丰富、力道十足,让读者感受的不只是视觉效果,还有触感上的软与硬、听觉上的闹与静,甚至连肢体也体验着每个角色的进退、缓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园青菜成了精 PDF格式下载



我翻开书页,看到青莱萝卜们的神气活现和眉飞色舞,已然开始窃喜了。画家遵循着青菜们的独特个性,又赋予其饱满的情绪和孩童的顽皮,夸张却不鬼怪离奇,让这一群顽童煞有介事地摆开阵势,斗得畅快淋漓。仔细阅读的人是能够享受多种乐趣的,不但谐趣的画面可以养眼,还有更多的细节来给人逗乐儿。你看,同是那一片绿葱葱的莱园子,天亮后,你可发现了莱精们疏漏的小小破绽?抑或,你信不信还有更神奇的剧目在等待着你?快看封底上“扑哧扑哧”跃出的憨鸭、鱼儿和青蛙——又一场好戏即将开演啦!


周翔眼光独具选择《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首趣味十足的童谣做为图画书文本,为了让现代孩子更容易了解,他改编了部分内容,并用看似单纯,实则功力匪浅的写意手法,结合现实与想像情境。图画上青菜的姿态、动作活灵活现,拟人化的作法自然,并不刻意添加五官,却更具幽默趣味,这种形像上的幽默感特别能触动三到八岁的孩子。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两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蔬菜成了精。
紫头萝卜坐大殿,红头萝卜掌正宫。
江南反了白莲藕,一封战书打进京。
豆芽菜跪下奏一本,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白菜打着黄罗伞,芥菜前面做先锋,
小葱使的银杆枪,韭菜使的两刃锋。
牛腿葫芦放大炮,绿豆角子点火绳。
轰隆隆三声大炮响,打得辣椒满身红,
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扁豆扯起棚,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见害了怕,一头钻进泥土中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咚咚锵,咚咚锵,好戏开场啰!
萝卜、莲耦要争王,豆芽、胡萝卜打前阵,小葱、茄子、韭菜、黄瓜、葫芦、辣椒、大蒜,轮番登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亲切的童谣,生动的修辞,熟悉的角色,诙谐的情节,看得糖糖乐开了花。还专门跑去外婆买回家的菜里翻找,最后找出一根大葱跟外公对阵了一回,直到大葱完全被打弯掉。
糖糖说:我超喜欢这一页的: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哈哈哈!
糖糖还说:还有这一页也是超喜欢的: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娘~娘~!哈哈哈!

糖糖再说:尿~黄~水,哈哈哈!
难得周翔这本底色绿葱葱的书,在阅读中给了孩子真正的童趣。


偶然搜到的图书,却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精美的绘本故事选择很多很多,常常让我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从一开始选购,看的越多,心里就越发存着一份遗憾:为什么好看的绘本都是国外作者编绘的呢?这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难道不能绘出美好的故事来吗?这本书的出现,弥补了我的遗憾。《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首童谣,我最先是在买给儿子的CD“北京童谣”里听到的,当时就觉的这传统儿歌真是有趣,把一菜园的各种青菜全部拟人化了,两派青菜展开一场大战,“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三声大炮响,打的大蒜裂了瓣,打了黄瓜上下青,打的辣椒满身红,打的茄子一身紫……”。所以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忍不住买回来了。书里的童谣字句和我听到的北京童谣相差不多,两岁多的儿子最近也正是更喜欢听“北京童谣”的时期,慢热的他让这本书在书架上放了差不多两个月,最近才开始翻出来让我念。当我念到“韭菜使出双刃峰,一个劲儿地往前冲,黄瓜使出扫堂腿,踢的韭菜往回奔。”他乐不可支,学着我的口气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念到“打的辣椒满身红,打的茄子一身紫”,儿子就在墙上贴的认青菜水果的图片里面指了辣椒和茄子出来,很兴奋地说:“妈妈!在这里呢!”真的很开心,这本绘本带给我和儿子的快乐的阅读时光。


