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孔子故里著述考

周洪才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周洪才  

页数:

797  

字数:

83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以后,不久便成为广为流传的显学。从此儒学开始沿着两条线索向前发展,一条由众多弟子及后儒将儒学推向社会,发展到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提倡和汉武帝的决策,儒学一跃而为官学,成为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二千五百多年宋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另一条是由孔子后裔坚守的孔氏家学,孔子的儿子孔鲤就是孔子的学生,其孙子思从幼年开始便受到了孔子家学的哺育,以后著述了《中庸》成为儒家思孟学派的魁首,从此儒学在孔氏后裔中被作为家学相沿不废,不论儒学的历史处境如何,这条儒学发展的线索始终强有力地向前伸展着。并由此而烘托了儒风浓郁的地方人文——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条儒学发展的副线,对儒学发展主线起着支撑的作用。当然,孔氏家学也是整体儒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进行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必定会从另一个侧面和角度促进整体儒学的研究水平。然而,毋庸讳言,多年来学术界对儒学的这条副线,即孔氏家学的研究,仍然是个弱项。山东因有地利之便,若干年来曾陆续发表过一些反映孔氏家学的著述,但此项研究处于弱项地位的状况,并未有太大改变。 周洪才同志的这部《孔子故里著述考》的问世,对改变这种状况必将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他原供职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有志于儒家文献学的研究和整理,尤看重对孔氏家学文献的研究和考辨。他有鉴于曲阜历史悠久,人文荟翠,大家辈出,仅见于《曲阜志》收载的,如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子思;孔安国、孔融、孔颖达、孔尚任、孔继涵、孔广森;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光敏;左丘明、公孙尼、谷梁赤、毛亨、申培、大、小夏侯、贾凫西、桂馥……灿若群星,辉映儒林,不独地方之光荣,实亦民族之骄傲。他们的著述及嘉言懿行,由于去今渐远,或遗而未登史乘,或载而著录莫明。即有著录,各家或多异同,至于书之存佚、作者履历、内容梗概、秘本藏所,更是不得其详。周洪才生活于孔子故里二十余年,时仰宫墙之高,常瞻庙堂之隆,耳濡目染,心折于儒学之博大精深和邑贤之宏伟著述,觉有责任,立愿要对此作一次彻底清理总结,以促进儒学、鲁文化研究的发展。他放弃过无数次节假日,埋头于尘埃扑面的故纸堆,制作着难以胜数的一张张卡片,花费了十几年的“冷板凳”功夫,抄录、训释、校勘与考辨着那些篇章字句,并且尽量避免“只会提供资源而不善于加工”的资料型学者的片面性,对自己发现的许多涉及古文献学的问题,写成了一篇篇考证性文章。 该书是一部全面考证著录历代曲阜人士(包括孔子、颜子后裔移居他邑、外籍人士寓居本邑而见于曲阜《志》者)著述情况的文献学专著。所收以乾隆《曲阜县志》与民国《续修曲阜县志》所载人物著述为基本框架,参以各史《列传》、《艺文志》,历代诗文集、类书杂著、方志家乘、孔府档案、敦煌文献、年谱碑传、公私藏目、个人知见,尤其注意吸收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的有关文献。书内共收录自先秦至建国前四百九十位作者的一千七百余种著述,约八十万言。其中,孔氏著述居其大半,儒学资料遍及书内各部分。 该书依传统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凡五十七类,每类按时代先后排列;各书注以书名、卷数(个别不可考者缺)、存佚情况、作者简历(孔颜二氏并注世系)、所处朝代、著述形式(作、传、撰、合撰、编辑、注解、纂修、参订等)、考释文字(提要)、各种版本等。释文内容包括:历代著录情况,前人有关品题,重要序跋摘录,作者生平,著作缘起,及本人考证意见等。作者为方便读者使用,书前冠有《例言》、《目录》,书后附有著者、书名《索引》,以及相关资料。 该书的学术价值至为明显,其突出表现为:其一,搜罗广泛,著录了大批过去未见收录与新发现的邑人著述。参考引用文献典籍四百余种,著录书籍一千七百余种,比乾隆、民国《曲阜县志》二者相加增益近两倍之多。其二,考证确当,订正了许多古今著录、记载错误,澄清了不少疑似问题。如元孔元祚《孔氏实录》,被著名学者黄丕烈、钱大昕误以为即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此即得到订正。其三,把握书之内容性质,使杂乱纷繁的著述以类相从,秩然有序,并创设了该书独有的特色类目——阙里文献类,使家谱之外的众多阙里文献得以收录。其四,经作者详考细查,对一些久佚不传之书均据实际考察结果重新加以著录,并提供了进一步辑佚的线索。其五,通过考注作家生卒,弥补诸家缺憾,是该书的又一贡献。查考作家的生卒年月问题,特别是那些为数众多的中小作家的生卒年月,是一项非常麻烦的事情,但作者利用信史、列传、家乘及墓志铭等材料予以考注,颇有参考价值。对此,我相信致力于研究的诸专业者定会感受到该书提供的方便。

