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孟子选注

孟轲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1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孟轲  

译者:

潘新国 余文军校注  

Tag标签:

无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走向衰落,“尊王”旧制逐渐淡出,各诸侯国遂蜂起争霸。面对群雄鏖兵、纷纭复杂的状况,众多思想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政治学说,试图借以解决国家的权力与统治等重大问题。 与庄子生话年代(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相当的孟子,作为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仆仆奔驰于道途,往来诸侯国间,希图得诸侯国君主的任用,推行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集中与维护统治者的权力与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权力与统治问题,主要表现在诸侯国与诸侯国(包括周王室)之间的关系、诸侯国君主的地位、统治者与“民”的关系等方面。《孟子》以其语录体、对话式文字、就上述几方面构筑了自己的学说体系。 首先,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力已名存实亡,整个社会已不是一个周王室统率众多诸侯国的一主多从局面,而是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平等争霸,要么被统一,要么统一天下这样的状况。孟子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抉择。他摈弃了孔子“尊王”、“克己复礼”为周王室“正名”的思想。尽管他未明确提出“霸道”,但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这些话的语气中可见个中消息——表面的王道,实际的霸道。孟子基本承认了管仲的助齐称霸,认为只要战胜别国,就可以成为各诸侯国的“共主”,取周王室而代之。而“仁政”就是他所推行的战胜别的诸侯国的致胜法宝。 在孟子的学说中,“民”的地位较孔子时代有了明显提高。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认为民众的反应是考察所任用者贤愚的标准,“国人皆日贤,然而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日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梁惠王下》)。这是春秋时期“天听自我民听”这种思想的具体化。孟子对“民”的地位的认识,得之于对“国人暴动”及众多“民溃”记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献相关内容的升华。 孟子学说中的君主,其君位的稳固性已大不如前。孔子时代,主张“正名”,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法,如果臣下杀死了君主,则用专门语词“弑”载于史书,要受礼法的制裁,因而君主的权威与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孟子则认为:如果君主无仁无义,则是仁义的贼害者,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是无所谓“弑”君的。孟子更从君臣关系角度重新确定了君主的地位。他认为一国之君,负有治理、四境的责任,如果有大过而又不听从谏劝,贵戚之卿可以废君另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天命无常,君位已不是那么永久不可动摇的了。 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是社会行政统治的关键。如何解决君与民的关系,正是战国时期各思想家所必须面对的。基于对“民”的地位的认识,孟子用“仁政”来协调、解决作为统治施行者的“君”与作为受事者的“民”之间的关系。那么如何实行“仁政”呢?也即怎么做才算是“仁政”呢?孔子时代,“仁”的要求主要指向民、人,君位相当稳固,只要对民人小施恩利即可,而民人则要受一系列礼法、纲常的约束。孟子的“仁政”,则直指君主,要求君主“制民之产”,使民人有恒产,进而有恒心,这是使民“向善”的保证。要求君主为民父母,保民而王…… “仁政”的提出,基于对“民”的地位的认识,更有其一定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孟子提出来的“性善”学说。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人都具有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萌芽,都有向善的本性,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端。这“四端”发展起来,则可成为“仁、义、礼、智”四德。君主应坚信民人都具有这种善性,并把自己固有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扩而充之,推行到行政中去,“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这就是“仁政”了。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古国名,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人。或是因为邹地近于孔圣人之乡,孟母又“断织”、“三迁”,注重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加上孟子拜师受业于儒者r,所以孟子十分自然地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学说,以圣人之徒自许,以捍卫先圣之道自任,进而以继承圣人道统自居。与孔子“栖栖皇皇”不遑暇处一样,孟子也曾往来穿梭于诸侯国间,推销自己的“仁政”学说。然而其前景一如孔子的黯淡。孔子因其“尊王”一说一开头就失去了诸侯国君之心,而经过改制的孟子学说虽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他仍未充分认识当时“强侵弱,众暴寡”的纷争现实,较适合于统一国家和平年代的孟子学说在当时仍显得“迂阔而不能用”(《史记·孟荀列传》),孟子只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同上),留待后来君主的“采择”了。 《孟子》在两汉时期已受尊崇。到五代后蜀刻石《十一经》,《孟子》成为其中之一经,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为之集注。到了明清时期,“四书”成为科考八股选题的渊薮,《孟子》的地位变得十分崇高了。《孟子》一出,汉以来注家纷出,特别是两汉、宋、清几个朝代,或训释,或阐述义理,相关著述极多。 今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结合其他所能看到的版本,对《孟子》作了校勘,并作注解。 潘新国 余文军

内容概要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
  《孟子选注》系《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
  《孟子》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其文章不仅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而且浅近如话、明白晓畅,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孟子选注》中的七篇互相独立,运用了“言近而旨远”的方式,集中表达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本书由潘新国、余文军校注。

