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普通话水平测试

李海英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李海英  

页数:

297  

内容概要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的社会语言学阐释》一书研究综观,社会学意义,普通话习得特点,被试社会特征,测试员的社会特征。主要阐释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尤其“被试社会特征与PSC”一章更有独到工夫,阐释了被试影响测试的五个因子:性别,年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语言态度。从多视角分析了各个因子,用大量统计数据证明了各因子制约下的测试结果,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补互动。

作者简介

  李海英女,1970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修辞学、社会晤言学,曾于《修辞学习》、《语文建设》等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综观第一节 PSC的酝酿和实施一 普通话的推广和PSC的酝酿二 “推普”的发展和PSC制度的实施第二节 PSC的研究视角一 PSC本体理论建设二 PSC的实践研究三 PSC参与主体研究第二章 从PSC的性质观其社会语言学意义第一节 PSC是国家语言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一 什么是语言规划二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三 PSC是“推普”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四 认识PSC语言规划性质的意义第二节 PSC是对标准语的语言测试一 标准语及其功能二 普通话在我国具有标准语的地位三 PSC应注意区分普通话的各种语体和变体第三节 PSC是交际能力的测试一 什么是交际能力二 PSC是对“交际能力”的测查第三章 普通话习得的特点第一节 普通话习得与母方言习得比较一 普通话习得与母方言习得的共性二 普通话习得与母方言习得的差异三 普通话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第二节 普通话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一 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二 普通话习得中介语研究概况三 普通话中介语四 普通话中介语研究的意义第三节 普通话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略比一 普通话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共性二 普通话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差异三 二语习得对普通话习得的借鉴意义第四章 被试社会特征与PSC第一节 被试性别与PSC一 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与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二 PSC中的性别差异三 形成PSC性别差异的原因第二节 被试年龄与PSC一 年龄与语言二 年龄与PSC三 产生PSC“代差”的原因 第三节 被试成长背景与PSC一 理论依据二 PSC被试成绩的社会网络分析 三 社会网络特征差异及影响PSC的原因第四节 被试受教育程度与PSC一 受教育程度是语言调查研究的主要社会变量二 PSC被试的学历构成 三 按被试受教育程度统计的PSC数据四 受教育程度与PSC的关系第五节 被试的语言态度与PSC一 什么是语言态度二 语言态度研究的意义三 PSC显示出的语言态度差异 四 PSC被试的普通话价值取向 第五章 测试员社会特征与PSC第一节 PSC测试员概论一 现行PSC测试员资格标准二 PSC测试员实际人员组成 三 测试员的类型四 测试员应具备的素质第二节 PSC测试员的测试能力及其差异一 什么是PSC测试员的测试能力二 语言感知能力的构成三 语言感知能力的差异类型四 测试技巧第三节 测试员社会特征对测试能力的作用一 测试员测试能力的差异表现二 测试能力差异的成因分析三 测试员的测试观和语言审美取向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普通话水平测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