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外经典辩论选读

余潇枫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余潇枫  

页数:

27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些佳语妙言可谓是精湛隽永,情理并茂,充满了语言的美感,闪现了思考的魅力。  这本精心挑选编排并加以评注的《中外经典辩论选读》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辩论中的精品,不仅有很丰富的词汇与佳句,还蕴涵着丰富的思维与智慧。  全书按哲学辩论、法庭辩论、时政辩论、总统竞选辩论、赛制辩论、网络辩论和日常辩论分类选取。总体上看,哲学辩论显现的是智慧的荣光,法庭辩论透射的是正义的呼声,时政辩论突出的是王道的气势,竞选辩论表达的是历史的勇气,赛制辩论给予的是表达的精美,网络辩论洋溢的是思想的自由,日常辩论充盈的是生命的关怀。从这一系列精选的辩论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辩论之史的漫长,可以探索辩论之谜的玄妙,可以领会辩论之制的多样,可以欣赏辩论之美的隽妙。

书籍目录

导论 言说无疆论辩当歌余潇枫一、哲学辩论半费之讼——普罗泰戈拉与欧提勒士之辩道德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地球的形状必定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证白马非马——公孙龙设计的无名氏对辩老师有没有脑子?——哲学教授与学生的对辩二、时政辩论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与学生辩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答梁惠王吴蜀应当联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逼蒋抗日——周恩来舌辩宋美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丘吉尔的国会演说三、法庭辩论在雅典法庭上的辩护——[古希腊]苏格拉底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意大利]布鲁诺真正亵渎上帝的竟是神甫——[法国]罗伯斯庇尔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古巴]卡斯特罗这就是我的立场——[德国]马丁·路德战争只知道一条法则——[奥地利]肖伊无法看清被告的脸——[美国]林肯中国人到底值多少钱?——[中国]段祺华四、竞选辩论向赫鲁晓夫道歉?——1960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精简政府机构——197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总统要可爱——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通向未来的桥梁还是通向过去的桥梁——199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没有萨达姆,世界更美好——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五、赛制辩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公众人物的隐私是否需要保护——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六、网络辩论网络更多地为彰显善还是为宣扬恶提供了空间——水之辩队VS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什么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周公子VS易小姐七、日常辩论“一开始就是你的错!”——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狄德罗与达朗伯的理趣辩答八、附录值得参考的辩题《中外经典辩论选读》导读

