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
2011-1
浙江文艺
张晓风
207
无
序:现代中文的经典——晓风散文半世纪 一 晓风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个对万物有情的女子。在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她多方出击。她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八十五年年度小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科幻小说,至今在大陆依然拥有许多读者;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内地香港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威权与陋俗作不羁挑战;她的散文,自学生时代获“幼狮文艺奖”后,屡获各种大奖。但她散文创作最大的奖来自读者,是口碑而非奖杯。多年来,她的散文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语文课本,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 二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因散文而成为经典作家更是艰难。 难处之一:中国文学中,散文地位崇高。流金溢彩。它历来与诗歌一起被供奉在文学正殿上.中国文字的特性,使中国文人有着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无比丰富的语词和长达两千年可供利用的文字数据,科举制度更巩固了文人考究语言、刻意求工的习性。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浩瀚广大的散文品种:经诰典谟之肃穆,庄列之想象,史传之笃实,汉赋的流动,碑铭的温润厚重,序跋文体的进退合度,奏议策论的请真雅正:外加骈文的严格规律,笺疏写作的传承精神,乃至水墨纸缘题款,尺牍起承转合;更有唐宋大家左右逢源,高下皆宜;宋明小品另辟蹊径,独标神韵。品类之繁多,典范之宏丽,无不深入中国文人心中,令后来者叹为观止,知难而退。 难处之二:鲁迅说,五四散文小品的成功,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果真如此? 其实不然。近代以降,中国文化遭灾受劫,“载道”等同陈腐.法度视为桎梏。志在解放性灵,不意开启滥情,虽间有力作,却不抵潮流,遂使稚嫩“美文”,绵绵百年。感伤、滥情、稚嫩、做作、文白夹杂、浅俗之文常常被奉为经典,编入教材,误导学子,并造出读书界的恶俗,赝品淘汰精品,佳作为之淹没。 难处之三:散文不比小说、诗歌有思潮有流派,时常形成一波波潮流,散文是一种较难进入市场操作的文类,在文学日益产业化的形势下,散文比起其他文类更加寂寞,它要引起出版界、新闻界乃至评论界的注意,难度较大。不比戏剧、小说可吸纳异域新潮,令人耳目一新。 没有过人之处,就难在当今中文经典中觅得一席。晓风的过人之处何在? 一曰奇。 晓风出身保守的中文系,受“国故派”教育,本该与写作无缘,充其量也是闺秀派。可她却能破茧而出,以现代生命的律动让苍白典籍再度泛红,以美丽的蓝墨水冲洗故纸堆的陈腐。在她的散文中许多是出入古典,流连掇拾的结晶,戏文、诗词、人物、器皿,甚至一个汉字、几抹色彩,在她的解读中都焕发出神奇的色彩。如果说,传统文化如黄河之水奔泻入怀,那也因晓风搅入魂灵,如酒曲入瓮,才使这水甘洌芳醇,成了文化传统。 她的散文意蕴丰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市井琐事中自有骨气奇高,不使感性沦为软性;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文辞如水,一笔如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入一条条美丽水域;她的散文,句法上有弹性,语汇中有声色。“散文美”相对于“诗美”,就在于前者是文章之美,文章之美更加讲究语句的组织方式和词汇的提炼选择,讲究“情致”和“趣味”,它们是比西方所谓“抒情性”远为细腻微妙的美感,属于中国美学的特有范畴。晓风的散文句式充分发挥中国文字波折流动的特性。文言句法的简洁浑成,西式句法的严整新颖,话本戏文的活泼口吻,被她熔于一炉;古典诗文的典雅文辞,引车卖浆者流的俗言俚语,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汇,在她的笔杖下,交响成一个大乐队。在她的散文中,白话从黑白进入彩色,从平面而立体,由清水变为结晶,既保持明白如话的听觉效果,又充盈着曲折成趣的书面美感。晓风散文之奇还在于她犹如千手千眼观音,风格多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她就至少具有两副笔墨,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的,“亦秀亦豪”,经过多年的耕耘,她更上层楼,她可以现代,可以古典,可以庄重,可以幽默,有时飞扬,有时蕴藉,有时奔放,有时内敛,有流云的闲情,也有沸血的淡然和霍然而怒的盛气。身为散文作者,她也可以进入各种角色:不服气的小学生,有些傻气的情人,谆谆善诱的教师;一个爱鸟人,一个赏花者,或者多情多智的旅人,喜欢好茶好咖啡的饮者…… 二曰大。 奇是不拘一格的活力,是开创新篇的现代,而大则是大家境界。晓风虽然不曾留学异域,职业也单一,从学生到教师,但由于她的好学与敏感,也得益于她家学渊源,得益于台湾社会的忧患与动荡,开放与多元,她有了超出前辈女作家的胸襟与视野。她集学者的渊博、诗家的灵慧、哲人的睿智、宗教的悲悯于一身。她敢于涉笔丑陋,不再唯美是骛,而是美丑并举。小说、电影、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都纳入了她的视野,促成了她观察事物的新感性。