书籍目录

前言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孟子》导感

章节摘录

孟子古代男子的美称,特指有学问者见梁惠王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谥惠。公元前362年,惠王从旧都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惠王。王曰:“叟老丈,老者不远千里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而来,亦句首助词将有以可以利吾国有以利吾国,对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乎?” 孟子对回答曰:“王大王,指惠王何必日言,提及利利益,亦只有仁仁爱义道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大夫,职官名,位在卿之下、士之上曰‘何以利吾家大夫的封地’,士最底层的贵族、庶人庶人,老百姓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互相征取利,而则国危矣!万乘古时战车一辆之国万乘之国,谓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此时的魏(梁)国即是万乘之国,弑以下杀上,此指臣下杀死君主其君国君者,必一定是千乘之家大夫的封地,借指大夫。千乘之家,谓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大夫;千乘之国千乘之国,谓拥有千辆战车的小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占有千万取千,一万辆中占有一千辆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如果为后义后义,把道义放在私利之后而先利先利,把私利放在道义之先,不夺指夺取国君的产业不餍满足。未有仁指讲仁爱之人而遗遗弃其亲指父母双亲者也,未有义指讲道义之人而后把……在后面其君后其君,怠慢其国君者也。王亦只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水池上旁边,顾注视鸿雁、麋鹿,曰:“贤者贤者,有德之人亦乐喜欢,享受……乐趣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句谓只有有德之人才能享受此种乐趣;不贤者不贤者,无德之人虽有此,不乐不乐,谓因无德而致国破家亡,无法享受此种乐趣也。《诗》《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当时士大夫言谈中多引用之云:‘经始经始,计划开始建造灵台灵台,台名,经计划之营营造之。庶民庶民,众多百姓攻努力建造之,不曰不曰,不到几天成建成之。经始勿不要亟着急,庶民子通“滋”,多来子来,来得很多。王在灵囿灵囿,园名,扈鹿唐鹿,母鹿攸所伏隐藏,居住。扈鹿濯濯濯濯,肥胖有光泽貌,白鸟鹤鹤鹤鹤,即“蔷蔼”,羽毛洁白貌。王在灵沼灵沼,灵囿里的池塘,於叹词初充满鱼跃语出《诗经·大雅·灵台》。’文王文王,周文王以民力为建造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称谓其台臼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高兴其指文王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同乐,故能乐享受乐趣也。《汤誓》《尚书》篇名,记载商汤伐桀时的誓师之词曰: 时此,这曰太阳,借指夏桀害同“曷”,何时丧丧亡,消失,予我及与女汝,你偕同亡消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独乐,独自享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寡人,寡德之人,诸侯自称之于国也,尽心尽心,费尽心力焉耳矣焉、耳、矣,并句末语助词。河内河内,战国时指黄河以北地区,属魏地凶饥荒,则移迁其民于河东河东,黄河以东地区,亦属魏地,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如此。察考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用心,谓替百姓打算者。邻国之民不加更加少加少,减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多,增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喜欢战,请表敬副词以战喻以战喻,拿战争打此方。填象声词然鼓击鼓之,兵兵器刃既接接触,弃甲衣甲曳拖,拉兵兵器而走逃跑,或有的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五十步,谓后退五十步者笑嘲笑百步百步,谓后退百步者,则何如?” 曰(魏王)答道:“不可!直只,不过不未到百步耳,是此亦走逃跑也。” 曰(孟子)道:“王如知此,则无通“毋”,不要望指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违背,违夺农时农时,谓农忙之时。句谓不在农忙时征用民力,使其延误收种之时,谷五谷不可胜尽食不可胜食,即吃不完也;数细,密罟鱼网。数罟,网眼小的鱼网不入湾深,大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斧子的一种以时以时,按一定的时间规定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此使民养生养生,孝养父母于其生时丧哀葬死者的礼仪死丧死,渭父母死时哀葬之礼无憾遗憾,不满意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治天下之法。王道,以仁义治天下之始也。 “五亩之宅宅园,树种植之以桑,五十者五十者,五十岁以上之人可以衣穿帛丝织物的总称,此指丝织的衣服矣;鸡豚小猪狗彘猪之畜畜养,无失违误其时指孕育生养之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违误其时耕种之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饥荒矣。谨慎重,重视庠学校序地方办的学校。庠序,乡学之教,申重复,一再之以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之义,颁同“斑”白颁白,须发花白者不负背负物品戴头顶物品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黎民,众百姓不饥不寒,然这样,如此而却不王统治天下。不王,谓不能以仁义统治天下者,未之有未之有,未有之也。P1-3


编辑推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本书选取了《孟子》的大部分篇章,加以注释,并配有现代汉语的译文。笔者参考了赵岐、朱熹、焦循、杨伯峻等人的解释,注释力求简要明了,译文则力求贴近原文,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孟子》读本。本书由潘新国、余文军校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孟子选注 PDF格式下载



读孟子,思辨的力量给你智慧。


国学经典值得看,但是注释和正文在一起,是有些不连贯


给孩子准备的,促进阅读,也是必读丛书


这书不错,买的多还没看。


有注解 挺好 慢慢品读国学经典


排版不好,正文与注解印在一起,没有分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