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淮南子·天文》研究

陶磊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陶磊  

页数:

264  

字数:

19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加修订而成的。记得李学勤先生给我这个题目时,我对《淮南子·天文》还相当陌生,当一年半后论文初稿出来时,我没想到能做出那么多东西。这里绝没有自负的意思,我只是感到庆幸,翻阅前人对《淮南子》的注释、研究,《天文》总是最简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出土文献,尤其是马王堆帛书《式法》与《周家台秦墓简牍》的及时发表与出版,这篇论文很难做到这个程度。 论文能够完成,还得益于以下诸位先生的研究成果: 钱塘对《天文》的补注, 王振铎对《天文》地盘的研究, 席泽宗对马王堆帛书《五星占》的研究, 陈久金对岁星纪年的研究, 李零对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的研究, [法]马克对马王堆帛书《刑德》的研究, 江晓原对古代历法的整体研究。 谨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敬意。 论文题目是论文快完成时才想出来的,原先只想弄清楚《天文》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献,是对古代相关知识的总结呢,还是一家之言?如果是一家之言,那具体情况又是怎样?但随着研究的深人,这篇文献的数术性质逐步凸显出来,这个标题也就应时而生了。 论文只完成了我想法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所谓“为什么”的问题没有完成,它是我目前工作的重心之一。希望本书出版之后,此问题能有比较好的解决。另外,论文本身还有不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的地方,比如十二次与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汉志》记载是惟一的,还是某一历家的成果?这也需要更多新材料的验证。 《文物》2003年第1期发表了《沅陵县虎溪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墓中有式盘与《日书》,与本书讨论的式盘不同,不过也是为占卜服务的,和本书第七章刑德用式相同。以下是笔者对它们的初步意见,随本书一起发表,以飨同好。 《简报》对式盘与《日书》是这样描述的: 式盘2件木胎,外髹黑漆。圆角正方形底盘,上置圆形转盘,中心有轴孔,底盘上沿转盘周围等列8个长方形针刻条框,框线上再勾以朱砂,框内朱砂书干支,干支以顺时针方向排列,仅一框内干支可见,其余漫漶不清,推测每个框内排列7—8个,一圈共60个。底盘右下角有朱书“#”形符号,推测其他三处也有。底盘背面也有表示方位的符号。底盘边长19.7、厚0.9,转盘直径12.3、厚0.45,转轴孔径0.5厘米。 《日书》。为出土竹简的绝大部分,与《美食方》简同出于北边厢,出土时散乱于靠近内椁立板处,压在倾塌的椁盖板之下。清理时按散乱的范围分八组收集,共1095枚(段)。《日书》整简约500枚。整简长27、宽0.8厘米。两道编绳,简端齐平,书写或工整或行草,自署篇名为 《阎氏五胜》(也作《阎氏五生》),作者为阎昭,并有引文书名为《红图之论》,均不见于文献记载。其有别于已出《日书》简的特点是为证明其推演的正确而引入秦末汉初的一些历史事件。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天文历法提供了较直接的资料。

书籍目录

总序导言:天文·数术·思想——兼论《天文》在《淮南子》中的地位 一、古代天文与数术 二、数术与思想 三、《天文》在《淮南子》中的地位第一章 《〈淮南·天文训〉补注》述评 一、《〈淮南·天文训〉补注》的不足第二章 《天文》的内容与结构 一、《天文》的章节划分与内容简述 二、《天文》的主体内容 三、《天文》的内在结构第三章 《天文》图局研究 一、钩绳图及其在《天文》的运用 二、斗乘二十八宿格局 三、《天文》与六壬式盘第四章 《天文》诸神考略 一、《天文》的至上神 二、《天文》的太一 三、大岁考辨 四、古代数术神明的运用条例第五章 太阴纪年研究 一、陈久金先生对岁星纪年的研究与《五星占》之岁星纪年 二、十二次与二十八宿之关系及其对太阴纪年的影响 三、太阴、太岁与岁星纪年第六章 《天文》述殷历说 一、《天文》历法资料与出士汉初颛顼历资料的比较 二、论《天文》之甲寅元为殷历历元 三、《天文》历法是民间殷历第七章 论《天文》所见刑德学说 一、《天文》刑德概述与月刑德之用图 二、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本与《天文》刑德学说 三、刑德用式考第八章 “五家历”初探——以《天文》为基础 一、释“五家历” 二、从出士数术材料看五家历的运用 三、马王堆帛书《式法》与家历第九章 论《天文》所见“阴阳五行时令” 一、“十月历”质疑 二、《天文》所见阴阳五行时令 三、“冬至甲午,立春丙子”新解 四、《天文》为古历家言结语:《天文》与古代数术附录一《淮南子·天文》汇校附录二 参考书目插表目录插表目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淮南子·天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