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文明
2008-4
Ladybird
于沛,戴桂菊,李锐
446
无
斯拉夫人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于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和巴尔干类型。他们主要分布在中欧、东欧和东南欧,还有极少数分布在世界各地。斯拉夫人近3亿,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部斯拉夫人三大支系。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卢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马其顿人。早在1世纪末2世纪初的古罗马文献中,就已可以见到有关斯拉夫人起源的记载。当时,他们生活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斯拉夫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斯拉夫文明。斯拉夫文明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关于“文明”的定义,在学术界至今仍是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一般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即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在英文中,“文明”(civilisation)的词源系拉丁文“civilis”,其内容更多的是指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斯拉夫人的文明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阶段。它有丰富的内容,不仅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制度文明,而且还包括法律思想、道德、宗教,以及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或观念形态的文明。这样,斯拉夫文明史研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政治制度史、经济史、科学技术史、艺术史、教育史、社会思想史,以及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丰富的素材是研究斯拉夫文明的前提,对他们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斯拉夫文明。在探讨斯拉夫“文明”时,我们更多的是在使用“文化”这个概念,这是基于下述的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如果说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即人类在历史矛盾运动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那么,这些成果的总和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文化是文明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从谈文明的进步。阶级社会中的文化,毫无疑问,其思想内容基本上取决于统治阶级。因为文化的社会功能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形态色彩,不可避免地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然而,阶级社会的文化并不仅仅就是统治阶级的文化,除此之外,还应包括被压迫阶级的文化,或属于这一类型文化的某些成分。但是,并不应由此就得出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就是反动的文化,而民间的文化就是进步的文化这样简单的结论。我们对斯拉夫各民族文化以及整个斯拉夫文明的研究,正是从上述认识出发进行的。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斯拉夫文明的本质。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不可逆转,各个民族文明进程的方向是共同的。然而,这并不排除各民族在文明发展道路上表现出自己的特点。系统研究斯拉夫文明的意义,不仅在于全面认识斯拉夫文明自身,而且还在于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文明,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斯拉夫文明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斯拉夫文明经历了许多世纪的发展,反映了斯拉夫人所建立的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广大人民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生活。在阐述斯拉夫文明史时,我们力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住斯拉夫人各民族及其所建立的国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文明发展的完整性。斯拉夫文明的历史,是斯拉夫各民族国家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斯拉夫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和斯拉夫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表现在文化一文明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上。但是,这并不排除我们对文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某些规律性问题的研究,这些规律可能是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特殊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更深入地了解斯拉夫文明,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斯拉夫历史研究的科学水平。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在关于斯拉夫文化、文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仍嫌薄弱。我们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斯拉夫文明进行多方位的探讨,试图能较完整地勾勒出斯拉夫文明的历史与现实,进一步推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使对斯拉夫文明有兴趣的各界读者从中获益。限于时间和水平,本书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地希望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修改。