作者简介

周洪才,1957年生,山东齐河人,1978年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山东大学图书馆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中国目录版本学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发表论文70余篇,自著、参编著作多部,独立完成省级项目20余项,其中论文《藏书质量评价标注刍议》和专著《两汉书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例言经部 易类 书类 诗类 周礼类 仪礼类 礼记类 大戴礼类 三礼总义类 乐类 春秋及左传类 春秋公羊传类 春秋谷梁传类 春秋总义类 论语类 学庸类 孟子类 四书类 孝经类 小学类 群经总义类 石经类 谶纬类史部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史抄类 传记类 阙里文献类 家谱类 诏令奏议类 时令类 地理类 职官类 政书类 目录类 金石类 史评类子部集部丛部附录一 孔子故里学者校抄题跋著述考附录二 孔子承袭嫡裔年岁、婚嗣、爵秩、封赠考录附录三 参考书目举要著者索引书名索引跋 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圣门乐志一卷 存 清·孔尚任纂,孔尚忻编。尚忻字霁窗,孔子六十四代孙,恩贡生,官四氏学录。 是书,《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初稿)据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藏清康熙间刊本著录,单题孔尚任辑;《山东通志》、《曲阜志》、《阙里文献考》、《著述记》著录此书,单题孔尚忻编。《曲阜志》、《阙里文献考》此书人史部,《曲阜志》尚忻误为“尚竹”。《山东志》云:“是书卷端上题日:孔东塘先生纂,下题日:尚忻汇辑。盖尚任旧有此编,而尚忻重加排类者也。前有康熙丙申孔衍治《序》,为目凡十有四,曰:音器谱法、歌章四曲、迎风辇曲、朝元歌,引导乐图、就位式、转班法、奏乐位次图、舞谱、乐器图、乐器名义、建官历履、乐舞生历履、乐学条规。光绪戊寅新泰训导孔宪兰复校刊之。”才按:康熙原帙未见,重刊本旧志序但云尚忻汇为专书,不曾言及尚任纂辑此帙。序云:“古乐沦亡久矣,后之君子辨器以审音,审音以知乐,播之管弦羽龠,而仿佛箫韶之遗响者,其惟大成乐乎。学士大夫诵法先王,考稽莫据,幸而登阙里之堂,声容可接,名物灿然,于唱叹舞蹈间,如对古人,所谓闻乐知德者,岂非兴感之一助乎。朱文公于圣庙乐器,备考三代遗制,铸造精密,於知潭州日,申之省部,乞为颁行,崇文馆印刻图式,颁行诸路。当日各学宫乐器,最为近古,则朱文公之为功巨也。及我兴朝,诏修乐器,考据详明,超轶往代,爰命天下学宫,选俊秀,习佾舞,又敕文武各官,每逢丁祭,一体入庙,则凡躬与祀典者,不可不留意声音,殚心名物,窥其美善,以仰承陶淑万邦之雅化也。从父霁窗,任家学於庙庭,乐音有摄理之责,公余汇乐志为专书,公之儒林,俾得寓目了然,不至茫无考据,其亦诸君子知乐之一助乎。若夫制器协律,备极精微,于以格神人、和上下,则又在司其事者矣。赐进士出身吏部观政六十五代孔衍冶靖轩甫谨序。康熙岁次丙申仲春之吉。”又,《著述记》谓尚忻“偕兄尚任讲求礼乐,辑《礼志》一卷、《乐志》一卷。”当即此书,兹参据著录。 足书有清康熙间刻本;清光绪四年孔宪兰校刊本等。孝经一卷 存 一说周·孔子作。孔子见本部易类《周易》。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曾参,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何休《春秋公羊传序》云:“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孝经》者,孔子为弟子曾参说孝道,阅明天子庶人五等之孝、事亲之法。”又云:“《孝经》虽与《春秋》俱是夫子述作,然《春秋》周公垂训,史书旧章,《孝经》专是夫子之意,故宜在墙秋》之后。《七志》以《孝经》居《易》之首,今所不同。”《隋书经籍志》云:“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竦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皆名其学。