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分子创伤学

王正国等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王正国等编  

页数:

798  

字数:

1616000  

内容概要

创伤是医学中最古老的课题,可以说自有人类起就有创伤。现代社会中,由于医学的进步,许多疾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创伤支有增无减,并被称为是“现代文明的孪生兄弟”。 本书介绍了分子创伤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基础理论、常用技术以及应激、缺血缺氧休克反应、创伤感染、创伤免疫、器官功能衰竭、组织修复、神经再生、遗传差异性等问题,同时还介绍了创伤的基因治疗及基因工程产品应用,创伤医学预防的分子基础以及生物信息学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等内容。全书约160万字,参加撰写的70多位作者多是在第一线工作的中青年专家,对所撰写的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有较丰富的写作经验,因此本书的内容质量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证。限于篇幅及按有关出版要求,本书仅列入近5年的主要参考文献,其他参考文献从略。

作者简介

王正国,1935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82年~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教授是我国重点学科——野战外科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伤学概述 第二节 分子创作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分子创伤学研究的意义及前景第二章 分子创伤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遗传及遗传物质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复制 第三节 转录过程及调控 第四节 蛋白质翻译及调控 第五节 基因组与蛋白质组 第六节 信号及信号受体 第七节 离子遗道 第八节 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异及其调节 第九节 酪氨酸蛋白质激酶途径 第十节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途径 第十一节 细胞内受体途径 第十二节 核转录因子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意义 第十三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特征和相互作用第三章 分子创伤学研究常用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细胞与分子病理学常用技术 第二节 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方法 第三节 调控基因表达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节 反义技术 第五节 RNA干扰技术 第六节 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第七节 基因敲除技术简单及其在创伤研究中的应用 第八节 其他技术与方法第四章 严重创伤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第五章 缺血、缺氧以及休克反应的分子机制第六章 创伤感染发生的分子机制第七章 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第八章 细胞因子及其他因子在创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第九章 创伤反应差异分子遗传学基础第十章 严重创伤后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第十一章 创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第十二章 创伤愈合异常的分子机制第十三章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第十四章 中枢与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分子机制第十五章 创伤的基因治疗及基因工程产品应用第十六章 创伤医学预防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十七章 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创伤学研究中文索引英文索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分子创伤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