她的散文有诗的节奏.戏剧的对话和冲突,绘画的色彩,还有虚构的小说技法,形成了多元的集大成的美感。 当然,晓风散文之大更多地来自她散文中的博大胸怀.它结合了儒家的担当和基督的悲悯,还有艺术的纯真。她说“怀不世之绝技,目高于顶,不肯在凡夫俗子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的美,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肯起身为风雪中行来的人奉一杯热茶,看着对方由僵冷而舒活起来.岂不更为感人”。所以,晓风散文中有那么多凡常中国人,他们或是忧患动荡中既善其身又济天下的读书人:《半局》里的杜公,《再给我们讲个笑话吧》中的世棠,《不识》中的父亲,《未绝》里的马国光……或是在凡常生活中持守道义和尊严的平头百姓:灶下捧读《古文观止》的胖厨师,陪盲父游览山顶风光的女子,为自己成为画中人而欣喜的农夫……这是一些与作者偶然交会的小人物,或许连姓名也不曾留下,然而,在他送上的一碗辣酱里可以尝出敬业和尊客,在她的一次拥抱中有感恩和激情,几个未尝的包子,一句真情的好话,都会让我们或会心而笑,或心如捣臼,热泪进涌。 晓风的散文中,人物林林总总,职业、地位、年龄都迥然不同,既有可以相与出尘的名士大儒,也有只是居家过日子的柴米夫妻。他们之所以让晓风含情凝睇,援笔勾勒,是因为晓风认为,世界上,最灿烂的光辉,最能够燃起情感和生命的光辉,只能是源自人心。无论身居朱户或者柴门,唯有人,才是最值得珍爱的。人是我们的邻居和朋友,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垂垂老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儿女。他们不论有多少缺陷,有多少伤痕,依然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无价的尊严和慰藉。同时,晓风也认定,有尊严有追求的中国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大磁场。所以,晓风在他们的身上捕捉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撒播的灵光与风采,传递的是民族文化再生的信念。 从纯净的少女情怀起步,步下红毯,穿越丑恶,见证伪善,最终成就了悲悯大爱。由一尘不染而历经炎凉沧桑直逼人世内核,仿佛自风平浪静卷入狂风巨浪,晓风依然有一双宁静清澈的眼睛,那里因隐藏着百年忧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丝忧郁,几分愤懑,但更多的却是自信,是担当,是困顿中不失安详,凡常里自有庄严。浩大的场景、纷繁的群像、重大的事件,在晓风散文中并不多见,但与那些浓墨重彩的长篇巨幅相比。晓风的散文毫不逊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情趣。这就是中国的写意传统,以小见大,言有尽而意无穷,李白的乐府、苏东坡的小品短赋,不也是尺幅寸心、天地无穷吗?这就是晓风散文之大。 三曰老。 中国书法推崇人书俱老,中国文学有“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词赋动江关”的美谈。比起其他文类,散文更讲究炉火纯青。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散文的叙述策略是“行云流水,圆活流转”。诗化,剧烈的动作和戏剧冲突等强化手段只是散文创作中的变奏而非常态。中国散文追求的境界以意蕴深远、骨气奇高为里,冲淡宁静、自然真率为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推崇的“自然”是绚烂归于平淡,是不屑于“为文造情”的矫揉造作,“舍我其谁”的剑拔弩张,而非“我手写我口”。 对于散文家,内在功力的修炼,尤甚于自然随意。苏轼提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说自己下笔如山泉一日千里,但也立刻补充道,“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随物赋形”,也就是有规范有约束,不是一泻无遗:而他的“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更是长期用功读书写作而后修炼得来的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散文家依凭的不仅是才气,更多的是多年修炼的内功——人格和历练。《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而我们说的“老”应该是“阅世而不溺世”。“阅世深却性情真”,这就是长期修炼后的一种境界。晓风近年来的散文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宁静致远,淡泊明净。她的散文里的敬畏与宁静,尊严与气度,正是来自长期的酿造,默默的积蓄。它并非纯然空灵。也不是冷漠无情,更不是畏葸忍辱,而是人世风浪中大彻大悟后留存的精神结晶。这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历久常新的中国智慧。 四 六月来西北讲学,说起台湾岛多高山,大陆学生深为惊讶,小小一岛,三千米以上的高峰,竟有百座之多,而华山不超过两千米。同样,说起两千三百万人中,可以传世的经典作家不会少于十来位。也让他们困惑。可是,事实如此。高山总是汇聚在同一山脉。经典也常汇聚在同一时空。这一时空也许很大,如汉唐中国,也许不大,如古希腊、爱尔兰。靠的是适宜的土壤和气候。 在现居台湾的中国经典作家中,晓风只能算是中生代,以她的潜能,我们相信还会有新的杰作新的境界,两岸的中国人在期待,全球的华人在期待,历史在期待! 徐学 (徐学: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从事台湾文化与文学研究,著有《隔海说文》、《台湾当代散文综论》、《余光中评传》、《台湾新文学概观》等书。)