又有占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氏孙有《闺门》一章,其余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的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梁代,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本,而秘府又先无其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按:自汉汔于隋唐,皆以《孝经》为孔子所作,而五代以后,多有异说。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曾子弟子所作;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冯椅况,以为曾子弟子子思所作;毛奇龄《孝经问》以为七十子之徒所作;来憙《孝经刊误后序》引汪应辰语,以为后人附会而成;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以为汉儒所伪造。而姚鼐《惜抱轩文集》尝论此事曰:“《孝经》,非孔子所为书也,而义出于孔氏,盖曾子之徒所述者耳。朱子疑焉,为之刊误。夫古经传远,诚不能无误也,然朱子所刊,亦已甚耳。夫其书有不可通者,非本书之失,后人离合其章者之过,而文有讹失,不能明也。”其古代文本,陈国庆《汉志注释汇编》谓有四种:一、古文本,出孔子宅中者,凡二十二章,亡于梁代。二、隋代后得古文本,《隋志》谓王劭于京师访得占文《孝经》孔安国传,以送河间刘炫者,自唐以后其书已亡。三、清代后得日本古文本,亦附有孔安国传,学者多认为日本人所伪造,今尚存,即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所刻者。四、今文本,汉初颜贞所献(晁公武曰:千八百七十二字),凡十八章,今存,即《十三经注疏》所据之本。此外,尚有《隋志》所载之孝文帝时“以夷言译《孝经》之旨”的《国语孝经》本未列举。又顾实《汉志讲疏》曰:严可均有郑注辑本,皮锡瑞有《孝经注疏》,均精善。清《四库》著录《孝经正义》三卷,唐玄宗注,宋邢呙疏,今通行本也。 是书有明刻本;明新刊明大字本;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刊本;清雍正五年武英殿刊满汉合璧本;清乾隆四十七年陈氏裕德堂刻本(郑玄注,清陈鲈辑);清乾隆五十三年国子监石拓本;清咸丰六年武英殿刊满汉合璧本;清光绪九年遵义黎氏刊本;台湾国立故宫博务院藏清乾隆五年蒋蘅手写本;上海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年周广业抄并跋本(郑玄注);广东中山图书馆藏清陈澧批校清抄本(题《孝经郑氏解》,清臧庸辑);元岳氏荆溪家塾刻本(唐玄宗注,陆德明音);北京图书馆藏清初影元抄本,清影元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清季锡畴、王振声跋清影元抄本;元泰定三年刻本(唐玄宗注,宋邢呙疏);元泰定三年刻明修本;明刻本(唐玄宗注);清光绪十一年苏州振新书局石印吴大激篆书本(白文无注)。又元刻明修《十三经注疏》本;明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本;明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明毛氏汲古阁刻《十三经注疏》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十三经注疏》本;清阮元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三经注疏》简体横排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又有《九经正文》本,《宋刊巾箱八种》本,《宝颜堂秘籍》本,《九经》本,《格致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占逸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及各种现代译注本、外译本等。