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先秦散文艺术新探

谭家健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谭家健  

页数:

6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探讨先秦散文艺术的专著。  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丰碑和宝库,可以从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许多方面进行取之不竭的研究。本书侧重于从文学角度,特别是写作艺术作专门的论析,其他方面亦有所涉及,但并非重点所在。对于先秦散文,人们都觉得写得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有的读者也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书就是试图讲出个所以然来,并尽可能讲得具体些、细致些,以便读者从中获得真正的艺术领悟和有益的写作借鉴。这就是本书之所以命名为“艺术新探”的用意所在。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论文集,而是力求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先秦散文的总体面貌。除了对几部公认的名著有集中的研究之外,对于人们所不大注意的一些著作,如《管子》、《鹃冠子》、《尹文子》、《逸周书》、《公羊传》、《檀弓》等等,也作了较为深入的发掘,有些可能尚属首次论述。特别是对七十年代以后新出土的先秦佚书,试图从文学角度加以探究。这些题目也许正是学术界所感到新鲜的。  本书的写作,吸收了前人的大量成果,尤其是明清评点派的见解。对于评点派,清代及近代一些学者不太重视。笔者以为,评点性著作集中反映了古代文学创作心得和批评鉴赏经验,对我们今天并非过时而是极有裨益的。故而本书较多的引用了这方面的资料(有不少来自稀见的善本古籍),且于书末附录南宋以来的评点书目举要,以便读者参阅。

作者简介

  谭家健,1936年生于湖南衡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典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骈文学会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编撰有《先秦散文纲要》(合著)、《先秦文学史》(主编)、《先秦两汉文学通论》 (主编)、《六朝文章新论》、《中国古代散文史稿》、《中国文化史概要》(主编)、《历代骈文名篇注析》(主编)、《水经注选注》(合著)、《古代神话寓言精选》、《墨子选译》(合著)、《颜氏家训选择》、《墨子研究》、《墨子全注全译》(合著)等书。