一起到的书还有其他几本,这本的封面最不起眼,小家伙先挑了别的看。后来,快到洗澡的时候才同意我给他讲《一园青菜成了精》。
大概是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还有年龄的限制(33个月),念了一遍,小家伙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成了精?”“什么是去出征?”“什么是战书?”“为什么跪倒来报信?”每一页他几乎都有问题,所有的问题解释完了,小家伙呵呵的笑了。没想,他突然说了句“打的爸爸尿黄水”,爸爸听到了,冲过来说:“打的毛毛战兢兢”,没想到小家伙的问题又来了“什么是战兢兢?”“就是害怕的打哆嗦,你要不要试试啊?”父子两个笑的滚做一团,小的边笑边喊救命。于是家里就如法炮制了一场大战,他是大王,我是娘娘,爸爸是隔壁的藕王,猫咪是他的大帅。
一场胡闹之后,小家伙又要求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边读边看画,小家伙还在点评,看看茄子,看看黄瓜,看看青菜上的小虫子。一遍罢了,又读一遍,直读了四、五遍才肯去洗澡,在浴盆里还不忘念念叨叨。
童谣的亲切上口,配上周翔的插画,真是棒级了!让我们的读书时光又增添了许多快乐,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中国的童谣,中国的图画,中国的孩子怎么能错过呢?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童谣象唱歌似的非常好听,孩子很容易就记住了。我家孩子已经5岁多了,和我读了几遍就记住了。我们生活在农村,萝卜、白菜等蔬菜在他奶奶家的地里也经常看见过,但是蔬菜们的成精、打仗却从来没听说过。
“妈妈,成精是什么?”
“成精就是变成妖怪了”
“真的有妖怪吗?”
“你说了?你看这些萝卜,白菜不是都成妖怪了吗?”
“那他们会不会来这啊?”
“呵呵,你想想奶奶家地里的葱啊、蒜啊会打仗吗?他们只是在书上,好玩吧?”
“恩,太好笑了,你看他们都变成这样了!”
宝宝笑了,妈妈开心了。同时宝宝又能背这首童谣,在快乐中学习,这不是所有爸爸妈妈想要的吗?


我女儿很喜欢这本书。嘿嘿。她很喜欢和我接这里面的儿歌:我说一园青菜,她就说成了精(绿葱葱)!绿头萝卜当?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她还很认真地问我:哪儿有尿黄水儿了?~~~~书的精彩之处还是源自民间童谣本身的魅力。图画表现地也不错,就是再立体一些好像孩子会更喜欢。这本书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推荐,我有次在书店里也翻看过,感觉很好,但没舍得买。现在孩子大点儿了,感觉她能理解里面的内容了,所以收藏啦。不守书来了有点脏,在当当买这么多书,这本最不理想,硬壳封面凹进去了呢,封面上的脏东西都陷进去了···还好书品质不错,没怎么遗憾~~


我一直认为《喜洋洋与灰太狼》不能成为动画片中的东方新经典,原因是它仿效西方动画片的痕迹太明显,忽视了东西方对于童话故事叙述的差异,从而脱离了中国童话故事的根。而到底什么是中国童话故事之根呢?

我们从小就喜欢听老人讲故事(广东人称“讲古”),注意,我们喜欢的是“故事”本身。西方人强调作品的人物,即“主体”,与他们强调公民性、个人权利高于一切等西方精神是密切相关的;而中国作品强调故事情节,即“主体间性”,也与中国文化强调人在集体中的关系是相关的。在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上,西方作品是情节印证人物性格,而中国作品则是情节彰显人物性格,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再换句话说,我们想《西游记》,肯定是先想到“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这些“故事”;但我们提起《加菲猫》,可能津津乐道的就是那只猫的懒。而《喜洋洋与灰太狼》,借西方叙述的范式,又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思维定势,一方面使人物性格刻板而不丰富,另一方面又使情节过分拘泥于性格而毫无创造力。