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 佚 唐·颜真卿撰。真卿字清臣,上柱国惟贞第六子,颜子四十代孙,居万年,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赠司徒,谥“文忠”。世称“颜鲁公”。 是书据《新唐志》著录。《通志·艺文略》、《曲阜志》作《韵海鉴源》。《宋志》、《崇文总目》仅著十六卷。按:唐殷亮《颜鲁公行状》曰:“公初在平原,未有兵革之日,著《韵海镜源》,成一家之作,始创条目,遂遇禄山之乱,寝而不修者,二十余年。及至湖州,以俸钱为纸笔之费,延江东文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鸿渐、颜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书)、吴士汤涉等十余人,笔削旧章,该搜群籍,撰定为三百六十卷。大凡,据法言《切韵》次其字,按经史及诸子语据音韵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类编。又按《仓雅》及《说文》、《玉篇》等其义各注其下,渭之字脚。‘韵海’者,以牢笼经史之语,依韵次之,其多如海。‘镜源’者,八体之奉,究形声之义,故曰‘镜源’。绵亘数载,其功乃华,衷奏上之,有诏付所司藏之于书府。”唐令孤晅《颜鲁公神道碑》亦称其“尝著《韵海镜源》,遭难而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文,古今文字该于理者,摭华撮要,罔有不备,为三百六十卷。以其包荒万汇,其广如海,自末寻源,照之如镜,遂以名之。”又云:“所著《韵海镜源》,帝嘉之,藏于集贤书院及秘阁。”宋留元刚《颜鲁公年谱》称:“大历九年甲寅,公六十六。《韵海镜源》成。”又云:“公,天宝中守平原,与封绍高笛族弟浑修成二百卷,属禄山作乱,止具四分之一,及刺抚州,与左辅元等增广成五百卷。至是,刊削繁辞,纂而成文,凡占今文字该于理者;摭笔撮要,罔有不备,为三百六十卷。”又《封氏闻见记》曰:“天宝末,平原太守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二百卷,未毕,属藩寇凭陵,拔身济河,遗失五十余卷。广德中,为湖州刺史,重加补葺,更于正经之外,加入子史释道诸书,撰成三百六十卷。其书于陆法言《切韵》外,增出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一字。先起《说文》为篆字,次作今文隶字,仍具别体为证,然后注以诸家字书,解释既毕,征《九经》二字以上,取其句未字,编入水韵。爰及诸书,皆仿此。自有声韵以来,其撰述陔备,未有如颜公此书也。大历二年,入为刑部尚书,诣银台门进上之,奉敕宣付秘阁,赐绢五百疋。”此外,《新唐书·萧颖士传》及《唐会要》亦有所记载,兹不繁引。又《崇文总目》:“《韵海鉴源》十六卷,颜真卿撰。阙。”钱东垣按曰:“《困学纪闻》云:颜鲁公在湖州为《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崇文总目》仅存十六卷,今不传。《唐志》、《通志略》并三百六十卷,《宋志》亦作十六卷。是书本名《镜源》,此避嫌讳说。”《小学考》谓:“《韵海镜原》,《崇文总目》仅存十六卷,知亡佚已多。《通志》作《鉴原》,避翼祖讳也。是书为后人韵府之滥觞,本无关小学,以自来著录皆列小学中,姑仍其旧。”按:各家记述不无异同,据考,此书实完成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真卿尝表献其书,诏藏秘阁。中经五代之乱,至宋仁宗嘉佑元年编《崇文总目》时,只剩十六卷,宋元更替,物事沧桑,十六卷亦告亡佚。清黄奭辑诸书所引为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及《黄氏逸书孝》,稿本《续修四库提要》据以著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孔子故里著述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