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史地理志汇释

郭黎安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郭黎安  

页数:

289  

字数:

3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汇集清代至1998年期间古今学人对《宋史·地理志》的研究成果,力求较全面地反映有关《宋史·地理志》的研究状况。  二、本书以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地理志》为底本,正文以外共列中华校、集释、补释、编者按等项。  “中华校”辑入中华书局点校本所附全部校勘记。  “集释”按论著刊载的时间先后,分别收入古今学人的研究成果。收入时,基本保持原貌;长篇论述则删繁就简,取其精义。  “补释”收入中华校或集释未加引用而与本志相关的史料。  “编者按”含两类内容。其一,指出本志、集释和补释中存在的问题。其二,注出北宋末年县以上(含县)政区的今地所在(此前迁治者一概不注,南渡后增设之县则注南宋初年的治所)。今地以1995年行政区划为准。主要依据《中国历史地图集》。

书籍目录

丛刊前言代序例言正文地理一 东京 西京 南京 北京 行在所 京畿路  开封府 京东路  东路   青州   密州   济南府   沂州   登州   莱州   潍州   淄州   淮阳军  西路   应天府   徐州   袭庆府   兴仁府   东平府   济州   单州   濮州   拱州   广济军 京西路  南路   襄阳府   邓州   随州   金州   房州   均州   郢州   唐州   光化军  北路   河南府   郑州   孟州   淮宁府   汝州   颍昌府   滑州   蔡州   顺昌府   信阳军地理二地理三地理四地理五地理六主要参考文献地名笔画索引