而《一园青菜成了精》,却恰好符合中国式童话的精神。虽然文字是来自北方童谣,但绘图上也很经典,图画延展性很强,很具动态感,而且符合中国的画风,画与文字相得益彰。再多的言语也无法形容我对它的喜爱。希望能继续有这种优秀作品出现。


冲着周翔的名头去的,他是《东方娃娃》的主编,我可是东方娃娃的忠实粉丝,久仰大名啊。果真没叫我失望。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将这些成了精的青菜一个个画得活灵活现,诙谐生动,光看图画已经是很有意思了。看完后还是有感慨,中国有这么好的民间素材,又有这么优秀的绘画家,可惜的是,像这么精彩的原创图画书实在是太少了。期待有更多这么优秀的原创图画书出现。


听说台湾人很喜欢看书,去台湾旅游回来的同事感叹真正的国学在台湾。我曾经看过央视的一档节目,是介绍台湾的一个出版社,他很用心的制作精美的儿童读物,且内容大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和民间故事,台湾家庭都以收藏这家出版社的书籍为荣。我一直也在找类似的书籍,画面生动语言活泼,让儿子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一园青菜成了精,他很喜欢,我读过几篇后,他也能磕磕巴巴的念下去。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让孩子喜欢。


《一园青菜成了精》在为数不多的绘本中,这本就算很难得的中国原创。画面是很中国,并配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很是有趣。开始以为这么写意,宝宝不一定爱看,事实上她确实看不太明白,需要稍加引导就明白谁是谁。我想宝宝之所以喜欢应该还是童谣的魅力比较大吧~中国自己的东西还是要多多熏陶啊~


儿子三岁多买的一本书,有阵,要天天讲,头一句就很有趣,“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京味十足的小调。妈妈也很喜欢。“小葱端起银杆枪.......”
不光语言简单明了,韵味十足,图画风格也很有特色,孩子一看就喜欢的那种。
儿子差不多看着图片都能有模有样的读下来了。后来捐给了幼儿园。后来,又想要,只要当当上再买一本,给他收藏。


我的三岁的孩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初冬夜靠在我的怀里,手捧着书,与我共读。这本童谣,总是带给我这样温馨的记忆。因为一翻开它,耳边就会升腾起孩子既洪亮又温软的童音。她不识字,但是因为反复听反复看,她已经能够只字不差地背诵出来。这样的画面,也许会成为我年老时坐在摇椅里最常想起的温馨一幕。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这本书是在期末考试前拿到的,我当时犹豫是否要立刻给孩子看,怕他看了分心。但这么好的书,实在是舍不得藏着。于是还是拿给儿子看了。结果,从没发现儿子会对一本书这么着迷,整天嘴里都念念有词得背着书里的句子,经常是一个人对着书傻笑。后来还主动模仿书里的内容,自己写了篇作文,这是他第一次自己主动写文章,可见这本书对他影响多么大,他又是多么喜爱这本书。这本书是用儿歌的语言,配上充满童趣的中国画形式的插图,文字简练上口,画面清新有趣。“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还有“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看到这里,让人眼前忍不住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连大人们看了都忍不住要笑起来。真的是一本非常可爱的书。


信谊-原创图画书系列:一园青菜成了精


受汪培珽的《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启示,最近买了一批绘本,在孩子睡觉关灯前的5-10分钟给她读一本。这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是北方民谣,读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我读完后,孩子也读了一遍。她上二年级,从前年开始自主读书,已“瞧不上”绘本了,不愿自觉地悦读,所以我再读给她听,她倒又接受,而且也挺喜欢。


一园青菜成了精真的不错。是很好的亲子共读的好书。孩子在笑声中明白了,最后菜园里的蔬菜都成熟了。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菜园子里的青菜趁主人不在,都一个个成了精,而且自成两方,并且开始了争斗,拿枪的拿枪,拿刀的拿刀,这个场面一下子吸引了喜欢刀枪的三岁一个月的儿子,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让妈妈读完,最后看到茄子变成了紫色,辣椒变成了红色,乐的小家伙哈哈大笑,真是一本很好玩的书。


我是北方人,但不知为什么从没有听过这首歌谣,现在一听就非常喜欢——“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喜欢!