针对国际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中国学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12种文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组织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10余年,编纂《世界文明大系》12卷。中央电视台超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据此创意而成,并以之作为理论基础。本书是其中的《斯拉夫文明(修订插图本)》。 斯拉夫文明从狭小的维斯瓦河谷走出,却遍布东欧大地。带着鞑靼蒙古、奥匈帝国、拜占廷铁蹄印迹,却顽强绽放自己的文明之花。在彼得大帝冲锋的刀光血影中,可以聆听肖邦、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的诗情画意,窥阅克里姆林宫的伟岸巍峨、列宾的五彩缤纷、居里夫人的激情澎湃。 本书是世界文明大系之一种。 斯拉夫人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和巴尔干类型,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斯拉夫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是中国学者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对斯拉夫文明进行多方位的探讨,完整地勾勒出斯拉夫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杂志主编。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前言第一编 东斯拉夫文明 第一章 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国家及其文明 一、古代东斯拉夫人的生活 二、基辅罗斯 三、基辅罗斯的宗教和文化 第二章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一、封建割据的基辅罗斯和金帐汗国的统治 二、罗斯反对瑞典和日耳曼入侵的斗争及与立陶宛的关系 三、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四、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第三章 蒙古入侵和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期间的文化 一、建筑艺术 二、文学和编年史 三、音乐与绘画艺术 四、教育与科学的萌芽 第四章 俄罗斯政治文化的核心——沙皇专制制度 一、伊凡四世——俄国第一任沙皇 二、伊凡四世加强沙皇中央集权统治的改革 三、建立沙皇特辖区 四、沙皇俄国的早期对外扩张 第五章 从等级代表君主制走向绝对君主制 一、全俄统一市场的形成 二、俄国绝对君主制的建立 三、强化沙皇专制制度的《1649年法典》 第六章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的俄国文化 一、教育和科学知识的积累 二、政论家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 三、文学和史学著作 四、建筑艺术 第七章 18世纪:俄国走向欧洲文明 一、志在冲出俄罗斯的彼得一世 二、彼得一世改革 三、俄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四、文学艺术 五、俄国启蒙运动 第八章 俄罗斯帝国——由内陆国扩张成濒海的帝国 一、北方战争 二、俄瑞战争和七年战争 三、瓜分波兰和俄土战争 第九章 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基础农奴制 一、农奴制形成和18世纪后半期的农奴制危机 二、19世纪上半期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三、19世纪上半期农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第十章 沙皇俄国:欧洲的反动堡垒 一、亚历山大一世和斯贝兰斯基的国家改革 二、1812年卫国战争 二、沙皇俄国和神圣同盟 第十一章 俄国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 一、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活动 二、《俄罗斯真理》和尼·穆拉维约夫的宪法草案 三、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第十二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二、亚·伊·赫尔岑 三、维·格·别林斯基 四、彼得拉舍夫斯基派 第十三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教育和科学 一、新的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二、俄国进步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第十四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文学 一、俄国文坛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的演变 二、俄罗斯近代文学奠基人普希金 三、为自由献身的诗人莱蒙托夫 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 五、农奴制解体前夜的俄国文学 第十五章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艺术 一、戏剧 二、音乐 三、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第十六章 俄国走向资本主义 一、农奴制危机进一步加剧 二、农奴制度的崩溃 三、《农民改革法令》 和法令的实行 第十七章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行政和司法改革 二、帝国疆界的扩张 三、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政策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时期俄国的社会思潮 一、民粹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三、俄罗斯思想中的宗教哲学 第十九章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科学与文化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音乐和绘画 三、教育与自然科学 四、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 五、世纪之交的绘画艺术 第二十章 苏维埃时期的文化 一、国民教育 二、文学 三、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四、音乐、戏剧和电影 五、科学和技术 第二十一章 苏联解体和解体前的苏联文化 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苏联解体 