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解与重构

裴德海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裴德海  

页数:

229  

字数:

160000  

内容概要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并不根据绝对的价值和行动准则来观察人,而根据出自现实生活环境的辩证法、出自为理想的现实而斗争的辩证法的相对价值和准则来观察人。人道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扩大作为通向人的个性最充分发展的道路的自由的范围。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于其他人道主义在幸福问题上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把个人看作社会的产物,看作是特定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产物。因此,实现幸福决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同时又是社会问题。第二,是以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作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乃是一种实践的积极的人道主义。也就是说,幸福不是幻想,不是来世,而是现实斗争。

作者简介

裴德海,安徽巢湖市人,哲学博士,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就职于安徽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并担任过安徽科技报社总编辑。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邓小平精神论》、《断裂与还原——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历史之谜》、《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和《西方政治哲学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人道主义的时代课题 第二节 20世纪初中国人道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道主义思想辨正 第四节 重启人道主义课题的现实动因 结论第一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生共长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向度与价值表达第二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整体风貌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共同富裕第三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设定 第一节 政体形式: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表征 第二节 民权至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在规定 第三节 国家消解: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价值旨归第四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执政理念 第一节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政体保证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制度保证 第三节 设置“仆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监督保证第五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道路 第一节 逻辑起点: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时代观念:以人为本 第三节 目标向度:共产主义第六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指向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个价值论的概念 第二节 重建和发展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第四节 和谐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重构结语 人道主义:21世纪的时代精神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生成  无产阶级革命,是顺应历史的规律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人类解放运动。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和成果,革命的胜利,就是在推翻资本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此,马克思根据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科学认识,提出了一些原则性预见。对此,我以为在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预见中,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人道主义实现途径。因此,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和过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生共长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思想体系,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就出现的,虽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并不占统治地位,却也是其必要的组织部分,是这个社会的无产阶级意识的表现。从广义上说,社会主义是相对于个人主义而言的,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的以个人私利为核心的世界观和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理解与重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