章节摘录

  【编者按】治今市西南旧乐陵。  南皮。中。熙宁六年,省临津县入焉。  【编者按】治今县。  保顺军。周置军于沧州无棣县南二十里。开宝三年,又以沧、棣二州界保顺、吴桥二镇之地益焉,仍隶沧州。  【编者按】保顺军,治今无棣县西北。  冀州,上,信都郡,旧团练。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崇宁户六万六千二百四十四,口一十万一千三十。贡绢。  【编者按】冀州,治信都(今冀州市)。  县六:  信都,望。  【编者按】治今冀州市。薷,上。  【编者按】治今景县。  南宫,上。皇有右四年,  【补释】《长编》卷一八三作“嘉佑元年”。  升新河镇为县,废南宫。六年,省新河为镇入焉。  【中华校】皇佑四年升新河镇为县废南宫六年省新河为镇入焉按南宫县皇佑四年未废。本卷及《九域志》卷二、《舆地广记》卷一○,冀州都有南宫县。“废南宫”三字衍。又据《九域志》同卷、《宋会要·方域》五之二八,熙宁六年废新河县为镇,隶南宫。此处“六年”上当脱“熙宁”二字。  【补释】《宋朝事实》卷一八:“皇佑四年,省堂阳县,人南宫县。”《长编》卷一八三:“嘉佑元年八月癸亥,废堂阳镇。”《元丰九域志》卷二:南宫县有堂阳镇。  【编者按】治今市西北旧县。  枣强,上,熙宁元年,省为镇入信都。十年,复置。  【编者按】治今县东南前旧县。  武邑,上。  【集释】《地理志考异》:“《元丰九域志》二:‘嘉祜八年省武邑县为镇人蓨,熙宁十年复置。”’  【编者按】治今县。  衡水。中。  【编者按】治今市西南旧城。  河问府,上,河间郡,瀛海军节度。至道三年,以高阳隶顺安军。旧名关南,太平兴国七年,  【中华校】太平兴国七年 “七年”原作“元年”,据本书卷四《太宗纪》、《九域志》卷二、《隆平集》卷一、《长编》卷二三改。  改名高阳关。庆历八年,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一十州军。本瀛州,防御。大观二年升为府,赐军额。  【集释】《补正》:“《舆地广记》卷一○、《宋朝事实》卷一八、《宋会要》方域五之二、《通考》卷三一六《舆地考》系年同《宋志》。然《十朝纲要》卷一五及《宋史》卷二○《徽宗纪》均系‘升瀛州为河间府、瀛海军节度’于大观元年十一月。志与本纪抵牾,当从本纪。”  崇宁户三万一千九百三十,口六万二百六。贡绢。  【编者按】河间府,治河间(今市)。  县三:  河间,望。雍熙中,即县西置平虏寨,景德二年,  【集释】《地理志考异》:“《隆平集》一,二年作元年。”  改为肃宁城。  【编者按】治今市。  乐寿,望。至道三年,自深州来隶。熙宁六年,省景城为镇入焉。  【编者按】治今献县。  束城。上。熙宁六年,省为镇入河间,元佑元年复。  【编者按】治今河间市东北束城镇。  博州,上,博平郡,防御。淳化三年,河决,移治于孝武渡西。崇宁户四万六千四百九十二,口九万一千三百二十三。贡平绢。  【编者按】博州,治聊城(今市)。  县四:  聊城,望。  【编者按】治今市。  高唐,望。  【编者按】治今县。  堂邑,望。  【编者按】治今聊城市西北堂邑。  博平。紧。熙宁二年,割明灵寨隶北京清平。  【编者按】治今茌平县西博平镇。  棣州,上,乐安郡,防御。建隆二年,升为团练,俄为防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代序  《宋史》共四百九十六卷,始修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至五年(1345年)完成。作者署名脱脱,实以欧阳玄之力居多。《元史》卷一八二《欧阳玄传》称:“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两宋时私家撰述的记全国地理的著作颇多,著名的有成书于北宋雍熙末至端拱初的《太平寰宇记》、元丰末的《元丰九域志》、政和中的《舆地广记》和南宋绍定间的《舆地纪胜》、成淳三年的《方舆胜览》等。但以上书籍最晚系于度宗初,且有的过于简略,如《元丰九域志》;有的着重于山川名胜,而对沿革的叙述颇为疏误,如《方舆胜览》。因此,关于天水一朝的政区地理沿革不能窥其全豹。《宋史》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撰成《地理志》六卷,叙述两宋三百余年疆域和政区的变化,兼及户口、贡赋。《宋志》所载政区为宣和末年制度,南宋一代的变化随处说明,由此两宋路、府、州、军、监的沿革概况基本可知。其序录全国户口数,自至道末,终于崇宁元年。《志》文又于夔州、广南东、广南西三路各府州下列元丰户数,余者则皆列崇宁户口数。《宋志》合两宋建制为一篇,实为不易。较之宋代的其他地理著作,该书记载的两宋疆域和政区建置沿革最为全面,因而是研究两宋疆域政区地理的必要文献。但是,由于《宋志》成书仓促,故疏漏、讹谬和体例不当之处甚多。  一、过于疏略。《宋志》序云:“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却于至道以前诸路的设置分合无一涉及。至道以后又极其疏略。实则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节镇统辖支郡制度,已分境内为若干路。继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为二十一路,七年(982年)为十九路。淳化三年(992年)十六路。至道三年(997年)定制为十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又为十七路。天禧四年(1020年)十八路(《宋志》谓天圣十八路,误)。熙宁五年(1072年)二十一路,六年(1073年)二十二路,七年(1074年)二十三路。崇  宁四年(1105年)二十四路。以上分合,《宋志》皆缺略。  而《宋志》所载宣和四年建置的全国二十六路区划,其中云中府路,由于金人背约,直至宣和末,北宋尚未取得预约归还的辽西京大同府,即北宋计划建置的云中府,故云中府路并未实施。《宋志》却于此只字未提。又《宋志》所载二十六路制,乃是转运司分路。但除了在陕西路沿革下述及熙宁五年分置永兴军和秦凤二路及其转运司和提点刑狱司治所外,余者一概不书,使后人难得其详。  二、体例不当。《宋志》所载二十六路制度,都以转运司为断。但在陕西路沿革下记,“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后)仍以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分六路,各置经略、安抚司”云云,却为安抚司分理。其次,京西南路的金州和秦凤路的阶、成、凤、西和(即岷州)四州南渡后皆改隶利州路,而《宋志》以上诸州既见于京西南路和秦凤路,又见于利州路,造成混乱。钱大昕谓其“不惟重复,亦乖史法”。“但当在各州下增一句云:南渡改隶利州路,又于岷州下增改名西和一句,斯明白矣”。复次,在户口记载上,除许多府州缺载外,时间亦不统一。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诸路所辖府州载崇宁户口,而两浙、淮南、江南、荆湖、潼川府、利州、夔州诸路载绍兴三十二年户口,成都府路又载淳熙三年户口,以上各路下辖府州则或记崇宁户口,或记元丰户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史地理志汇释 PDF格式下载



有趣的工具书,可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