一园青菜成了精这本书的质量不错,里面的童谣也朗朗上口,很适合宝宝看的书


《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个熟人画的,画得很好。不过个人认为作为童书,角色形象稍稍拟人一点(比如配上可以表情的五官),可能形象会更生动更能激起小朋友的兴趣。


文字很顺口,押韵;
四岁7个月的儿子听了一遍便爱不释手了,连续让我读了三遍。很快他已经能溜出几句了。
坐在洗澡盆里,嘴巴里还嘟囔着“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园青菜成了精,图画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孩子很喜欢


一圆青菜成了精!多好的名字啊!——我们应该多多看些这样的书,教育我们的孩子。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文明需要提高啊!


这是孩子读的最勤快的一本绘本,朗朗上口的北方民谣是孩子学说话最有帮助的言语形式之一。当一岁半的儿子能啃啃吃吃地把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补充完整,又说最后两个字的时候,这本书的意思就发挥了出来。绘画也很自然清新,中国味道浓厚。蔬菜们洋洋得意、或蔫了精神的样子都传神无比。读着读着,好像真有有那么一园子青菜精在打来打去。传神、有趣!


中国风简洁明快 儿歌形式朗朗上口
读两次孩子就能和我一起读
奶声奶气的“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非常可爱


成了精,一园青菜


朗朗上口的童谣,趣致的卡通青菜形象,小家伙每次读完都要找找萝卜大王,小葱的银杆枪,实在是非常有趣。


孩子没事的时候,会顺口溜出几句,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来是给女儿买的,不过她太小现在还用不上,倒是3岁多的小外甥尝了个鲜,给他讲完后,自己晚上睡觉前还嘟囔着“一园青菜绿葱葱——”


我喜欢这本,送来的时候宝宝正在吃晚饭,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反复诵读着,相信她也会喜欢。

那种生动、畅快、意境无限延展的劲头,不输木兰辞和长恨歌——只不过是体裁不同而已。

画面偏写意,中国画,不够卡通,有一定的神韵,或者有想贴近丰子恺的意思。画面丰富,注意留白,有回味余地,小孩子能从中发现颇多细节,比如一开始时候的菜园和打完仗之后的菜园有什么不同。

在解读上,如果小孩对于蔬菜比较熟悉,会容易理解其中描述,比如为什么说“小葱端起银杆枪”;虽然是打仗,但只有热闹,没有血腥,这点很独特;蔬菜们自成一统,个性十足,他们是自己世界的主人。也可以不做解读,朗朗上口的文章,读千遍也不厌倦,等其意自现吧。

从文风到画面,我愿意给宝宝更多中国影响。

硬皮,纸不很厚,单从制作上说,中上。——我期待更多简装书籍,小孩的书太贵了,我们买的是快乐和知识,载体是处于次位的。这本书坦率说,就页数来讲,很贵。


童谣般的话语,超形象的画风,把那一园青菜活灵灵展现出来,万物原来可以这样美


几乎已经吃腻了的青菜,竟然被作者编排进了一场战斗中,而且还在战斗中将各自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语言不多,但押韵上口。画风简单,却恰是青菜的味道。
我家三岁多的孩子非常喜欢,前后讲了不下10遍,到后来已经能自己完全记忆着背出来了。


耕樵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一开始看到封面并没有引起耕樵的兴趣,我在耕樵旁边读着读着,他就靠过来了,到现在已经能和妈妈一起背诵了,要知道,耕樵才两岁呢,一句话我说前四个字,耕樵说后三个字,整首儿歌已经熟练的背诵下来了,一句话:这是本好书。唔,现在,耕樵每次看得时候都会装作拿颗青菜或萝卜吃,每次给妈妈吃的是辣椒,还要看妈妈被辣到“哈喇哈喇”的样子,呵呵


儿子今年7岁了,拿到了书一口气读完,现在都会背了。自已读了好几遍了,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连我看了都喜欢。


青菜成了精,组成军队,大人看着也会不自觉得发笑,里面的文字很幽默,儿子每次读都会开心至极!