晓风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个对万物有情的女子。在方块字的艺术世界里,她多方出击。她的小说《潘渡娜》曾被收入《八十五年年度小说选》,是当代华文世界最早的科幻小说,至今在大陆依然拥有许多读者;她的戏剧,在台湾被列为经典,在内地香港的剧场上演,满座感泣;她的杂文,早在《野火》之前就对威权与陋俗作不羁挑战;她的散文,自学生时代获“幼狮文艺奖”后,屡获各种大奖。但她散文创作最大的奖来自读者,是口碑而非奖杯。多年来,她的散文集畅销更常销,并已入选两岸学生语文课本,与古典散文相映生辉,堪称现代中文经典。
序:现代中文的经典——晓风散文半世纪 徐学第一辑 画晴 画晴 雨天的书 林木篇 咏物篇 春俎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花朝手记 戈壁行脚第二辑 描容 地毯的那一端 念你们的名字 衣履篇 母亲的羽衣 也是水湄 杜鹃之笺注 情怀: 待理 描容第三辑 我在 我在 给我一点水 问名 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 人体中的繁星和穹苍 星约第四辑 色识 地篇 诗课 地勺 错误 玉想 色识 炎方的救赎第五辑 三弦 高处何所有 血沥骨 西湖十景 比讲理更多 时间 遇见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曾经幼小 娇女篇 路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起来,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婉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为明灿的阳光。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恍惚中忆起~节经文:“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人在这种日子里真不该再有所安排和计划的。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一条曲折的黄泥路。天晴了,路刚晒干,温温软软的,让人感觉到大地的脉搏。一路走着,不觉到了,我站在竹篱面前,连吠门的小狗也没有一只。门上斜挂了一把小铃,我独自摇了半天,猜想大概是没人了。低头细看,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我又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想要留个字条,却又说不出所以造访的目的。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我陶醉了许久,定神环望,才发现这景致简单得不可置信——一片草场,几块乱石。远处唯有天草相黏,近处只有好风如水。没有任何名花异草,没有任何仕女云集。但我为什么这样痴騃地坐着呢?我是被什么吸引着呢? 我悠然地望着天,我的心就恍然回到往古的年代,那时候必然也是一个久雨后的晴天,一个村野之人,在耕作之余,到禾场上去晒太阳。他的小狗在他的身旁打着滚,弄得一身是草。他酣然地躺着、傻傻地笑着,觉得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幸福。于是,他兴奋起来,喘着气去叩王室的门,要把这宗秘密公布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所有听见的人都掩袖窃笑,从此把他当做一个典故来打趣。 他有什么错呢?因为他发现的真理太简单吗?但经过这样多个世纪,他所体味的幸福仍然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了解的。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蛰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暖风过处一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为光,求你叫我成为这样的光。”我不禁用全心灵祷求“不是独步中天,造成气焰和光芒,而是透过灰冷的天空,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记得曾读过段成式的作品,独爱其中一句:“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想不到我也有缘领略这种静趣。其实我所欣赏的,前人已经欣赏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经感受了。但是,为什么这些经历依旧是这么深、这么新鲜呢? 身旁有一袋点心,是我顺手买来,打算送给陈的。现在却成了我的午餐。一个人,在无垠的草场上,咀嚼着简单的干粮,倒也是十分有趣。在这种景色里,不觉其饿,却也不觉其饱。吃东西只是一种情趣、一种艺术。 我原来是带了一本词集子的,却一直没打开,总觉得直接观赏情景,比间接的观赏要深刻得多。饭后有些倦了,才顺手翻它几页。不觉沉然欲睡.手里还拿着书,人已经恍然踏入另一个境界。 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抛书而起,在草场上迂回漫步。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徘徊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尽责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
无
晓风的文字让我觉得生活也可以很细腻,很享受...
