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歌德谈话录

爱克曼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爱克曼  

页数:

301  

字数:

250000  

译者:

朱光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流行很广,它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在图书目录里通常列入传记类,也有时列入文学类。爱读这部书的人不只有文艺史家和文艺批评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化史家,还有关心一般文化的普通读者。一般爱好者多半把它作为传记来看。歌德这个人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高峰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西方发生过深广的影响,《谈话录》对他这个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

书籍目录

1823年 魏玛,1823年6月10日(初次会见) 1823年6月19日(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耶拿,1823年9月18日(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1823年10月29日(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1823年11月3日(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1823年11月14日(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1823年11月15日(《华伦斯坦》上演)1824年 1824年1月2日(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1824年1月27日(谈自传续编) 1824年2月4日(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2日(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18242月24日(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1824年2月25日(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1824年2月26日(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1824年2月28日(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1824年3月30日(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1824年4月14日(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 对比) 1824年5月2日(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1824年11月9日(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1824年11月24日(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1824年12月3日(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1825年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1825年1月18日(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1825年2月24日(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1825年3月22日(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1825年3月27日(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1825年4月14日(挑选演员的标准) 1825年4月20日(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1826年1827年1828年1829年1830年1831年1832年附录一 爱克曼的自我介绍附录二 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摘序)附录三 第三部的作者原序(摘译)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歌德谈话录 PDF格式下载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了解大师对写作的看法;了解大师身处他的时代对科学的看法----近距离贴近大师,看清大师超越时代高瞻远瞩的一面及与时代相连局限的一面。


名气很大的书不过版本得好好选选


书从封面到内容到印刷都很好


歌德的许多谈话,甚至是大部分都闪耀这时代与智慧的光辉,但是少数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或许也是个人思想与时代的关系。建议多多读些,受益是肯定的


在很多作家的文章中,都有提到《歌德谈话录》。这次终于买了一本。书还没读完,但还是有些想法。歌德无疑是个大作家。本书的确有值得一读的地方,但与想像有大距离。对作者爱克曼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他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但是他让我对这本书有了“阅读障碍”。可能是歌德对他的创作生涯影响非常大,他心怀感激,但他对歌德的这种感激让他丧失了一个文人起码的自尊——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他缺少“铁质”的性格,譬如,他写到:“今天第一次访问歌德,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把这一天看作我生平最幸福的一天。”“不多一会儿,歌德就出来了……多么崇高的形象啊!”“他的神情和仪表让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我触到了他的膝盖,依依不舍地看着他,忘记了说话”……似乎,作者就是歌德的超级粉丝,把歌德当作神一样的人物了,以至于把自己当作奴才了。从这方面看,这本书是不完美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如《布罗茨基谈话录》。后者是精彩的对话,经常有观点的碰撞,而且,最重要的是对话者之间是平等的,人格都很健康。我认为,写这类书,作者不能是像爱克曼这样的写作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