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故事中的学生行为变革

杨海燕 等编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杨海燕 等编著  

页数:

273  

字数:

221000  

内容概要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课堂内外,中小学生以及幼儿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论界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已不鲜见。教育实践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学生本人,都逐渐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教师撰写的案例、随笔和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日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希望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为他们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家长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家长也开始觉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变化,很多学习内容已经从课堂拓展到课堂外。从学校拓展到家庭和社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积累和发展;从学生写的作文、日记、周记以及跟学生的谈话中,我们更是发现,学生们自己也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课堂在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在悄悄地改变,他们变得爱学校、爱课堂、爱学习了。 《故事中的新课程改革丛书》立足于为浅描与深描、事例与事理、知识与智慧搭建桥梁。各书所引用故事,大多是对教育教学事实的“深描”,我们在编纂这些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导读”的设计以及对各故事简要的评论,试图使故事逐渐呈现出相关的意义与理论认识,汲取教师闪光的智慧,并借此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本书为其中一册,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这一学校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展开,提供的是一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变革的全景图。

书籍目录

导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故事1:扁豆蔓儿真的是向右绕着爬的吗? 故事2: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不是青蛙? 相关链接:兴趣是学习行为的生理学动力一、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转变 引言 (一)从缺乏兴趣到兴趣高涨 故事3:一堂特殊的作文课 故事4:“错”出一堂精彩课 故事5:让复习课沸腾起来 (二)从被动到积极主动 故事6:无法预约的精彩 故事7:认识分数 相关链接: 什么是学习品格? 学习态度的结构 学习态度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二、学习习惯的转变 引言 (一)从不提问到学会(大胆)提问 故事8:善待学生的求异思维 故事9:创造生命的精彩 故事10:豆 (二)从不动手到勤于动手 故事11:寻找淀粉的踪迹 故事12:亲身体验主动感知 (三)从不思考到积极、独立思考 故事13:我军的战斗力不强吗? 故事14:抓住契机,让学生绽放智慧 故事1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链接: 学习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及其培养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引言 (一)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故事16:5l导学生自主探究 故事17:儿童诗“展销会”纪实与思考 (二)从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 故事18:种子的秘密 故事19:是“借箭”还是“骗箭”? 故事20:电烧水、煤气烧水哪个更合算? (三)从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 故事21:互动讲评共享阳光 故事22:一次主题活动成果展示 相关链接: 什么是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学习能力的转变 引言 (一)从接受信息到搜集和处理信息 故事23:学会放弃 故事24:我是“虫虫班主任” 故事25:网上的校园生活 (二)从被动接受新知识到主动获取新知识 故事26:快乐的实验 故事27:蚯蚓喜欢的家 故事28:生虫的樟树 (三)从记住知识到综合运用知识 故事29:“伤兵”鸡蛋下楼 故事30:实验失败之后 故事31:我是小鲁班 (四)从回答问题到发现和解决问题 故事32:一片树叶的边线有多长 故事33:极限就是等于…… 故事34:一封未发出去的“控告”信 (五)从独立学习到学会同他人合作与交流 故事35:高一学生两次研究课程活动记录 故事36:美丽的对称图形 故事37:卡片,我爱你! 相关链接: 学习能力理论研究述评五、学习中的创造 引言 (一)创造兴趣:从临近湮灭到浓厚发展 故事38:四点爬起来画“神五” 故事39:“丑小鸭”如此美丽 故事40:青蛙跳出井底之后 (二)创造思想的发展:从不敢到敢想敢为 故事41:舞台是我的梦想 故事42:下雪了,你高兴吗? 故事43:避免“错误”中的错误 (三)想象能力:从想象贫乏到想象丰富 故事44:狗年论狗 故事45:我们要建造一个导弹跟踪系统 故事46:“七彩梦”化为跳动的字符 (四)质疑精神:从试图质疑到善于质疑 故事47:“乌鸦不一定喝到水!” 故事48:争辩尹中见“莲花” (五)综合创造能力:从理想变成现实 故事49:关于深圳公交站牌英译错误的调查 故事50:苹果甜度与电阻的关系 相关链接: 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创造力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后记

章节摘录

根据相关研究,学习兴趣有着诸多功能。①一是定向功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本身具有鲜明的定向性,其定向性由学生愿意学习的兴趣来决定,而与学习目的相联系的兴趣往往最能决定学生专一定向的学习方向、进取方向,奠定其事业的基础。二是动力功能。学习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可以直接转化为一种求知的驱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或对某一学科奥秘产生强烈的探求精神时,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三是逆境承受功能。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困难和挫折。学习兴趣往往起着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保持旺盛精力的支持作用。四是凝聚功能。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向其他点发射,形成牢固的兴趣网,则可能产生超出预想的学习效果。五是对品德情操的陶冶功能。当学生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逐渐瞳得人生的意义,能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树立将来造福人类的学习目标和志向,这时的学习兴趣就起到了陶冶作用。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学习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作为学习方面的内部状态,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包括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态度,还包括学生对求知、交往和自我发展的态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由于在校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学习态度直接关系着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即关涉到学生未来的整体发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场独特的际遇,一次发展的契机。以故事为中心,透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经验”,颇富兴味而又具“深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瞿葆奎故事中蕴含着无尽的教学智慧,故事中体现着新颖的教学理念,故事中映射着理论的光辉,郑金洲教授主编的“故事中的新课程改革从书”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陈玉琨叙述教师身边的故事,洞察故事背后的意义,凝练教育教学智慧,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这是当今教师成长的有益之路。郑金洲教授主编的“故事中的新课程改革丛书”在这方面作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王相


编辑推荐

《故事中的学生行为变革》是故事中的新课程改革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故事中的学生行为变革 PDF格式下载



本书实用性强,条理性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