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周纪文 安徽教育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安徽教育  

作者:

周纪文  

页数:

327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本)中的一本。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时代大背景、心学与理学的对抗、近代浪漫主义的冲击波——李贽等人的美学思想等。突出的发展和反思,在美学思想中,就是对古典和谐美的总结和极端化表现。本书围绕着主体意识的加强和主体内涵的完善,理出一条近代崇高美的发展线索。本书从世界审美文化和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的视野,从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的视角,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的内部构成、独特本质和总体特征,描绘和展示中国审美文化在明清两代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规律。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明清审美文化研究的范围 二、明清审美文化的特点 三、明清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时代大背景 一、明代中晚期 二、最后的繁盛 三、清末至民国初年第一章 心学与理学的对抗 第一节 心学对理学的终结  一、“心即理”  二、“致良知”  三、王氏心学的自由精神 第二节 心学蔚然成风第二章 近代浪漫主义的冲击波——李贽等人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自由是一面旗帜  一、自由自怀疑始  二、平等与自由相伴 第二节 个性主体在上  一、对立凸现主体  二、主体以个性为本 第三节 性情之河奔流  一、“欲”与“性”  二、“情”与“趣”第三章 明代的其他思想潮流  一、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二、佛教思想的影响及发展  三、西学渐涌而来第四章 近代美学意识在清代缓步前行 第一节 批判意识永远存在  一、批判王学与经世致用  二、批判理学直到乾嘉学派 第二节 近代美学思想意识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性解放倡导一如既往  二、知性精神始终如  三、美学精神孰是孰非第五章 暮色苍茫看劲松——龚自珍与魏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万千哀乐集今朝”——龚自珍的美学思想  一、确立自我  二、确立情感 第二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美学思想第六章 在急风暴雨中前进——维新派及后来者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化启蒙是历史使命  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二、严复的思想启蒙贡献  三、革命自有后来人 第二 节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一、趣味论  二、关于艺术创作的问题第七章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 第一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美本质的界定  一、超利害、超功利的目的  二、“古雅”说 第二节 近代崇高理论的确立  一、优美与壮美  二、悲剧理论  三、天才与个性主体 第三节 古典美学的理论总结——意境说第八章 新文化运动迎来现代美学的黎明 第一节 喧闹与骚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潮动向 第二节 近现代美学 第一步  一、美的认识与美育培养  二、直面真实和铁与血的崇高第九章 近代文学的典范——小说审美文化 第一节 美真统一与主体高扬  一、再现与真实  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  三、世俗文学的鼎盛  四、此事总关才与情 第二节 丑的因素与悲剧人生  一、表现丑与欣赏丑  二、悲剧人生 第三节 近代个性典型人物形象  一、从生活出发代替从观念出发  二、矛盾性与复杂性第十章 民族艺术的瑰宝——戏曲审美文化 第一节 古典艺术的魅力  一、美在程式  二、类型人物的塑造  三、悲剧意识的淡化  四、美善结合 第二节 表现艺术的代表  一、形式因素的表现功能  二、自由的时空观念  三、意境的展现 第三节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的“主情说”  一、情、理、法的对立  二、近代浪漫主义美学实践  三、启蒙思想在戏曲美学中的其他表现 第四节 理论研究日渐成熟  一、本色论  二、表演理论  三、喜剧与悲剧理论第十一章 理论体系的时期——诗文审美文化 第一节 独抒性灵,反对复古——明中叶之后的诗文美学思想 第二节 王夫之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意”的含义  二、“意”贯穿始终  三、“意”与意境 第三节 叶燮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物”的基础  二、“我”之能力  三、“物”与“我”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  四、王夫之与叶燮美学理论的历史价值 第四节 袁枚的诗文美学思想  一、“性灵”的内涵  二、浪漫主义思潮的光彩再现第十二章 水墨丹青世界的时代演变——绘画审美文化 第一节 文人写画  一、形式美的至境  二、安顿生命 第二节 近代崇高着色绘画  一、主体自我的高扬  二、丑怪因素入画来  三、浪漫与写实风格的分化  四、世俗画的崛起第十三章 笔墨神韵中的个性与自由——书法审美文化 第一节 崇高思想的端倪——明代书法中的主体意识  一、高扬主体的徐渭  二、孙镀、李日华的天趣与性灵 第二节 丑怪因素对崇高思想的加强——清朝中前期的书法审美思想  一、以丑为美的傅山书法美学思想  二、尚奇求怪的金农、郑燮书法美学思想 第三节 古典壮美与近代崇高的变奏—一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的崇高倾向  一、“变”的思想  二、破“旧法”,立“新法”第十四章 自然与城市的边缘——建筑审美文化 第一节 在天地间作画一园林审美文化  一、大化自然——真与关的结合妒  二、天人合一——善与美的统 第二节 建筑的奢华年代——民居与宫殿的审美文化  一、传统礼教思想的最后加强  二、审美价值的提升  三、下民化的审美趣味第十五章 流光溢彩——工艺品审美文化 第一节 玉的精神玉的美——瓷器及其他  一、对形式美的无限追求  二、民族风格与外来文化的互融  三、文人心态与匠人技艺的结合 第二节 典雅与繁缛——家具的风格变化  一、明代家具的简朴与典雅——实用与审美兼备  二、清代家具的华美与繁缛——为装饰而装饰第十六章 锦绣天地——服饰审美文化 第一节 时代更迭、民族交汇 第二节 选择美丽的形式 第三节 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第四节 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第十七章 富贵宴席——饮食审美文化 第一节 食不厌精——精、细、大 第二节 美味佳境——调、美、和第十八章 壶中趣事——茶与酒 第一节 文人趣味 第二节 百姓生活第十九章 娱乐岁月——岁时节令、婚丧、娱乐习俗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 第二节 闲适与快乐的生活追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 PDF格式下载



审美文化现在研究的很烂,从不同角度各抒已见,不好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