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

卢敏玲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卢敏玲  

页数:

239  

字数:

1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90年至今,由马飞龙及卢敏玲教授领导的香港研究团队首先开创的课堂学习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其深远影响更延伸至世界各地。课堂学习研究的成功来自背后支撑的变易理论,变易理论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能否活用此理论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变易理论,为首本较全面阐释如何把此理论应用于课堂的书。书中利用70多个在过去10年由各个课堂学习研究发展而来的珍贵课堂实例说明此理论的元素,示范如何利用此理论分析课堂,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卢敏玲教授,香港大学理学士、教育文凭、高级教育文凭、教育硕士及哲学博士,于1999年与马飞龙教授首先创立以变易理论为理论框架的课堂学习研究,并促使世界课堂研究学会(TheWorld
Association of Lesson Studies)成立,任第一届会长。
  卢教授具有16年中学教学经验,曾任香港大学副教授、在职教师教育计划总监、香港教育学院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总监、课程与教学系系主任和香港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成员。现为香港教育学院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名誉副总监及课程与教学系兼任教授,学术研究范围包括教师发展、教育改革、课堂学习研究、大学与学校协作及教学启导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变易理论到“课堂学习研究”
 第一节 从三个层面看学习理论
 第二节 学习内容的意义
 第三节 变易理论的理论根基与内涵
第二章 学习内容及其意义
 第一节 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的区别
 第二节 学习内容的外在视野
 第三节 学习内容的两个属性
 第四节 学习内容的可变性
 第五节 学习内容的内在视野
第三章 关键特征及属性
 第一节 关键特征的定义
 第二节 订定关键特征的意义
 第三节 审辨关键特征的途径
 ……
第四章 变易的运用
第五章 变易理论于课堂上的活用
第六章 课堂分析及回馈
第七章 对变易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附录
索引

章节摘录

  跟学生讨论“人生的抉择”也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因为十来岁的学生都需要作出一些重大的人生抉择,如升高中时要选科,中五毕业后要选择升学或就业等。事实上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亦需要作出许多选择,例如被老师任命为班长时,是否应接受呢?作为班长,是否会损害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呢?当同学犯错时,应否通知老师?所以如果以“人生的抉择”这一个角度来处理《归去来辞》一文时,应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如果以采用“人生的抉择”为例,老师可以跟学生分析,政治腐败、官场风气庸俗的局势并非是陶渊明时代所独有,在中国历朝历代也有这种情况出现,甚至是在现代,也仍在不同地方出现。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还是可以有不同抉择的,他们可以选择“参与”或“不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而选择了任何一个路向,还可以有不同的取态。如选择“参与”社会改革,可以是随波逐流式的参与,例如潘安;也可选择用拼搏、斗争的方式,如曹操;亦可以积极入世、参与社会改革,如诸葛亮。要是选择“不参与”,古人其实亦有不同的人生取态:可以选择借诗文抒发怀才不遇,如李白;感慨世事、放浪形骸如竹林七贤;感怀国事不振,以死向君主相谏,如屈原。老师也可列举学生所认识的当今的人物为例。  然而,以上都不是陶渊明的选择,因为他选择了辞官归故里,回归大自然、重过质朴的生活。如此,老师便可把学习内容与它的外在视野相联系,透过比较学生在各个学科(包括中文、中史、文学)所学过的历史人物的抉择取向,突出陶渊明的抉择取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变易理论和优化课堂教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