不多的几本国内绘本。
很有趣。宝贝很喜欢,顺口溜式的语言,口语,很亲切,很生活。
尤其是两派的作战,让好战的男孩子很喜欢。
但结果是很温馨,青菜们都熟了。茄子紫了,黄瓜青了,颜色和画面很漂亮。


一园子的青菜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变成了好斗的战士。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妙趣横生!绘画风格朴实自然且栩栩如生!


大陆好的原创图画书不多,这是值得推荐的一本,文字来源北方童谣,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图画生动,富有生命气息。图画书有很多细节,我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孩子都是笑哈哈,说:“我是茄子,一顶大肚皮,我是黄瓜,甩起扫堂腿”。这本图画书最好能结合到种乐园去读,和实物配合,效果更好。


非常诙谐幽默的一本书,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菜园子里的青菜都变得灵动风趣了,女儿特别喜欢这本书,还带去幼儿园分享阅读了


我们看了太多的外国绘本,总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有太多的瑰宝被深埋待发掘。这本改编自北方童谣的绘本让人不由得如此感叹。3岁的儿子看得高兴,没几天,很快自己朗朗上口,全背下来了,自己一个人在玩时,都是口里念念有词,念着:黄瓜使出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而且一扫往日的羞涩,声音无比洪亮和满脸掩饰不住的乐和。带他去超市,主动地说:是不是踢得豆腐尿黄水啊?黄瓜上青啊?他能自己联系书本,在生活实际中去加深印象。可惜类似的书,实在是不多,这本的珍贵尤显得这块园地的匮乏,以前小巫在她的书里提到过这个问题,太多生硬的说教让孩子没了兴趣,为什么没有多的人去挖掘,让孩子从小在笑声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呢?为买到这本书开心的同时,也为没有太多这样的书而心生遗憾和隐忧。


很棒的书!
画面很生动有趣,2岁时孩子就喜欢上了,没有多久就全部背诵下来,重要的是,他会跟着里面的语句做各种各样的互动,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小葱、小茄子、豆腐、大蒜……最近,还喜欢自己改词造句。


种了一园子青菜,再读这本书,有趣有趣!


国产图画书里的精品 真的好棒 配着朗朗上口的老童谣 看着忍俊不禁的画面 体会着中国特色的水墨画 岂是精彩二字了得~!! 不但孩子喜欢 一家老小都喜欢哦~


很小的小孩,他们的现在,不会有和我们相同的理解和感情,这没有关系。书中的句子充满诗意,读下来轻松,幽默,拟人化的手法极具想象力。记住那些比方,那些联想,那一句句巧妙、睿智的话和里面的温暖。记得住这些,在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的精神里,就是栽下了美丽的花,是在五张很白的纸上画了一棵会长得很大、发出香气来的树。孩子很喜欢。


宝宝极喜欢这本书,每次看到激战场面都会评价“咋嫩会打呀,看它还扛个令旗类”。可笑死了。
只是有两句不够押韵,我每次都改一下,一句是“轰隆隆隆三声响”改成“响三声”,“打得辣椒满身红”和“打得茄子一身紫”换一下次序。
宝宝还从画中找臭虫、蚂蚱、蜗牛……
宝宝很爱,就值。


儿子很喜欢,可爱的青菜们


小朋友很喜欢看里面的青菜。


可爱的青菜,书的开本很大,很适合宝宝阅读。


值得大大推荐的好绘本,难得中国绘本的典范之作,每天和儿子都要忍不住读几遍,朗朗上口的童谣,配图精彩,色彩淡雅,特别最后老农和毛驴惊呆的表情,完全被戳中萌点。打算收集起所有周翔的作品,也希望中国绘本多一些这样精彩之作!