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史学热 三、改革派和传统派文学思潮的论战 四、绘画艺术的新变化第二编 西、南斯拉夫文明 第一章 西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及其国家 一、波兰封建国家的建立和贵族共和国时期 二、大摩拉维亚帝国的崩溃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发展 三、西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 第二章 异族统治下的波兰及波兰民族文化 一、华沙公国和波兰王国 二、革命运动高涨和克拉科夫反奥起义 三、1863年民族大起义 四、异族统治时期的科学和文化 第三章 波兰的复兴和文化的新发展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二、波兰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三、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科学文化 第四章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文化 一、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 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教育与科学 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文学和艺术 第五章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和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二、第一共和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第六章 战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发展及文化选择 一、波兰人民共和国从建立到剧变 二、捷克斯洛伐克:从统一到各自独立的两个国家 三、战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文化发展的特点 第七章 南斯拉夫人的早期文明及国家 一、古代南部斯拉夫人国家的兴衰 二、南斯拉夫人的古代文明 第八章 异族对南部斯拉夫人的统治和巴罗克文化的传播 一、土耳其、哈布斯堡和威尼斯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 二、巴罗克文化的传播 三、保加利亚文化进步和民族的新觉醒 第九章 争取建立统一国家和新的文化发展 一、南斯拉夫:王国——联邦人民共和国——解体 二、保加利亚:独立——人民共和国——剧变 三、南斯拉夫的文化教育 四、南斯拉夫的文学艺术 五、保加利亚的文化发展第三编 斯拉夫宗教 第一章 斯拉夫人的原始信仰——多神教 一、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部落崇拜及其他 第二章 基督教在斯拉夫地区的确立 一、斯拉夫人的基督教洗礼 二、基督教在斯拉夫地区的普及 三、基督教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南斯拉夫地区——基督教两大文明的交汇处 一、保加利亚的东正教 二、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的东正教 三、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天主教 第四章 东斯拉夫地区东正教的发展 一、俄国东正教会的独立 二、牧首制时期的教会与国家 三、俄罗斯帝国的政教关系 四、俄国东正教的传教活动 五、20世纪的俄罗斯东正教 六、今日俄罗斯东正教 第五章 西斯拉夫地区天主教的历史变迁 一、胡斯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新教的产生及其文化影响 三、天主教在西斯拉夫地区的复辟 四、西斯拉夫地区现代宗教格局的形成 五、今日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天主教参考书目
插图:鞑靼蒙古的征服、日耳曼一瑞典的不断侵犯,对罗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些艺术门类,如建筑、贵金属首饰加工、图书制作、工艺品生产,以及编年史的编撰工作,因异族的奴役和侵略而遭到破坏,出现停顿倒退时,罗斯的文学却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在发展。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民反抗异族对罗斯的征服、奴役、侵略,成为这一时期罗斯文学的主要内容。民间广泛流行的壮士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关于伊里亚•穆罗美茨的壮士歌中,主人公伊里亚机智勇敢地拯救了基辅,使之免遭蒙古侵略者的蹂躏。在一些民歌中,揭露了蒙古征服者的残暴。歌中愤怒地唱道,蒙古侵略者向罗斯人征税时十分凶残,“谁若没有钱,就要他的子女;谁若没有子女,就要他的妻子;谁若连妻子也没有,就要他的脑袋”。“壮士歌”,虽是民间口头创作的歌谣,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却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壮士歌很少有事实细节的准确性,壮士歌的长处并不是在于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跟踪。壮士歌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这些作品是由人民创作的,它们反映着人民的历史观点,反映着人民对历史事件之实质的评断以及他们对于古罗斯国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理解,反映着人民的理想。”壮士歌在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建立俄罗斯统一国家的愿望。这些对历代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描写鞑靼蒙古人侵的战争纪事作品主要有《卡尔卡战役记》、《拔都入侵记》、《梁赞崩溃记》、《米哈伊尔•契尔尼戈夫斯基生平》等。在这些作品中,描写了征服者给罗斯带来的巨大灾难,村镇被焚毁,财富被掠夺,兄弟姐妹被俘虏,军队溃散失去斗志,父兄们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一些作者还探讨了这场灾难的原因。有人从基督教神学的“天意”中去找答案,认为这是神的旨意。还有人从《圣经》中去找答案。《圣经》曾预言,世界末日到来前,将有勇敢的民族从荒漠中走出,去征服整个地球。鞑靼蒙古就是这样的民族。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之所以有这场灾难,乃是上帝派来的人对罗斯进行了惩罚,原因是“因为我们行为不端”,“还因为王公们连年争吵”。在他们看来,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是罗斯的王公们长期闹内讧的结果。在文学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了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如勇士叶夫帕季·科洛夫拉特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杀敌,令敌人敬畏,以至他为国捐躯后,拔都亲自下令将其遗体交给罗斯人。