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越国兴衰变迁研究

马雪芹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马雪芹  

页数:

3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搜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一些不太连贯的历史事实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部相对完整的古越国历史兴衰的探讨之作。本书是“越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分别对古越大地上的史前文明、古越民族的崛起与古越国的建立、夫椒之战的惨痛教训、复国灭吴的进程、古越国的人物、古越国的文化和习俗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马雪芹,1950年生,陕西长安人。1985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著作13部(独著5部,参编合著8部),发表论文50余篇。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古越大地上的史前文明 第一节 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 第二节 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 第三节 良渚文化第二章 古越民族的崛起与古越国的建立 第一节 古越民族历史溯源 第二节 古越民族和夏民族的关系 第三节 古越国的建立第三章 古越国和吴、楚两国的关系 第一节 吴国历史概述 第二节 楚国历史概述 第三节 吴、楚之间的战争 第四节 古越国与吴、楚两国的关系第四章 夫椒之战的惨痛教训 第一节 夫椒之战的经过和后果 第二节 入吴为奴的时刻 第三节 备尝屈辱的日子第五章 复国灭吴的进程 第一节 探讨富国强兵的方略 第二节 落实兴越灭吴的措施 第三节 夫椒之战后吴国的形势 第四节 古越国的复国之战第六章 灭吴之后的霸业活动 第一节 尊奉周室结好诸侯 第二节 迁都琅琊 第三节 古越国后期的历史第七章 古越国的人物 第一节 勾践 第二节 范蠡 第三节 文种 第四节 计倪 第五节 占越国其他人物第八章 古越国的政治和经济 第一节 古越国的政治 第二节 古越国的外交 第三节 古越国的军事 第四节 古越国的经济第九章 古越国的文化和习俗 第一节 古越国的语言和文字 第二节 古越国的诗歌和乐舞 第三节 古越国的风俗习惯第十章 古越国兴衰的历史思考 第一节 隐忍成事慷慨复仇的顽强精神 第二节 以人为本亲士爱民的治国理念 第三节 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 第四节 古越国衰落的原因探析古越国大事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古越大地上的史前文明  古越先民的活动范围,大体相当于今浙江省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和金衢丘陵地带。根据建国前后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可知在一万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越先民就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展现了远古文明的曙光。其具体活动范围就是发现于今浙江省境内的上山文化遗址、跨湖桥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等众多的史前文明遗址。它们是古越国历史的源头和根本,所以叙述古越国历史,必须先从这些文化遗址开始。  第一节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后来的考古发掘活动的进展,证实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1973年夏天,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把长江流域的人类活动时间推进到7000年以前。1990年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把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2001年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发现,又把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时间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由于这些遗址的陆续发现,至今11000年前的古越大地上先民的活动便以比较清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  最能集中反映新石器时代早期古越大地上先民活动的证据,当推浦江县境内的上山文化遗址和萧山境内的跨湖桥文化遗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越国兴衰变迁研究 PDF格式下载



《古越国兴衰变迁研究》比较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充分利用了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新出土的文物资料。书中附有不少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图片。作者完整、系统地叙述了古越国兴衰的历史进程,探析了古越国兴盛和衰落的原因。除了使读者对古越国的历史有一个纵向的认识外,还把古越国放在春秋末期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长江流域这个大的地理环境单元中,从横的方面对古越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习俗等进行全面描述。当然,书中也对吴、楚两国的历史进行了追溯,解析吴、越、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作者专门辟出一章对古越国人物进行研究。不光是勾践、范蠡、文种、计倪这些著名人物,还包括越国其他大夫如诸暨郢、曳庸、扶同…以及西施、越女、陈音等为古越国复兴作出贡献的人们。本书完全可作为古越国的国别史来看。只是为了兼顾普及性和可读性,作者在文字表述方面采取了全部白话文的形式。这一点让人有些不太习惯。毕竟像这样的史学著作,还是要引用古原文为佳。


又是一本关于吴越历史的专注。取材相对比较狭隘,时间跨度偏大,所以,很难给出比较顺畅的结论。就一个论题而言,题目范围有点泛泛,因此,读者面相对就狭窄了很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