难得有这么美丽的关于民谣的绘本,而且中国水墨画的风格,让孩子在享受故事的同时还能见识到不一样的绘画风格。故事情节也蛮好玩,尤其里面的“小葱举起银杆枪“常常让孩子哈哈大笑。他经常嘴里还哼哼,蹦出一句两句,感觉到这就是民谣的魅力,就是咱们传统的类似诗词风格的魅力。想起曾经的那些,简单的一幅照片配上一首注音的古诗,实在太平淡太对付了,那样怎么能吸引读者,尤其小读者呢?所以,强烈呼吁广大中国艺术家、文学家多为中国的孩子创作这样的精品!我们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很多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传达给我们下一代的。多用心!


2岁半的女儿非常喜欢这本书,书中的文字精炼、押韵,对于蔬菜的描写抓住了不同蔬菜的不同特点;画面惟妙惟肖,简单的中国水墨画清新却不失动感,把本来死板的蔬菜都表现的活灵活现。

最后一页农民伯伯惊讶的表情也堪称点睛之笔。女儿经常自言自语地说:“蔬菜跳来跳去,农民伯伯吓了一跳。”

我们国家本土的这种好的绘本太少了。


从没想过青菜也有故事,也许在小朋友的眼中,连一颗螺丝钉都有故事吧。有童心真好!


古老的童谣很押运阿,孩子喜欢的紧呢,图画和文字相得益彰,图面也很干净,看起来舒服。这样的原创经典能多些,再多些真是孩子们的福啊。让孩子们能更多感受中国文字的韵味。


居然有这样有趣的童谣,棒!配上有趣的画面,太棒啊!我家3岁看了一个晚上,一有机会就看,每次看都狂笑不止。现在全家都会背这个童谣,非常好的一本书。
近来宜家买了一个孩子床单,也是这个田园风格,暗想---也许那个设计师也看了这本书吧,太般配了。


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逗得孩子笑个不停,看了一遍又一遍,很贴切的文字描述让孩子们领略了蔬菜的魅力,在童谣中认识了菜的本质或者说特性,我家的孩子7岁看了还要比着画呢!


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儿子超爱看,已经要我反反复复读了几十次了!风趣的童谣,简洁却幽默的画面,难得的国内优秀原创图画书!


在朋友家看到这本书,觉得很有趣,但是价格也挺高的。在网上看到对折,赶紧订了两本,一本送给女儿班上的图书角,让小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首可爱的童谣,感受母语的韵味。觉得自己比女儿更喜欢这首童谣,朗朗上口,非常有喜感,配的图画也充满了中国的写意风。


北方很有名的一首童谣,朗朗上口而又富有趣味性,孩子们都喜欢,配的画是水彩画,也颇有童趣。买的绘本很多,但本土原创的极少,不是不想买,而是真的太少,这本算是特别不错的,希望以后这样的作品大陆的作者能多多出一些。


半价买得,买得时候有点担心,孩子已经5岁了,对童谣还感兴趣么?结果读了一遍后,孩子非常喜欢,现在每天都要热读好多遍,还要和大人分别扮演萝卜队和莲藕队进行对战。


3岁的女儿,刚开始对这套书反应平平,看了几遍后每天都要和妈妈一起看这本书,现在里面的内容都会念了,尤其是看到封皮的背面说:哇,一池动物成了精!然后大笑,作为妈妈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本书读时一定要细细的观察,很耐人寻味!


虽然价格不算低,但是孩子们很喜欢,连大人也爱不释手呢。值得收藏,甚至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表演。
开始只是从网上看到文字,就粘贴到手机上,念给孩子听,没想到孩子特别喜欢,很快就朗朗上口。后来买了绘本,看起来更带劲儿了。
个人觉得3-10岁的孩子都可以看


很多童书都推荐的。的确孩子也很喜欢看。8岁的儿子都在当笑话看的,还自己编了一池东西成了精!这目的也算达到了!


