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来基层行政研究
2008-9
齐鲁书社
万昌华
362
无
自秦代起,中国一直是农业立国的乡村型国度。为治理这样的社会,我们积累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与伦比的极其成熟的管制型基层行政经验。 本书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以秦汉至晚清的历史为主要视阈,在兼及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的同时,重点考察、研究了该时期内中国基层社会行政的性状与变迁和它们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我们认识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钥匙之一。
引论第一章 秦汉时期中国基层社会状况的考察 第一节 皇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节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概述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基层社会行政 第四节 人身控制空前加强与血缘共同体的瓦解 第五节 秦汉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 第六节 余论第二章 魏(三国)晋至隋唐时期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第一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君主独裁专制 第二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地方行政概述 第三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基层行政概述 第四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第五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 第六节 余论第三章 宋元明清时期国家强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概述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基层行政概述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专制强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第五节 宋元明清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 第六节 余论第四章 欧美中世纪以来基层社会自治形态考察 第一节 英国中世纪乡村社会自治考察 第二节 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庄园自治 第三节 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村镇自治 第四节 中世纪以来其他地区其他形式的自治举例 第五节 余论第五章 近代中国地方与基层社会自治的开端 第一节 清末以来宪政理念的引进 第二节 地方与基层社会自治理念的引进 第三节 地方与基层社会自治的试行 第四节 余论第六章 结语附录一 论孔孟的国家政治体制思想附录二 论黄遵宪的政治体制思想参考文献后记
第二章 魏(三国)晋至隋唐时期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第四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魏晋至隋唐时期,国家对广大乡村社会的控制与秦汉时期一样,也特别严厉。 三国时期的吴国,不但严格控制核心地区,而且对非核心地区的控制也十分严密。从1999年公布的长沙走马楼吴国简牍的有关内容中,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到当时吴国乡里制魔的细部情况以及国家政权对县以下乡里社会进行严密控制的有关情况。简牍表明,不是当时吴统治腹地的长沙走马楼地区,也有发达完备的乡、里、丘等社会基层行政设置。乡与里的行政单位之下,当时还有丘。国家进行户口登记时以丘为单位。所有人户都被编组进入各个丘,各丘中人户姓氏混杂,不是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制。人户中所有人的姓名、年龄与生理特征等,都必须详细记录在户口册上。县廷中的专管吏员对自己所管辖的乡里严格管理,必须具保,负有连带的法律责任。以下这几支简就记录了有关的详细情况,如“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辄科核乡界,州吏三人,父兄二人,刑踵叛走,以下户民自代,谨列年纪以(已)审实,无有遗脱。若有他官所觉,连自坐。嘉(禾)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破莂保据”;“广成乡劝农掾区光言:被书条列州吏父兄子弟伙处人名年纪为簿。辙隐核乡界,州吏七人,父兄子弟合廿三人。其四人刑踵聋颐病,一人夜病物故,四人真身已逸及随本主在官,十二人细小,一人限田,一人先出给县吏。辙隐人名年纪相应,无有遗脱,若后为他官所觉,光自坐。嘉禾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破莂保据”;“东乡劝农掾番琬叩头死罪白:被曹敕,发遣吏陈晶所举私学番倚诣廷言。案文书:倚一名文。文父广奏辞:本乡正户民,不为遗脱,辄操黄簿审实,不应为私学。乞曹列言府。琬诚惶诚恐,叩头死罪死罪。诣功曹。十二月十五日庚午白。”《后汉书·百官志》曰:县廷的“诸曹略如郡员,五官为廷掾,监乡五部,春秋为劝农掾,秋冬为制度掾”。由此可知,如我们前些年人人都熟悉的农村工作队,劝农掾是当时吴政权从县里下派到各乡村中的下派“干部”。另外由此可知,当时是禁止人们自由外出求学的。不经官府批准,老百姓的后代私自外出求学属违法行为,所犯罪的罪名是“遗脱”。
无
作者本系列三部曲,基层、地方和中央行政研究,好书!
看多了制度研究的宏观论述,见到关于基层行政研究著作,颇觉一喜。但“秦汉以来”,题目似乎有点大,又一想,自秦汉至今,大框架如此,小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更有整体感,也无不可。
要想看懂这本书,必须对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史、政治史有一般以上的了解,不然想看懂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可是达到了如此水平再去看这本书的时候就相当于复习历史知识了。我以为一般的读者想从这本书上得到新知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历史浩如烟海,用三百页的文字勾画中国二千多年的地方行政史、政治史,所选择的史料必须一点带面、一叶知秋。可是作者所选择的史料达不到这种水平。读完之后的感觉似是作者采摘了一些孤立的史料而组装出来的一本书。尽管史料的内容有的比较前沿,比如对亭的考证。但是这本书所写的角度不是考古新发现,不是点而应该是面。可是读完之后你对中国二千年的地方行政史、政治史的印象却是残缺不全。这本书的框架及其内容给我的感觉是老调重弹,没有一点新意。到不如买一本类似于《中国政治制度史》这样的书实用。这本书的价格是十六元,我以为顶多值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