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园续录
2012-9
齐鲁书社
李壮鹰
404
310000
无
岁月不居,如蛇赴壑,方叹学之难成,忽惊老之己至。兼之退休以后,用世之心愈淡,早年之种种意兴,亦多成泥絮。唯读书之余习未改,且因天予暇日,所读之书亦不复限制拣择。
一 夔与舜
二 “硕”与“美”
三 “蝤蛴”考
四 “美”与“大”
五 道之“玄妙”
六 “利其有”与“用其无”
七 “仁”与“人”
八 “起”与言《诗》
九 “A而不B”
一0 “美”与“善”
一一 “文胜质则史”
一二“份份”与“彬彬”
一三 闻乐与忘味
一四 “兴观群怨“与”识名
一五 知与不知
一六 文化与形式
一七 “知者乐水”
一八 “野于饮食”
一九 “深造自得”
二0 “忠”与“孝”
二一 “以意逆志
二二 《易》之“经”与“传”
二三 “物相杂故曰文
二四 “道”与“技”
二五 “神遇”与“心听”
二六 “因其固然”
二七 “得于手而应于心”
二八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二九 “道”与“首”
三0 “壹心”与“专心”
三一 “文害用”与“文无害”
三二 声、音、乐
三三 “朱弦疏越”
三四 “形”与“象”
三五 “形象”
三六 “象成”
三七 嗟叹与咏歌
三八 俳优侏儒
三九 “五至”和“三无”
四0 “情”与“志”
四一 “主文谲谏“
四二 风、雅、颂
四三 周南、召南
四四 “放”与”写”
四五 “发愤著书”
四六 成名成家
四七 文学和生命欲
四八 《论衡》与汉末的思想解放
……
版权页: 总之,孔子这里所谓“识名”即识字。也就是说,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讲,《诗经》这一古典文本,不仅可作义理的教材和话语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识字课本。按,孔子于学生教育,强调事亲为道德之本,识字为学问之基。《论语•学而》:“传不习乎?”《鲁论语》“传”作“专”,《说文》训“专”为六寸簿,亦即供习字记事用的手版(参见章太炎《国故论衡》卷中)。此证孔门教学,不止是口耳相授,而有书记和阅读也。《论语•雍也》载孔子有“觚不觚,觚哉,觚哉”之训,“觚”者,书字牍也,《急就章》云“急就奇觚与众异”;《汉书》云“操觚之士”,《西京杂记》云傅介子“弃觚而叹”,“觚”为“书”用,古之常语也。“春秋兵争,诈伪萌兴,书字不正,多昧名义,故夫子欲正百事之名,而叹今之觚不复成觚,即言字不复成字也。公子阳生为伯于阳,己亥为三豕渡河,当日简牍灭裂可知,觚哉之叹,并言书策之不足据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经部,论语》)又《论语•学而》:“子日:‘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谓“行有余力”始可学“文”,则“文”不是作为礼乐的“郁郁乎文哉”的文,而是文字的文(《礼记•中庸》“不考文”,郑玄注;“文,书名也”)。故毛奇龄《四书剩言》引姚立方、黄式三《论语后案》引戚学标,皆以“识字”释“学文”,是也。又,陈澧《东塾读书记》卷一云:“《说文》卷末载许叔重遣子冲上《说文》书并上《孝经》孔氏古文说,澧谓孔子教弟子‘孝弟’‘学文’,许君以二书并上,意在斯乎。”这里的“识名”,与孔子“学文”含义相同,皆指识字。 “识名”,包括对字的认读和书写。《论语•述而》记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说明孔子在《诗》《书》的教学中重视文本每个字的普通话正音(雅言),这是对字的认读;而孔子亦重对字的书写:他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学,作为习字的“书”为其中之一。
《逸园续录》由齐鲁书社出版。
无
书拿到了。写得很有意思。是我这种喜爱国学的门外汉所需要的那种。文字很清楚明白,饶有风趣,看得过瘾。赞!
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起,很好、
文字我很喜欢。清楚明了,看得舒服,比那些伪学问家强多了。到底是大家,写出东西就是不一样。书的品相不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