章节摘录

  一、哲学辩论  半费之讼——普罗泰戈拉与欧提勒士之辩  普罗泰戈拉:如果我的官司打赢了,那么根据法庭判决,你就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败诉,换言之,你胜诉,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为这是你第一次打官司,而且赢了。无论法庭怎么判决,总之你都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我根本用不着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因为,如果我的官司打赢了,那么根据法庭判决当然就不必再给你学费;如果法庭判我败诉,那么,我就用不着给你学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打官司,而且打输了,不符合原先契约的要求。总之,无论法庭怎么判决,我都不必付给你那另一半学费。  法官该怎么办呢?  背景介绍  据说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1-约前411)收了一名学生叫欧提勒士。普氏与他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前者向后者传授辩论技巧,教他帮人打官司;后者入学时交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则在他毕业后帮人打官司赢了之后再交。时光荏苒,欧氏从普氏那里毕业了。但他总不帮人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氏于是就总得不到那另一半学费。普氏为了要那另一半学费,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点评  在这里,老师和学生都使用了两难逻辑推理。学生的两难逻辑推理,他的前提与老师的相同,结论却正好相反。这确实很难裁决。有人设想,只要愿意,双方会永远平衡地对峙下去。然而,争讼双方在事理上从来不曾同时有过真正的平衡——论辩使之失衡。双方不断地向自己一边的天平上增加砝码,这种竞赛的结果最终也会区分出“胜诉”与“败诉”。这就是辩护的悖论。  当然,聪明的法官还是巧妙地解决了这一“辩护的悖论”。法官把这场诉讼分为两场诉讼受理。第一场,根据普氏提出诉讼的理由“欧氏应该给他另一半学费”,法庭裁决:按照合同,欧氏不应该付学费。也就是说要判普氏败诉,欧氏胜诉。紧接着受理第二场,根据普氏的诉讼理由“欧氏应该给他另一半学费”,法庭的再次裁决是:按照合同,欧氏应该付学费。  当然这其中还会有逻辑问题。根据合同的规定,欧氏要在“帮人打官司赢了之后”才交另一半学费,而欧氏只是自己打赢了一场官司,并没有帮人打赢官司,所以欧氏仍旧可坚持不必交另一半学费。当然,普氏可以强调帮自己打官司实际上也是帮人打官司,那么他们就需要另外的诉讼了。  另外,第二场诉讼如果只能算上诉的话,那么欧氏还是没有打赢第一场官司,普氏仍然得不到另一半学费。而普氏否认是上诉的话,那么也需要另外的诉讼了。  当然,如果普氏当初合同这样签:“在欧氏打赢第一场官司之后”交另一半学费,即使法官判欧氏赢,后来的官司也只要打一场就够了。  反过来,如果普氏想给法官出个难题,他可以在合同中这样规定:“在法官一想到要判欧氏赢的时候,欧氏就应该付学费”,这样就会导致法官无法宣判。  道德究竟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这天,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那人回答:“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样欺骗自己人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说:“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人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背景介绍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虽然出身低下,相貌奇丑,但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仅喜欢跑到雅典的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辩论问题,而且还有站着思考问题的怪癖。一旦陷入沉思,他便忘记做事、吃饭、睡觉,别人叫他也不答应,像着了魔一般。他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被新上台的民主派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处死,但他和别人谈话的内容却被他的学生们记录下来,在后世流传甚广。  点评  苏格拉底的这种通过不断请教式的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被形象地称作“精神助产术”。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不太清晰的观点明晰化。苏格拉底就是采用这种“助产术”,把什么是正义、勇敢等问题,拿去向别人“请教”,结果人们都纷纷落入他的圈套。在上述关于什么是道德的辩论中,苏格拉底通过不断的发问,对对方在回答中出现的首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此同时,苏格拉底也逐步引导对方修正观点,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一种高超的辩论艺术。  地球的形状必定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证  地球的形状必定是球形的。因为地球的每部分到中心为止都有重量,因此,当一个较小部分被一个较大部分推进时,这较小部分不可能在较大部分周围波动,而是同它压紧和合并在一起,直到它们达到中心为止。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想象,地球是在生成过程中,就像有些自然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只不过他们认为,向下运动是由外部强制造成的,而我们则宁可说,其实向心运动是因为有重量的物体的本性而产生的。  在这些自然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中,当混合物还处于潜在状态时,微粒在分解过程中从四面八方同样做向心运动。不管周围各部分分布得是否均匀,它们都从各极端向中心集中,并产生同样的结果。因此,很清楚,第一,如果所有微粒从四面八方向一点(即中心)运动,那么结成的一团在各方面必定是一样的。因为,如果在周围各处加上相等的量,那么极端与中心之间必定是个不变量。  这样的形状当然是一个球。即使地球的各部分不是均匀地从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上述证据同样适用。一个较大的质块必然要推动在它前面的一个较小的质块,如果二者的倾向都是向心的,那么较轻的东西因受到较重的东西的推动力,总归要到那个中心去的。  根据感觉的证据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如果地球不是球形的,那么月食时就不会显示出弓形的暗影,但这弓形的暗影确实是存在的。每月的月相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半圆形的,有时是凸形的,有时是凹形的,但月食时暗影的界线始终是凸形的。因此,如果月食是由于地球处于日月之间的位置,那么暗影的形状必定是因地球的圆周而造成的,因而地球必定是圆形的。  观察星星也表明,地球不仅是球形的,而且也不很大,因为只要我们向南或向北稍微改变我们的位置,就会显著地改变地平圈的圆周,以至我们头上的星星也会大大改变它们的位置。因而,当我们向北或向南移动时,我们看见的星星也不一样。某些星星,在埃及和塞浦路斯附近可以看见,在较北边的地方则看不见;而在北方国家连续可见的星星,在其他国家就可以观察到沉落。这就证明,地球不仅是球形的,而且地球的圆周也不大,因为要不然,位置的些微变化不可能引起这样直接的结果。  根据这些论据,我们必然得出结论,地球不仅是球形的,而且同其他星球相比,是不大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外经典辩论选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