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传奇
2006-9
浙江教育
尼克·麦克卡提
143
尤云峰
无
这是一个20岁就登上马其顿王位的男人的故事,他的梦就是人类的大一统;这是一个无畏的将军的故事,他统率4万人马,转战8年,直到抵达已知世界的尽头。本书展现了这位既冷酷无情又慷慨宽宏的天才领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家族、他的婚姻、他的爱情、他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无愧于他的称号。 本书按照年代顺序,讲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生平——从作为腓力二世和奥林匹娅斯的孩子降生,到32岁去世——他在童年时代师从亚里士多德、接受作战技巧和领导才能的培训;他20岁登上王位;他远征亚洲和其他地域;他胸襟广阔,要让全人类各民族大融合。他短短的一生所成就的丰功伟业为后人惊叹,更被他的4万士兵尊为神灵,备受景仰。这些士兵跟随他赴汤蹈火,转战8年,即使去往世界的尽头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
尼克·麦克卡提从22岁起开始专业写作。他主要为电视节目撰写解说词。 主要作品《双城记》、《坎特维尔的猎犬》、《特洛伊传奇》、《罗马传奇》、《伊利亚特》。
1.崛起2. 威胁3.暗杀与野心4.土地中的长矛5.血与土6.战斗、攻城和一个预言。7.巴比论、苏萨和波斯波利斯8.阴谋、杀戮和婚礼9.印度和最后的战斗10.最后的征程后记 盖棺定论
北方的安全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王国中一些年长而颇具政治经验的大臣建议亚历山大要温和地处理马其顿北方的叛乱。 这些北方部落是腓力的手下败将,腓力曾承诺给他们派去新的领袖,因此目前仍是群龙无首的局面。他们现在希望自己原先的部落首领能被放回来。 亚历山大必须快速回应,这样他才能在多瑙河流域诸部落中重新树立起威望。 这些部落原来的首领,比如格劳西斯(G1aucis)和克雷塔斯(cleitus),认为从亚历山大这样一个毛头小伙手中夺回权力一定易如反掌,更何况目前他最有经验的将军正远在赫勒斯滂海峡。再者,亚历山大同时还面临着南部的城邦国家的威胁,波斯帝国已经承诺会担当它们的后盾。这是再好不过的反抗的时机。 亚历山大明白对这些部落来软的绝对不是好办法。他决心对它们给予坚决的回击,借机树立自己的权威。假如那意味着战争,亚历山大才不怕呢。 在遍布崇山峻岭的边界作战完全不同于在南部地区传统而正规的作战方式。在北方打仗需要运用游击战的战术——这是一种适合头脑灵敏果断的人的战术。对于像亚历山大这样充满想象力、用兵如神的将领来说,那是一个理想的战场。 他是天生的帅才和军事家,这不仅体现在此前他取得胜利的那些战役上,还因为他更善于在地势险恶的地区发动灵活而快速的袭击。 关于亚历山大擅长将劣势转为优势的技巧,一个最佳范例就是马其顿与一个名叫特利巴里安(Triballians)的部落之间的战役。当时,特利巴里安在马其顿军队的必经之地占据着一个战略要塞。 一条狭窄而陡峭的山路,通往高高的山峰,在那儿特利巴里安人凭险据守。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重型四轮车和大石头,一旦马其顿军队沿着山路上来,他们就把这些四轮车推下去,马其顿人势必会被撞下山路,跌下悬崖。 亚历山大无路可退,他也不敢撤退。贴身侍卫把敌方的谋划告诉了他,提醒他当心。亚历山大给出了简短的命令。 当四轮车从山顶的要塞上滑落下来时,最前排的将士要卧倒,用盾牌护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大部分四轮车就会从俯卧的士兵身体上飞过,直接掉进山谷。后面的士兵则要快速闪开,好避开这些四轮车以免受伤。这一切在战术和时间上都要控制得非常准确。 特利巴里安人推出了那些巨大的四轮车,马其顿军队最前排的士兵卧倒,用盾牌护住身体。四轮车从他们的身体上飞过,大部分落人山谷,没有伤到人。后面的方阵分别退向两边,让其余的四轮车从士兵中间隆隆穿过。待四轮车过完,马其顿军队立刻重整队形,向敌人发起进攻,而敌人早已溃不成军了。 还有一次,格劳西斯、克雷塔斯和其他一些伊利里亚部落首领们率兵将亚历山大的军队团团围住。当时,亚历山大有12000人马。就在这些叛乱部落的部队面前,亚历山大不动声色,只命令他的军队做一次日常操练。他们变换队形、向左转向右转、小跑、立定,连一声号令都不需要。他们的军纪是如此整肃,震慑力是如此强大,以致伊利里亚人被吓得临阵脱逃了。 就这样,亚历山大逐渐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它拥有骑兵、弓箭手、持矛的步兵和攻坚部队,足以在两军对垒中占尽优势。同时,它还有携带简单武器的轻骑兵,可以疾走如飞,穿山越岭,随时迎战不时出现的敌人。 亚历山大已经成长为一个无畏的领袖,尽管还是一个毛头小伙,他完全能够判断敌人的预期反应,知道怎样才能率领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拥戴。他也能同样得到人民和被征服者的爱戴吗?时间会证明一切。来自城邦共和国的威胁。 此时的亚历山大一定觉得很沮丧,因为他无法实施自己下一步的计划。除非他能确保自己的大后方不被他人觊觎,他才敢向亚洲挺进。 城邦共和国一派欢欣。亚历山大知道,它们一定开心得快疯了。它们相信,亚历山大正忙着对付北方的叛乱,这个时候它们正好可以重新结盟,从马其顿的统治下重新获得自由。 巴门尼翁曾劝说亚历山大首先要加固多瑙河沿岸的疆界,他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不管那些城邦共和国。不要惩罚它们。” 亚历山大回答道:“我知道。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你会这么做。所以,你只能是巴门尼翁,而我是亚历山大。” 他率军南进。一路上,只要有必要,他就会使反叛的城邦共和国原先志得意满的将军和政治领袖陷入慌乱和愤恨。 没过多久,亚历山大就来到了赛萨利(Thessaly),赛萨利人在那儿守卫着一个通往底比斯的山隘。在此前的6天中,他和军队已经一口气行进了200英里(约322公里),现在他们必须通过这个位于山峦之上的关口。 陡峭的岩石山坡下面,就是平静的多瑙河,峭壁上的羊肠小道非常危险,只能容一人通过,而士兵们假如成一列纵队循序前进,就很容易遭到袭击。 亚历山大同军队中的工程师们商量了一下。他决定不向据守这条险峻道路的赛萨利人发起正面攻击,而是让工兵们在山坡上重新铺出一条小路。这样,马其顿军队就跳过了防守山隘的赛萨利军队,给赛萨利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一击。 亚历山大不仅获得了胜利,还获得了赛萨利骑兵的倾慕和忠诚。赛萨利骑兵团后来成为他征战波斯和更多疆域过程中的一支重兵。要知道,当兵的都热爱能打胜仗的领袖——他们总是追随能给自己带来幸运的人。 这次胜利之后,曾是科林斯联盟成员的其他城邦共和国都很快向亚历山大就范了。连底比斯都接受了亚历山大的要求。亚历山大作为腓力合法继承人的地位,被科林斯联盟所确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