麦尔库里·斯摩棱斯基是一位勇敢的斯摩棱斯克少年。当鞑靼蒙古侵略者逼近斯摩棱斯克时,他视死如归,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危难之际挽救了斯摩棱斯克。1380年9月,罗斯人在库里科沃旷野会战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罗斯人的爱国感情。这一切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动的反映,也进一步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顿河血战记》、《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王公的生与死》、《顿河彼岸》,稍晚还有直接描写库里科沃会战的叙事体小说《马麦血战的传说》。作品中的罗斯勇士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对他们的崇拜和歌颂,唤醒了民族的自我意识,使民族自豪感普遍高涨,进一步加强了罗斯人最终战胜蒙古征服者的信心。罗斯人相信,库里科沃会战的胜利,仅仅是他们走向历史性胜利的第一步。反映罗斯人与日耳曼、瑞典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作品主要有《多夫蒙特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传》等。《多夫蒙特传》描写了普斯科夫王公多夫蒙特带领人民,勇敢抗击日耳曼骑士团的事迹。在后一部作品中,则以十分崇敬的心情介绍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生平,特别是1240年在涅瓦河畔战胜瑞典人的英雄事迹。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击退侵略者,因而成为众所景仰的英雄,为人民所歌颂。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既有宝贵的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对于加快罗斯人的政治联合,促使民族觉醒以及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除了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外,罗斯的文学还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罗斯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阶级关系。在《正直的标准》、《伊兹马拉格达》等文集中,都较充分地揭露了封建主如何像强盗一般地巧取豪夺,搜刮民财,以及反映了农民因封建压迫不断加重,生活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鞑靼蒙古人侵后,除了诺夫哥罗德没有直接受其奴役而使它的编年史继续编纂外,罗斯其他地区的编年史工作,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停顿了,直到13世纪后半期才慢慢恢复,在14世纪时逐渐繁荣起来,并有所发展。莫斯科公国的编年史工作,始于14世纪初。这项工作是在教会的领导下进行的,并在14世纪末取得了重要的成绩。1409年,总主教基普里安主持编纂的大型编年史在莫斯科完成。这部卷帙浩繁的编年史在《往事纪年》的基础上,继续收录了诺夫哥罗德、梁赞、特维尔等地区的编年史料。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内容上,它都可称为是全罗斯的编年史。这部编年史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收入的史料基本保持原样,没有进行加工篡改。如其中包括诺夫哥罗德对特维尔的攻击,莫斯科公国对诺夫哥罗德的指责等等。莫斯科公国为了加强联合罗斯各地区的政治需要,1418年由福季总主教在莫斯科主持编纂了一部新的编年史。这部编年史对基普里安的编年史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如删掉了罗斯各地区之间相互攻击的内容,缓和了莫斯科公国同其他地区的矛盾,明显地表现出了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实现全罗斯联合的倾向。在编年史的编纂中,反映出实行全罗斯的政治联合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所争论的问题不是联合不联合,而是究竟怎样实现这种联合。特维尔为了同莫斯科公国对抗,于1455年编纂了一部编年史。这部编年史首先叙述了13世纪以前的世界史、罗斯史,然后紧接着叙述13世纪以来的特维尔的历史,极力强调特维尔公国的历史就是世界史和真正的罗斯史的继续,特维尔大公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是东正教真正的首领。只有他才有资格戴上皇冠。显然,这部编年史认为应该以特维尔为中心,而不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实现全罗斯的联合。15世纪时,罗斯人同世界的交往和联系明显地扩大了。现实生活需要罗斯人对罗斯以外地区的国家、民族历史的了解;因此罗斯这时也出现了有关世界的编年史,如《希腊和罗马编年史家》。15世纪中叶问世的《罗斯年鉴》,是一部包括罗斯历史在内的小型世界编年史。
我一向认为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人类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没有文化交流,人类文化就得不到像今天这样的发展。《世界文明大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使我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借鉴和学习。 季羡林
无
西亚北非,印度,犹太,斯拉夫,这几本文明大系,个人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这本斯拉夫文明结合俄罗斯历史故事集,大国崛起和崩溃,就是东欧一部完整的地缘史了。缺货很久,总算买到,还是相当满足的!
本书系统的梳理了斯拉夫文明,对东欧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政治做了详细的讲述
书本很好,内容亦详实。只是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南斯拉夫文化笔墨较少,对于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历史交代的篇幅有限,乃一大遗憾。
这本书是帮别人买的
内容很权威
有点贵,内容不错
文明的延续是几个乃至几十个世纪的结果,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即那个流传至今的数个文明。在这里边就包含斯拉夫文明,作为一个历史民族创造辉煌的成就。书是文明的最佳物证
买了书第二天就到了,可是书有点脏,里面还有几页折着,还得自己裁剪,希望以后能注意!书是知识的宝藏,我们应该爱惜她!
总体来说,这套书内容不错,但是印刷有错误,希望再版时更正。
就是太空泛了,不够详细
作为对斯拉夫文明通览式的了解,此书可以满足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