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曲院风荷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3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朱良志  

页数:

28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修订版)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数次关于艺术理论讲演的汇集,也是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艺术理论的一个简约报告。共十讲,涉及到中国艺术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十个问题。第一讲听香,讲形神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讲含蓄,我以“曲径”名之;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小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我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扁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讲 听香第二讲 看舞第三讲 曲径第四讲 微花第五讲 桔树第六讲 空山第七讲 冷月第八讲 和风第九讲 慧剑第十讲 扁舟后记

章节摘录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民族不喜欢雪,大雪飘飞,白雪皑皑,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忘记尘世的烦躁,产生一种超越的感觉;雪是干净的,而人们平时生活很容易沾染上污浊的东西,在雪中,我们似乎将心灵洗涤了一番;雪是冷寂的,给人凄凉的感受,使人有更深的内心体验,和这个充满戏剧般喧闹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雪中,人们获得深深的心灵安宁。而在中国。雪常常被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思考。禅宗颇喜欢雪的意象。百丈怀海(720—814年)《广录》说:“只如今,心如虚空,学始有所成。西国高祖云:雪山喻大涅槃。此土初祖云:‘心心如木石。’”雪山这一比喻。强调皑皑白雪荡涤染污,又强调在冷寒境界中的涅槃超升。有位僧人问镇州万寿和尚:“如何是迦叶上行衣?”万寿说:“鹤飞千点雪,云锁万重山。”有僧问:“什么是摩诃般若?”青耸禅师道:“雪落茫茫。”  对于禅师来说,雪就是空,就是无,就是无心,是不加装饰的本色世界,是无尘土的净界。禅认为妙悟的过程就是抖落身上尘埃,所谓“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禅的理想天国,就是一个雪国。禅是冷的。有的人这样形容禅:“步步寒华结,言言彻底清。”每一步都看到凄寒的花,每一句话都是清冷的冰。  诗人对雪一往情深。雪给人带来永恒的宁静,唐人司空曙《过胡居士睹王右丞遗文》:“旧日相知尽,深居独一身。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琉璃世界,一片静寂,深心独往,孤意自飞,颇有点柳宗元《江雪》诗的意韵。雪给人带来性灵的怡然。白居易这首咏雪诗颇解人颐:“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官舍小亭闲望》)心中有雪,世界皆洁白。雪是一个清洗灵魂的世界,又是一个孤往世界。  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云:“古人最喜画雪。”  被称为南宗画祖的王维就是一位画雪的专家。《清河书画舫》卷三说:“右丞喜画雪景。”他的雪景图,仅见宋徽宗朝《宣和画谱》的著录,就有26幅。王维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今从传为其所作之《雪溪图》中尚可见出“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征。王维酷爱画雪,是因为要追求那雪之后的寒意、寒神;大量创造荒天寒地,使王画显示出“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的境界特点。传他曾作过一图有雪中芭蕉,将不同时间中出现的物象融在一起,表现独特的意韵。


编辑推荐

  曲院风荷,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以湖景和荷韵著称,曲曲景致,引人入胜。《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修订版)以其为名,用其意也。  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上有其独具的特点,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也是如此。中国艺术理论本身就是供你玩味的,如同你在大自然中,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尽享性情之乐,这样的理论也要求你体味,将你的经验融于其中的体会。《中国艺术论十讲:曲院风荷》(修订版)重点不在对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寻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曲院风荷 PDF格式下载



货很及时,但就是书的封面有一本掉的了,可能这套书都是这样,唉


装帧太差,本来送朋友了,结果弄得很没面子


我一共买了三本,因为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但是每一本装帧都不好,拿到手里,全都散了。有一本还是送人的,弄得很尴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