书籍目录

序:勇于开拓、潜心研究的结晶第一编 诸子散文研究 一、《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三、《墨子》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  四、《庄子》中的庄子形象  五、黄老道家著作——《鹖冠子》  六、《管子》的文学价值  七、《尹文子》的语言哲学  八、《荀子》的议论散文  九、《韩非子》文章的写作特点  十、《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十一、先秦三家散文略谈  十二、《文子》成书时代琐议 第二编 史传散文研究 一、《逸周书》与先秦文学  二、《国语》成书时代和作者考辩  三、《国语》的文学成就  四、从郑庄公看《左传》的人物描写  五、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  六、从几次政变看《左传》的情节描写  七、《左传》文学简论  八、泓之战述评  九、《战国策》的散文艺术  十、《战国策》的寓言  十一、《公羊传》的历史故事  十二、晏婴的传记资料汇编——《晏子春秋》  十三、《礼记·檀弓》的俭葬思想和语言艺术 第三编 先秦散文专题研究 一、先秦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二、先秦韵文初探  三、新发现的先秦佚书之文学价值  四、《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   五、新发现的秦代文学——《为吏之道》   六、黄老帛书之文化考察  七、先秦美学史上一场假想的辩论  八、先秦诸子的山水旅游观  九、先秦时期的君权起源论及其发展  十、先秦古籍读书札记 附录一:先秦散文评点书目举要 附录二:读《论语译注》和《孟子译注》 后记 增订版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谭家健教授的《先秦散文艺术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集他三十余年有关先秦散文研究学术论文的一部系统的专著。我有幸第一个通读了全书。从1957年作者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到最近发表的关于新近发现的若干先秦佚书之文学研究,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勤于钻研、不断进取的学者走过的艰辛的路。这里的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作者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先秦散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是较迟为人们重视的一部分。五六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诸子儒、道、法的几部著作,对历史散文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展开全面的研究,出现了大量专题论文。《新探》所收集的文章,正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收获。它们不但于扩大先秦散文研究领域有开拓之功,而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发掘,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据笔者统计,谭先生是近四十年来于先秦散文研究方面发表著述最多的一位,如此长期进行系统而集中的专题性研究,在国内的学者中还是为数不多的。  一、拓宽了先秦散文的研究领域  在先秦文学中,与诗歌相比,先秦散文的研究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原因之一即是散文的概念和范围长期存在争议,有一部分学者就认为先秦哲理散文算不上文学作品。《新探》的作者大胆地打破这种界限,他主张先秦散文的范围应与后代有所不同,根据先秦时代的特点,可以而且应该兼顾文、史、哲各方面的著作。因此,他的研究几乎涉及先秦时期除诗歌以外的所有著作。  在《新探》中,有关于儒、道、墨、法各家著作和《国语》、《左传》等历史著作的专题论文,同时也有对《管子》、《鹖冠子》、《逸周书》、《公羊传》、《礼记·檀弓》、《孙子兵法》、《尹文子》、《尸子》的专门研究,而后者都是一般的文学研究者很少问津的。①《〈管子〉的文学价值》一文对《管子》中别具一格的经济寓言作了分析。作者指出,利用寓言形式来表现经济思想,在先秦时期十分罕见,它们为古代寓言文学开拓了新的领域。《〈鹖冠子〉试论》一文不仅就《鹖冠子》其书其人进行了详细考论,而且首次评述了它的文学价值,皆发前人之所未发。  结合近年来大量出土的竹简、帛书等考古材料进行研究,也是《新探》的显著特点。如《新近发现的先秦佚书之文学价值》一文,介绍了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和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等诸多先秦佚书。《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考释论文,作者认为唐勒赋残篇的发现,对了解唐勒其人提供了最新、最贴近实际的资料;赋篇的基本思想较接近道家;该赋具有散文赋的艺术特点,与同时代宋玉的赋 作风格相近。《新发现的秦代文学——〈为吏之道〉》是作者最 新的研究成果。秦简《为吏之道》中八首成相辞的发现,证明徒 歌无乐的民谣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先秦到近现代,对于文 人创作和民间文艺都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营养,其中两篇较完整 的韵文,作者认为是“晚周文苑中的一丛野花”。这些问题的提 出,无疑会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有一些著作由于年代久远,成书时间和作者长期存在真伪混杂的情况,谭先生经过周密考察、悉心辨析,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确认了它们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例如《〈逸周书〉与先秦文学》,谭先生指出其写作时代从西周初以迄战国末,其中有真实的历史和夸张的传说,有整齐的韵文和杂采的谣谚,还可以看出从上古“文言”到稍后的“白话”演进的轨迹。文章引证该博,有不少独到之见。在《新探》中,一些类似《逸周书》这样的论题是过去从未有人做过的。这种勇于开拓、勤于探索的精神,不仅拓宽了先秦散文研究的范围,而且把先秦散文的丰富多彩的面貌更充分、具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二、对先秦散文的艺术特征作深入研究  由于中国古代散文从一开始就与纯文学作品有所不同,很重视学术性和实用性,因此对先秦散文文学性的研究,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努力探求的问题。50年代初,人们大多只注意先秦散文在思想方面的特点,很少分析其艺术特征,对哲理散文尤其如此。《〈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一文,在当时学术界曾引起不少。人注目,以至许多年长学者至今记忆犹新。文章分析了《孟子》中具有鲜明生动性格特征的孟子形象,细致而独到的论析,使入耳目为之一新。从此以后,由人物语言入手把握论说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便成为人们分析先秦散文艺术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正是由此开始,作者不断前进,从文学的角度对先秦散文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什么是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学特点?