她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席慕容的,
轻轻地,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自然,亲情...
没有很多的壮志豪情,
只是一些生活小事,
有几篇我觉得很感动,
学会用她的文字,对学生来说,
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极度推荐...
晓风出品,必属精品。
嘻嘻,我和晓风一天生的。
是浙江出版社一贯的设计风格。绿色的底子,瘦长的“书身”,感觉像穿长袍的夫子。只是,晓风灵动的文字不是夫子……
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预备给晓风女士签名的,看到垂垂老矣的她,感叹时光老人的不多情。
张晓风,香港作家,多读一些他的散文集是有很多好处的!力推!
张晓风的散文一向是优美的,有几篇甚称经典.
张晓风散文让我体会到散文的美,我很喜欢,推荐给朋友,她超爱!
我看了觉得张晓风阿姨写的散文,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本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女儿之前都只是看很幼稚的儿童读物,现在竟然也喜欢看张晓风了,长大了。
自己以前零星读过关于张晓风的散文,此次再度拥有,好像喝了一碗鸡汤,回味无穷!
对于张晓风的散文,听了老师的推荐看了看.
嗯,自己真的很喜欢那种写作风格.很享受.
看了页面的简介,生怕担心错过了精彩文章.
所以就两本不一样的都买了,哪怕有重复的.
张晓风的作文真的很优美,让人读了觉得很舒服.
同学要看散文,推荐这本给她,张晓风的文笔还是很好的
张晓风的散文总算买到了,封面很有艺术气息,读起来应该也很好。
女儿学到了张晓风的散文,特意买了她的作品给女儿看。
张晓风的散文,赞一个
从张晓风的散文读出觉得她是一个很受丈夫宠爱的有点撒娇的小女生~~
张晓风的散文很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张晓风的散文很美
张晓风的散文适合放在枕边,再来一杯香茗,悠悠长夜前细细品味。
很喜欢张晓风写的散文,不错!
这本书没封,但张晓风的散文很好!值得一看。
张晓风是我喜爱的散文作家,该书没让我失望!
喜欢张晓风的散文,像秋天的风。
虽是“张晓风散文”,不一定全部他的散文都在哈,不过选集的散文也不赖。
书是正品。张晓风的散文一向是优美的,对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也有一定作用。
不知道这个版本跟其他张晓风散文有什么不同。
但我很满意了。
质量之类的都不错。
值得买来收藏。。
散文写的很经典,建议购买。
一直喜欢台湾女作家的文笔。
很优雅很清新。
席慕容如此。她也是如此。
这个出版社很好。
我原本就买了一本这个系列的林清玄散文。
总之,很满意的。
对于爱散文的同学,这绝对是一本好书,不轮编排,只论作者,张晓峰的笔法真是柔情。
精美的散文,适合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杯清茶,一些轻音乐,一本书。。
纸质很好,散文也很好,值得读读
孩子马上9年级了,对一些散文对高中有帮助,很好的一本书。
她喜欢散文
大学时候看过张的散文,这次特意淘了一本
散文一本书,无聊的时候可以看看,感觉挺好的。
孩子喜欢,大人也会喜欢的散文
不错不错的散文值得一看
散文 回味无穷
书不同于一般的散文,词句简练,字字珠玑,不时有清新之风外溢
这种韵味的散文我一直很喜欢,淡淡地撩人,每天睡前一篇会有好梦的
正品散文书籍,很喜欢看,开阔视野
以小见大,言有尽而意无穷。
张晓风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文笔是一流的。张的文章读了不少,之前也买过2本文集,看到这本文集很多人推荐就买下了,拿到手感觉却不好,质量很一般,纯粹的看文吧。
拿到书后,封面的感觉就很吸引我,虽然是为孩子买的,但我仿佛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搜索张晓风的书有很多,就看你需要哪种感觉的了,这本不错!推荐!
