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找准你的养生穴

郭长青//刘乃刚//郭妍 福建科技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福建科技  

作者:

郭长青//刘乃刚//郭妍  

页数:

216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人,很多人都知道穴位可以用来祛病养生。但是,知道怎样通过穴位进行治病养生的人并不多。 那么,如何掌握、运用穴位进行祛病和保健养生呢? 当然,首先要了解一下我们自己身上穴位的情况,了解哪些穴位有我们所需要的祛病养生的功能。然后,我们就可以了解、掌握一些穴位祛病、穴位保健养生的具体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方法进行祛病、保健养生。 人体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共362个,个个都有其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功能。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00多个,最常用的也就几十个。 作为简易穴位祛病、穴位保健养生,我们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那么深的中医学道理,也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穴位,只要掌握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几十个穴位,甚至更少的穴位就够了。 作为保健养生,我们特别需要了解和掌握对于保健养生特别有效果的穴位,以及通过这些穴位进行保健养生的方法。本书介绍的保健养生方法简单而有效,涉及的穴位也不多,针对性却很强,你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有选择地进行保健养生。 本书作者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书中所介绍的穴位养生知识和穴位养生方法,对你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体身上的穴位 一、人体身上共有362个穴位 二、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三、人体穴位的取穴方法 四、人体身上的特定穴第二章 阴阳协调与精气血穴位养生 一、阴阳平衡与精气血充盈对人体十分重要 二、保养肾中精气,防止早衰 三、养气调气,气顺则全身舒适 四、养血调血,滋养濡润全身脏腑 五、滋阴制阳,濡养体内津液精血 六、补阳壮阳,培元固本温暖肢体第三章 五脏六腑穴位养生 一、五脏六腑需要功能正常和协调平衡 二、疏肝利胆,凋畅全身的气机 三、藏神养阳,保养好心脏 四、脾主湿,健脾燥湿则运化自如 五、肺喜润,调顺呼吸靠保养 六、保养肾精,肾壮则体壮 七、保养犬肠,贵在顺通降、传导有度 八、养小肠,化水谷精微,营养周身 ……第四章 四季穴位养生第五章 延年益寿穴位养生第六章 人体特效穴位养生第七章 面部美容穴位养生附:主要养生穴位

章节摘录

  四、人体身上的特定穴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  这些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一共十大类。  特定穴在十四经穴中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在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每条经脉各有5个穴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它们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的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指关节之前;“输” 穴多位于掌指、跖指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  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其后《难经?六十八难》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近代临床的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清泻胃火。  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子穴。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在具体运用时,分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方法。例如,肺经的实证应“泻其子”,肺在五行中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即尺泽;肺经的虚证应“补其母”,肺属“金”,“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输穴太渊。这都属于本经子母补泻法。同样用肺经实证来举例,在五行配属中肺属“金”,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应在其子经(肾经)上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五输穴,为肾经合穴阴谷。  按时选用。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年的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  2.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12个腧穴。原穴与脏腑之原气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原气,历经于五脏六腑。”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之气源于肾间动气,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脏腑气化功能,而原穴正是其所流注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因此,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协助诊断。  3.络穴  络穴是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之处的15个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位于胸胁部。络穴是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证外,由于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因此,络穴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如肝经络穴蠡沟,既可治疗肝经病证,又可治疗胆经病证;同样胆经络穴光明,既可治疗胆经病证,又可治疗肝经病证。络穴的作用主要是扩大经脉的主治范围。  4.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共16个腧穴,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如急性胃脘痛、取胃经郄穴梁丘,肺病咯血取肺经郄穴孔最等。脏腑疾患也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有助于诊断。  5.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上下。八脉交会穴是古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可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8个腧穴,认为这8个腧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这里的“八穴”就是指八脉交会穴,足见古人对其的重视。在临床上当奇经八脉出现相关的疾病时,可以对应的八脉交会穴来治疗。如督脉病变出现的腰脊强痛,可选后溪;冲脉病变出现的胸腹气逆,可选公孙。另外,临床上也可把公孙和内关、后溪和申脉、足临泣和外关、列缺和照海相配,治疗有关部位的疾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找准你的养生穴 PDF格式下载



书的质量没的说,发货也快,还没看怎么看呢,不错.


老妈在别人那里看到这本书,所以就要我帮她买了~质量还不错,内容也挺实用的~


看了一两本,一般般。


很一般的书,很多内容重复出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