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代女科学家

沈雨梧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

沈雨梧  

页数:

243  

内容概要

由沈雨梧编著的《清代科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撰写,后时辍时续,至2008年2月底基本脱稿,前后历时约30年。2009年12月,我把附在《清代科学家》一书内的女科学家单独抽出,独立形成《清代女科学家》书稿。
收入本书的清代女科学家,均以其主要研究领域和成就,归入某一学科或综合学科。如青年科学家王贞仪在天文、数学、地理学、中医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但在天文学方面成就较为突出,故定为天文学家或青年科学家;江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学,定为数学家;黄履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光学仪器,定为光学家;孙细娘自制自鸣钟,归为物理学家;丁娘子善制“飞花布”,定为纺织学家等。

作者简介

沈雨梧,男,生干1936年12月,浙江嘉兴人。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毕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著有《浙江近代经济史稿》(人民出版社)、《走向世界的宁波帮企业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浙江师范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清代科学家》(光明日报出版社)等专著。在《近代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及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华商分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会一、二届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曾任浙江史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从事清代科学家、中国近代史、浙江区域经济史、浙江师范教育史、文化艺术史、中国古近代妇女史等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青年科学家王贞仪
王锡蕙与她的《树百算学》
敢于向数学权威挑战的劳綝
能捉老鼠的“木猫”的制造者王慧姑
闻名长江三角洲的“丁娘子布”
生产“高丽布”的殷氏女
制造小巧玲珑自鸣钟的孙细娘
受群众尊敬和爱戴的蒙医娜仁阿伯
青年江熹的数学研究
造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家黄履
妇科名医顾鬘云
江蕙和她的《心香阁考定二十四气中星图》
才华卓越的著名中医曾懿
眼科专家彭医妇
精通儿科的安徽医师蒋氏、方氏
名医郭琬母亲吴氏、妻子毛氏的祖传《牡丹十三方》
清代第一位女西医金雅妹
上海伯特利医院院长石美玉
精习医术、充满爱心、为民治病的康爱德
主持福州马可爱医院的柯金英
终身服务医疗事业的张竹君
天津女医院掌门人曹丽云
天津女医院院长丁懋英
首创子宫外孕自体输血术的梁毅文
参加辛亥革命的女医师梁焕真
清末妇产科专家谢爱琼
广州市民称道的好西医罗秀云
热心培养护理人才的廖月琴
附传:开创广州女医院的富玛利
附录一:清代女科学家科研成果统计简表
附录二:清代女科学家首创品牌和中国女界第一统计简表
附录三各种辞典收入清代女科学家统计简表
附录四:没有收入本书正传的清代女科学家
附录五:有关清代自然科学的人与事
 论徐锡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论太平天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论陈溟子的《花镜》
 戴震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关于编纂清史体裁体例的一点想法
附录六:外国人记载的清代劳动妇女的科技发明与创造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种方法是太平军的独创,也是测量学、地质学、机械学等科学原理在战斗中的具体运用。清人笔记《天岳山馆文钞》说:“尝遍阅兵家言,古法凿地道,止用以撼城基,或出奇兵掩敌,无潜纳火药轰城者,故备御之法,千古未闻。”矿工常用火药炸矿坑,又善于开挖地道。他们这种技术专长,运用于战斗,形成了巨大的力量。但是,使用这种爆破技术,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测量学和地质学知识,才能奏效。清方有材料分析这一问题:“然地道之成,必须恰在城底,过与不及,皆无用也,而所掘之人,在黑暗洞中,何能知恰当与否,故未掘之先,必须为度量,且辨其土性,方可施工。”据说,太平军的土营中有专门测量和分析土壤的工程技术人员,名日“土司”,在挖地道时进行技术指导。不仅如此,太平军在爆破攻城时,还能精确地计算出引线燃烧的时间,因此在战斗中能操纵自如。关于这一点,陈徽言在《武昌纪事》中说:太平军挖地道,“既达城足,堆满火药,或以匮盛之,而皆藏引线竹筒中,预刻其时为引线之长短,随迟随疾皆可豫定,位置既毕,乃静俟轰裂,乘势攻入”。太平军从湖南至南京,遇有城池,都采用此法破城取胜。因此,这些土营工人在太平军胜利进军过程中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人们的尊敬。其中著名的爆破手鲁国进、张贤仪、杨仓福等人都成了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他们高超的破城技术使敌人丧胆惊呼:“掀翻巨城如揭片纸。”


编辑推荐

《清代女科学家》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代女科学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