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

张法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3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张法  

页数:

28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是北京市十五科研项目的成果。项目原名为“从比较美学看西方后现代以来的文艺理论”,标题太长,不宜作书名,于是遵从出版社的建议,改为现在的名称。本项目以后现代的主要理论为基础,结合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通过世界文艺理论史的比较和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的比较,主要从文艺理论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后现代理论在文艺理论的三大基面上,对理论形态上“话语”概念、作品形态上的“文本”概念、读者形态上的“解释”概念进行了系统呈现,揭示其在全球对话中的理论意义;二是对电文化时代的文艺类型(影视)出现前与出现后的文艺理论整体结构的比较,呈现了文艺理论重塑中的矛盾与问题;三是从文艺理论的哲学观念基础和文艺理论重塑的角度,呈现出了一个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

作者简介

  张法,男,1954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第四届霍英东基金获得者(1994)。主要著作有《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文艺与中国现代性》、《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佛教艺术》等。

书籍目录

导论 后现代思想与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 一 后现代思想:起源、历史、定义 二 后现代思想的根本内容 三 后现代思想的全新意义 四 后现代文艺理论的全球意蕴第一章 话语: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的理论形态 第一节 后现代的转折之一:从理论到话语 第二节 话语与非西方文化的理论形态 第三节 话语:全球性的理论形态第二章 文本:全球化时代文艺作品的理论定性 第一节 后现代的转折之二:从作品到文本 第二节 文本与非西方文化的作品理论 第三节 文本:一种追求确定性的虚实结构 第四节 文本:走向后现代时代的全球对话第三章 解释者:全球化时代欣赏者的理论定性 第一节 后现代的转折之三:从被动欣赏者到主动解释者 第二节 欣赏理论的历史 第三节 解释·接受美学的种种模式 第四节 解释者在全球化时代的理论意义第四章 文化产业:全球化时代文艺作品的创制方式 第一节 后现代的转折之四:从创作到制作 第二节 电影制作的整体蕴含 第三节 文化工业的后现代和全球化特征 第四节 制作与全球化文艺理论第五章  图像主导:全球化时代文艺作品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后现代的转折之五:从文学主体到影视主体 第二节 图像主导的全球化意义 第三节 图像文化的美学类型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的范畴体系及其意义 第一节 后现代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的基本走向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市十五科研项目的成果。项目原名为“从比较美学看西方后现代以来的文艺理论”,标题太长,不宜作书名,于是遵从出版社的建议,改为现在的名称。本项目以后现代的主要理论为基础,结合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通过世界文艺理论史的比较和西方古典、现代、后现代的比较,主要从文艺理论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对后现代理论在文艺理论的三大基面上,对理论形态上“话语”概念、作品形态上的“文本”概念、读者形态上的“解释”概念进行了系统呈现,揭示其在全球对话中的理论意义;二是对电文化时代的文艺类型(影视)出现前与出现后的文艺理论整体结构的比较,呈现了文艺理论重塑中的矛盾与问题;三是从文艺理论的哲学观念基础和文艺理论重塑的角度,呈现出了一个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文艺理论 PDF格式下载



值得文艺学的同仁收藏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