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书法美的现代阐释

毛万宝 安徽教育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安徽教育  

作者:

毛万宝  

页数:

331  

内容概要

  上世纪80年代初,受“美学热”之催动,书法界开展了一场持续数年的书法性质问题大讨论,从而让人们感到:书法是一门当之无愧的艺术。《毛万宝书学论集:书法美的现代阐释》的思考以此为起点,首先,从宏观上探讨了书法的共同美、墨色美与本质构成,以及书法美学的出路与阿基米德点问题等;其次,则转向个案研究,对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林语堂和张荫麟等大家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了或完整、或重点的归纳与剖析;还有,就是关于书法美学自身历史的全景扫描,在现象列举中予以规律把握.和意义揭示。全书纵横捭阖,充分凸显了书法美的现代阐释之魅力。

作者简介

  毛万宝,男,安徽六安人,1961年11月生。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师和公务员,2005年3月应聘浙江绍兴“兰亭书法研究所”,任副所长并主持该所工作至今。199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致力书学研究近30载,完成著述达百篇(部)300余万言,均公开发表或出版。部分论文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所转载。1990年获全国书法理论奖“书谱奖”;2002年和2006年均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提名奖;2010年获全国书法理论奖”“康有为奖”。2010年起任“全国书法批评家提名展”评委。长期坚持书法美学研究,到兰亭之后,则以兰亭学研究和当代书坛批判为主攻方向。

书籍目录

序(陈望衡)
试论书法艺术的共同美
论艺术通感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
论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构成
中国书法生殖文化机制探析
书法美学阿基米德点批判
中国书法墨色美的文化探源
从“他律”、“自律”看书法的审美流变--兼及当代书法展厅效应问题
新视角·新资源·新思想--关于书法美学出路问题的三点断想
论朱光潜的书法美学思想
论宗白华的书法美学思想
李泽厚书法美学思想寻绎
从“抽象”说看林语堂的书法美学思想
走出尘封的“序言”--张荫麟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以有限之偶涉创新兴之学科--20世纪20至60年代书法美学研究述评
人文学科的新大陆--20世纪70至90年代书法美学研究述评
附录:书法美学的探索者--毛万宝及《书法美学论稿》漫谈(尹旭)
后记

章节摘录

  笔者这一书法性质观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对“体性”的追求却是一目了然的,其重点在于--“塑造汉字造型形象与展现书家审美意识”,只是为简洁、便利起见,才迫不得已将它命名为“社会意识形态”说。3.“多质”说在书法美学研究领域,既能做到持之以恒,又能做到不断深入,恐怕谁也赶不上金学智。金学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介入书法性质大讨论,是“形象”说阵营的一名主将。但他并不满足于偏于“别类”的“形象”说,随着认识的深化,至90年代初,又提出了偏于“体性”的中国书法“多质”说:  (中国书法以)汉字第二形式之美为核心或中心,从横向看,这一端联结着书法家的创造主体(第一主体),并由“造型美”流向“表情美”;另一端则联结着鉴赏者的接受主体(第二主体),并由“意象关”流向“抽象美”;这个核心的下端联结着社会,并由“附庸美”流向“自由美”;其上端又联系着宇宙自然的时空、势力、节律的无限图画,而这种联系则是泛象征性的契合。这个放射式的核心与四方的联系,多数是双向的、互动的、往复无穷的,它们又都通过“人为符号”--线文符号的作用而实现其关,放射其美。  这,就是本编给中国书法试下的多质的、立体的、交叉的定义,或者说,给中国书法试下的“多层多向立交桥式”的定义:将主质、核心定在多层多向立交之点上的定义:力求“从定义特别明显地看出它所说明的那个现象的各个极重要的特点”(列宁)的定义……一句话,不蔽于一曲而力求“得全象之实”(僧顺)的定义。  在笔者看来,金学智“多质”说的内容已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书法“这一个”本质特征,但把它称作“定义”则未免有点勉强,因为“定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简约性”,一两句话即可。如此大段文字,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描述”。当然,这只是白玉之微瑕,丝毫无损于他的书法性质观之深度。通过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20世纪70至90年代的书法性质探讨,最初处于第二层次--“别类”,大约到80年代中期,第三层次--“体性”开始出现。当“体性”性质观出现之后,“别类”性质观也就很少有人予以涉足了。以我们前述“别类”性质观的六大学说来看,“形象”说、“抽象”说、“表现”说都活跃于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即1984年之前);“有意味的形式”说与“写意”说完整论证虽在80年代中后期(前者1986年、后者1989年),但最初的提出却也在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前者1983年,后者1979年)。唯一的例外,恐怕只有安旗的“象征”说,“象征”说诞生于90年代初。这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不可理解,但只要弄清提出者的身份与写作背景,就将豁然开朗。原来,提出者安旗本非书论界人士,她“文革”前主要从事文艺评论,“文革”后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只是在离休之后,才对书法产生研究兴趣、写就《书法奇观》的。也许是她对当代书法美学研究现状不屑把握,也许是她对当代书法美学研究现状无力把握,反正她是“闭门”营造她的“象征”说。如果能对当代书法美学研究现状稍有把握的话,我们想,无论如何她也不敢贸然提出什么“象征”说了,因为这除了表明她的孤陋寡闻外又能表明什么呢?再者,她的“象征”说问世后,立即招致书坛人士的猛烈反驳,亦能见出其学术价值之一。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书法美的现代阐释 PDF格式下载



理论性强。对现代美学家宗白华等的书法美学理论,评述详尽。


还未看,不知如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