什么是先秦哲理散文的文学价值所在?作者在《新探》中以他锲而不舍的求索向我们不断作出回答。  《〈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是作者8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具体事例的剖析入手,论证了《论语》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对书中孔子、子路形象的个性特征作了多方面的展示;并从《论语》里具有一定情趣和波澜的小故事,看到记叙散文的萌芽。细致、精确的论述较之作者前期的论文达到更为纯熟的境地。与此类似的还有《〈国语〉的文学成就》和《〈战国策〉的艺术特色》。从理论上讲,用分析小说、诗歌的方法来分析散文不一定行得通,但是谭先生在借用这些方法分析先秦作品时,却讲得很具体、实在,不牵强,并不给人以生硬、套用之感,有些论述甚至是很引人入胜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作者在许多论文中引用了明清文学批评家的意见,这是他近年来力求把古代评点与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如在论述《战国策》的散文艺术特色时,他多处引用了《策语选评》、《战国策谭椒》、《周文归》、《文章精义》等书中的评论。这样仔细地发掘宋以后有关先秦散文的评点材料,是其他人很少去做的。引用评点家要言不烦的评论,使得论文中的许多观点从传统方法的角度得到印证。可以说,散文评点派提出的不少概念:筋骨、虚实、起承转合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章写作的特点和规律,这是一项未得到完全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资源。如何继承古代散文理论,实现新的理论建树,这将是使我国古代散文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为,谭先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为人们提供新的研究线索。  三、注重历史的考察  把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把先秦著作放在散文发展的历史中来考察,这是《新探》的又一个特点。《新探》虽是一部论文的专集,但是纵观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看到贯穿于其中的“史”的线索。  《新探》的体例不同于《先秦散文纲要》,它没有用集中的文字全面、系统描述先秦散文的发展历史,可是在许多研究论文中,作者都力求做到探前达后,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最为典型的是《论语》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作者概述了自《论语》首创语录体后,在两千余年的过程中,从《孟子》到《墨子》、《荀子》,从简单记录只言片语到有意识采用问对方式阐述观点,成为说理散文形式之一的演进轨迹。文章涉及西汉、魏晋和唐代的一部分议论散文和哲理论著,宋、明、清各代的语录著作,指出语录形式由拟语录发展为新语录的漫长过程,说明因其平易晓畅、便于表达的特点,故而长盛不衰。《墨子》是先秦散文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实现了由语录体到专论体的过渡,并有意识地在论说文中运用形式逻辑。作者在《〈墨子〉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一文中从历史的角度对其作了专门阐述。  此外,《新探》作者亦长于就某一方面的内容作历史的考察。寓言是先秦散文普遍使用的一种文学样式,作者在对各家寓言特点作个别分析的同时,又进而从相互的比较中描述寓言在先秦发展演变的过程。例如在《〈韩非子〉寓言故事的艺术成就》一文里,作者不但条分缕析地论述了《韩非子》寓言的体制和题材,而且明确指出,寓言到韩非手里才开始有系统的收集整理,编辑成各种形式的故事专辑,自此中国古代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再是陪臣附庸,而上升为强宗大国。这样的说明是具有文学史意义的。  在分析具体作品时,作者普遍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他所作的比较是多方面的,既有成书年代相近的著作间的比较,又有不同时期、相同体裁著作间的比较,也有同类现象在前后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著作中的比较。例如作者在论述《战国策》的论辩方式、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时,文章随处都与《国语》、《左传》的写作特点进行比较;在论及《国语》记事的特点时,又随时与《尚书》、《左传》等同类记事相比较。又如在分析《墨子·公输》所记墨子救宋故事时,作者同时举出《战国策·宋策》、《吕氏春秋·爱类》、《尸子》及《淮南子·修务训》等有关记载;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比较了《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新序》的类似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论文发表时间的先后,越是近期写作的文章,其中比较涉及的范围就越为宽广。这种纵横交错而恰当的比较,深化了每一专题的内容,并使《新探》避免了以往一些文学论著厚此薄彼或一味拔高某一部著作的偏颇,从而保证论断的公正允当。  《新探》的文字是清新明畅的,虽是学术论文,但读起来却无枯燥、直板之感。据笔者所知,《新探》中的许多论文在发表前后,曾分别于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以系列讲座形式为研究生讲过。笔者有幸聆听谭先生的讲授,表达生动,论析透辟,语言精当,而时有妙趣,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无疑,这与《新探》的文章可读性强的特点是大有关系的。  通过讲课和谈话,得知谭家健先生在先秦散文研究方面尚  有进一步的计划,准备从宏观的角度,对先秦散文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将是他拟议中的补充研究题目。如果说《新探》有什么使人感到不够满足之处的话,笔者以为也许就在这里。相信谭先生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新的成果使这本书的内容大大充实、增色。当然,这是笔者更高的企望,就本书而论,我们已经有理由认为它是我国先秦散文研究的新成果,当之无愧地处于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它的出版,一定会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并对中国散文史的研究有所推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先秦散文艺术新探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总结的很好,对先秦散文的各个方面都有全新的认识,值得推荐。


可以作为高中语文选修的辅助资料


对于中文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一本专业书!


谭先生却为当今学者中的踏实为学者,里面都是作者关于先秦散文的论文,所以实为论文集,一睹为快,快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