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世纪文学脉象

邵燕君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邵燕君  

页数:

34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世纪文学脉象》内容包括:2004-2009年小说的综述、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当“乡土”进入“底层”、画出中原强者的灵魂等内容。

作者简介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主持人。著有《倾斜的文学场一中国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美女文学现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等专著。参与主编《北大年选·小说卷》(2004-2009~F度,共6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表论文多篇,论文《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一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和《“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蝉联核心刊物《南方文坛》2005年、2006年优秀论文奖。因主持“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以及评论的出色成绩,于2006年10月当选“2006年度青年批评家”。

书籍目录

左岸书系献辞前言上编:总论传统文学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新保守主义”的集体无意识——解读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茅盾文学奖:风向何方吹?——兼论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困境2004 年小说综述2005 年小说综述2006 年小说综述2007 年小说综述2008 年小说综述2009 年小说综述下编:专论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从阎连科《受活》看当代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失落当“乡土”进入“底层——由贾平凹《高兴》谈“底层”和“乡土”写作的当下困境“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纯文学”方法与史诗叙述的困境——以阿来《空山》为例“以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形式的大门——李锐长篇小说《万里无云》的形式实践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批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画出中原强者的灵魂——李佩甫和他的《羊的门》贴着地面行走——《定西孤儿院纪事》的艺术特色及新世纪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文学,作为一种证言——杨显惠访谈录附录论坛成立一周年记我们的论坛——“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成立六周年记

章节摘录

  国政府权力的单方面强制性程度,即权力强度很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支配财产权,以经济目标作为其首要目标,像企业一样追求最大利益,此时政府的行为企业化了。政府行为企业化在宏观上形成了权力驱动的权力市场经济机制。  权力市场经济与以权力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政府以权力为基础的企业化行为是市场化的:政府权力适应市场环境,介入市场运行的所有环节、配置资源、制定规则,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庞大的权力市场经济系统。权力可以到市场上换成货币收益。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重视的是实物,政府权力配置的对象是实物。掌权者的权力大小决定了他在政府等级体制中的地位,地位决定掌权者所享受的物质待遇。由于没有市场体制存在,因此权力不能到市场上换钱,最多存在一些贪污腐败而已。第二,以权力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供给和需求都是由计划决定的,中央政府以权力对资源、经济活动和劳动力的支配类似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完整产权,计划经济是权力经济,但不是权力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市场化以后只有需求或者供给一个方面由市场决定,另一方由权力决定。  权力市场经济有三个特点。  第一,不确定的多元化目标,可能追求公共利益,也可能损害公共利益。政府权力所代表的利益可能是政府认识到的公共利益,也可能是掌权者的私人利益。政府认识到的公共利益可能和实际的公众利益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下,各地政府将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作为公共利益,权力市场经济的正式目标是追求辖区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大化,但是政府权力所代表的利益的多元性决定了权力市场经济目标是多元的:不仅追求辖区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政府财力的最大化,还可能追求代表政府权力的机构、官员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贪污腐败横行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不悖是权力目标多元化最好的经验证据。在当今中国的政治架构下,没有机制来保证政府一定追求其正式职能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权力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不确定的。  第二,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不确定性。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机制具有生产性的特点,生产要素相互竞争,配置到最具生产效率的用途中。相比较,权力市场经济机制内也存在着竞争,例如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而进行竞争,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张五常,2009)。重庆股田制被中央叫停时,“参与前期‘股田制公司’改革尝试的官员都急了,农民层面的反应倒不大”(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2008)。为了升迁,政府官员有动力利用权力进行微观创新、试错,一旦创新成功并且被中央认可,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官员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作为创新的租金回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世纪文学脉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