难得的好书!孩子更是百看不厌,那些生动的蔬菜形象,常使三岁的女儿兴奋极了。这个中国风挌的图画书也令我爱不释手,作者对细节的把握总给小读者发现新事物的机会,读了太多遍,仍不肯放手,天天都再读两遍。字很少,(但都是精华)图很好!


很好的书,喜欢这类童谣,唯一不足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排版错误,有几个句子貌似颠倒了,故显得不押韵,例如,“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第一句和第二句颠倒一下,才押韵啊


宝贝的书架上大部分是国外的绘本,国产图画书中,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如此好的并不多见。好的东西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


小妞的绘本大多都是故事的体裁,看到网上推荐的这本,还是童谣的,觉得非常的特别,里面的句子朗朗上口,把每个蔬菜的特征都用简洁、幽默的语言表现了出来~~

一园子的蔬菜分成2对打了起来,里面的句子我自己读起来也觉得忍俊不禁,时不时给小妞念上一遍,相信不用多久小妞自己也会背下来,然后念给我听的,哈哈~~


这本书我已经收藏了两年,终于在前阶段活动时以超低的折扣价格购入。
翻开画面,和期待已久的一样,画面生动诙谐,孩子笑声不断。
希望中国出更多的精彩绘本。


文字来自北方童谣,朗朗上口,图画形象鲜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够没看够。还没有过瘾就晚了,要是有哪个大家再续写文字再配图我一准儿买来收藏。我们的绘本里也有精品,这本就是。


这本书给我一个特别的启示,我们永远不能用成年人的喜好来猜度孩子的世界.在一起购买的众多书籍中,这一本是我最晚讲给孩子听的.我女儿三岁半.我没想到的时她对这本书是如此的喜爱,她会用有韵律的童音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像模像样的全部念完,虽然她并不认识几个字,只因为她觉得特别好玩,她会要我茄子,而她化身为小葱.用小脑袋撞过来.,然后被我掀翻.她就哈哈大笑.所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美的世界吧,不要把我们的审美意识强加于孩子.


儿子拿到书第一本看的就是它了,很吸引人,看上去简单但儿子却读得精精有味,两三遍小家伙就能背下来了,还跟妈妈想象就罗卜成精和藕王打架的场面。


儿子非常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的童谣绘本,2天就全背过了,还带着动作给我们表演,这本书成了我们每天去幼儿园路上必说的歌谣,希望再多出些这样的好绘本。


刚买回来时觉得内容太简单了,画面也不够丰富,但孩子喜欢,特别是从画面上发现的细节:藕霸,辣霸字眼,让孩子开心得不得了,每次读到结尾,都有种觉得故事太少的感觉。


在快乐大巴上看到过小朋友朗诵这首童谣,感觉很有趣,于是看到有绘本,就买了,画风很大气,重满儿童的想象力。好!


这本儿童读物整篇写得合辙押韵,像首打油诗,四岁半的孩子读的咯咯笑个不停,很喜欢,是本有意思的书。


已经买了很长时间了,女儿39个月,非常喜欢,超过我的预期,里面的儿歌琅琅上口,女儿都能倒背如流了,并且顺带认识了很多菜,比如吃到茄子时,就会自然地流出,茄子挺个大肚皮之类的语段,然后我们母女会心一笑,呵呵。很喜欢这种本土的民族文化的东西,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的熏陶。


早就听到很多妈妈推荐这本书,收到书后还是给了我很多惊喜。图画和童谣配合得太经典了,到处都是中国的韵味,超级喜欢。希望出版社能够多出一些这样的好书。不过我儿子1岁5个月,还看不大懂呢,呵呵,屯着,过几个月再给他看。
就是太贵了,出版社如果能够替这么多的父母考虑,应该尽量出平装本的,降低一下价格。


由经典童谣改成的,画面很丰富也很有想象力,推荐!