本来是为了买张晓风的《他?她?》,但是搜来搜去的,当当,亚马逊都没有。所以就买了这本,希望也会不失望吧。
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张晓风自选集》。看到这本。
绿色的封皮,优雅的文章,给盛夏增添了一丝清凉。
虽然是平装书,但是质量好:淡黄色的纸张、适中的字体。
不错的书!
推荐给学生看的,他们说喜欢张晓风
很喜欢张晓风的文风,觉得这本书中的选文都很好!
因为对万物有情,才会铸成大作。
张晓风的作品没的说,一个字“好”
是小孩的老师推荐的,这本给小孩买的。到手之后才看了两篇,嘿,没想到还真错,教授级的女作家写的,她写的非常优美,语言轻柔、娓娓道来,我很喜欢,这还真适合小孩子读一读,对于他的写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好书,还要继续买张晓风写的书。
张晓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了,当然喜欢喽。
张晓风的文章都是那么平易近人的。
很喜欢,和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细腻的文章,要是能融入日记中就好了。
一直都在意张晓风的书
看张晓风,体会慢生活。
温婉的张晓风!
很好的书 纸质也不错
张晓风的文字也很清新
通过该书了解到了张晓风
张晓风的文笔我很喜欢,这本书比我在商场上看到的价钱便宜好多,很好很好
文字词句很美,是人内心得到美的感受和宁静
上学的时候看过好多遍,如今给学生推荐
书还没看,但是和书店里的一样,相信孩子会喜欢
喜欢描写花卉的篇章,那样美丽的花儿能让作者用文字写的那么生动,有着怎样发现美的眼睛,心情和表达美的文采啊。
翻开书页,就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秀丽的文章誊写着人生的价值
书本很好,并且内容很完美,很符合我的感觉,适合喜欢台湾作家的朋友
从内容到字体,从价格到服务,物超所值,快拥有一本吧。
ok 很好不错推荐大家购买写的很好
很喜欢的一本书 很推荐啊
老师推荐提高阅读能力 六年级
送货快,很好。推荐大家都读读,很有感悟
老师推荐的.孩子也很愿意看
听说高中语文老师经常推荐,先买下
孩子老师推荐的,内容不错,孩子很喜欢。
别的家长推荐的,应该不错!
老师推荐的,孩子也还喜欢。
语文老师推荐阅读,篇章选取不错
正在读,喜欢作者。值得给孩子推荐。
推荐图书,儿子喜欢。
是侄子的老师推荐的,老师让看的应该没错。
想让自己提升点内涵,同事推荐看着本
非常完美的一本书,内容偶尔伤感,推荐给青少年
初一老师推荐必读书之一
帮朋友买的,朋友说她女儿很爱读。
很不错的书..质量很好...对于爱读书的人很喜欢
嘿嘿一如既往的爱!
十五年齐前,浙江文艺出版社出过同样的版本,比现在这个版本好的多,纸质、排版或者纸张,都好的太多!不知道为什么时代先进了,书的质量反倒不如以前了!
书已读,这本书写得很好。
首次看作者的作品,一下就被吸引了,文笔优美,富含哲理,作者文字功力非常深厚!上初一的女儿也很喜欢,边看还边勾画批注,很欣慰。
其作品如清风拂过,给人舒适的感觉,又如细雨滋润心田
老师要求买的书,做完下订单,今早9:00就来了,快递很给力啊!快递员态度也相当不错!书慢慢看,给个好评啊哈哈
晚上下订单,第二天就送到了,比去实体书店方便快捷呢
这本书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一人在灯下慢慢品读,很有感觉。
刚看完这本书,看了后很舒心。
老师建议的。。希望学生有收获。。。
老师要求买的。新华书店没有。在这里都买到了。学生很开心,家长也放心。
母亲的羽衣这一篇最感动!
虽然我只是一名中学生,但是当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牢牢地吸引住了。为了做摘抄,我一个学期都没把这一本书摘抄完。老师说我傻,不会换书看,我只能回答,个个好句,就像地上的黄金一样,我舍不得丢呀!很值得一看!
看封面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文章亦是如此。笔触细腻,有感而发,读来很是轻松,还未读完,慢慢品味中……
物流比我想象中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