文字和图画丝毫不逊色国外的优秀绘本,内容个人觉得更适合4-5岁的孩子,希望出现更多的中国特色的儿童读物


开始觉得华而不实,可是孩子特别喜欢,读第一遍孩子就笑得不行了,几遍几遍的读,自己一下子会背了.然后,还自己表演.值得了,现在我也很喜欢,觉得画面很中国风,值得收藏.


不错,都成了周翔的粉丝了。唯一的希望是,能不能把文字用毛笔字写出来?不要用印刷字


这本书是女儿唯一一本童谣绘本。很是喜欢,特别是我用山东快书得调调念给她听,效果十分好。在家里看到蔬菜都会冒出一两句,可爱呀


孩子好爱的一本书。非常可爱,非常中国。孩子已经能背下书中的童谣了。虽然刚刚拿到手,觉得有些简单。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书中有好多有趣的地方。非常值得!


很早就听说这段童谣,呵呵,觉得好玩。儿子还挺喜欢的,没什么说的,孩子喜欢就是硬道理!


这本看似简单的童谣绘本的吸引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现在3岁多的儿子能把整首童谣配上动作背下来,押韵和生动应该就是它的魅力之源吧。
看来,我们也不要一味迷信日本和国外的绘本,这本国内出产的绘本就很成功啊。
希望有越来越多有中国特色的绘本涌现。


朗朗上口的文字,趣味的画面,孩子很喜欢,基本三遍后就能自己复述出来了


这本童谣改编的图画书,很有中国特色,文字押韵,朗朗上口,家长带领下可以多读几遍,还是要支持一下中国原创.


用图画来表现儿歌,角度不一样,对于还未识字的孩子来说再好不过了,琅琅上口的儿歌,生动地画面,把每一种蔬菜都画活了。


图画很好,把蔬菜成了精描绘的活灵活现。


国产绘本里面,这个是精品中的精品,画面虽然很简单,但是不失童真,童谣有一种韵律美,小朋友很喜欢读


两岁五个月的儿子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没有特别的兴趣.当他将其他书草草看了一遍,听我讲这本书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巨喜欢!!一周的时间,这本书看了不下五十遍了!!!每天早晚,只要我在家,一定要听妈妈讲这本书!!最喜欢听:打得豆腐尿黄水.以及,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土钻进烂泥坑.哈哈,一听就笑.他自己都早早就全记住了!


精彩的情节,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先念了一遍给老妈听,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再念给儿子听,小朋友都笑喷了。睡前又要求念一遍,最后问我“妈妈,那个茄子的紫,辣椒的红,黄瓜的绿,原来是打架打的呀!”哈哈!希望多一些我们自己文化的书!


喜欢童谣类的图画书,这一本非常棒!蔬菜打斗的场面很过瘾!


一开始给孩子讲的时候他并不太感兴趣 但到后面两队打仗的时候 这孩子就兴奋得不得了 指着说个不停 最后讲到 打得豆腐尿黄水 把他乐得笑了半个小时 一听这句就笑 一听就笑 可爱得不得了 自己翻开看到那一页也会笑个不停 推荐


宝宝很喜欢,尤其是在网上下载了配乐的童谣,儿子听了之后很喜欢看。只是童谣的版本跟书的内容不太一致~~一岁半的儿子一说到红头萝卜当娘娘,就指着我说:妈妈,妈妈。因为我以前经常让他叫我娘~~呵呵,很开心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表菜绿葱葱.......哈哈!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而活泼,图画更是生动形象,色彩艳丽,小孩子一看就喜欢上了。


古老的北方童谣,清新的绘本,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打仗的游戏


早就知道这本书口碑很好。买来给女儿看。她自己看了,又要我念,她边听边笑,很喜欢。
我也很喜欢,特意用快板的节奏念给孩子听,很有意思。
只是个别句子似乎有些别扭,主要是节奏和不押韵的问题,要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再适当润色一下应该会更好吧。


很有创意的以童谣为基础的原创绘本!4岁儿子很喜欢,经常自己把书找出来让我读给他听。一边听一边咯咯咯地笑。偶尔自个儿翻开书默默地看。希望我国类似的原创绘本越来越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