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守岁

郭文斌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郭文斌  

页数:

222  

字数:

14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守者吉祥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走。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世前曾住此山,只因讲错了一句话,被罚作五百世狐狸,今服刑期满,乞师依亡僧礼烧送。师应,老人乃去。次日,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僧不解,因未闻禅林近有亡者。师便带众在山后去觅,果无亡僧,却有一只黑毛大狐狸死在大盘石上。师告因由,僧皆大惊。遂恭然依亡僧礼火化安顿。  盲尼听完晚课,师父说,天已经很黑了,你打个灯笼回去吧。盲尼说,我一个瞎子打灯笼有什么用?师父说,有啊,你是瞎子但别人看见你手中的灯笼可以让开你啊。盲尼说,那我就打上吧。不想半路仍和一个人撞了一个满怀。盲尼说,难道你就没有看见我手中的灯笼吗?对方说你灯笼里的灯早已灭了。盲尼恍然大悟:  原来一切外在的光明都是靠不住的,一个人需要找到自己本有的光明。  项宁君嘱我编选这部文集已有些日子了。却迟迟未有动手,原因是可选者太多,打开剪辑本,觉得每篇都喜欢,都舍不得,但书的容量毕竟有限。一日翻阅禅宗公案,当读到这两则故事时,便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它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标准。  遂从近百万字的文字中,首先挑选在我看来不至于被罚作五百世狐狸的文字,从中再选在我理解多少有点唤醒作用的文字,多少能打开读者内在光明的文字,然后结集为书,名为《守岁》。  再看这个书名,真是喜欢。  在它就要付梓行世的时候,请允许我深深感谢这些文字的原发编辑、选刊选本编辑、成书编辑,感谢渐江文艺出版社,连同因为这些文字将要化为纸浆的树,同时感谢亲爱的读者!岁月诡秘、飘摇、无常,但守有常,愿我们在守中走进安详,在安详中获得吉祥。

内容概要

  “大地之美大文化散文系列”之《守岁》是西北著名作家郭文斌的最新散文集,作品集结了近几年来作者在散文领域的精品之作和最新创作。为守住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作者以具有浓郁西北风格的真性情文字,将岁月、农历、大年、安详、母亲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一一抒写,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天地精神的崇敬、对文学理想及本原的回归。作者将大善、大爱、大美裹挟在平实甘醇的文字中,向读者展示了这片大地上最易被人们忽略的风景和传统文化中最易被人们吸收的养分。

作者简介

  生平及职务:祖籍甘肃,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先后就读于固原师范、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鲁迅文学院。现任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宁夏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出版后半年内重印三次)《〈弟子规〉到底说什么》、小说集《瑜伽》、散文集《守岁》、诗集《我被我的眼睛带坏》等十余部,出版有《郭文斌论》。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
  荣誉: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腊月,怀念一种花》被中央电视台推荐为“影响过我的文章”。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郭文斌是西北“文学银军”的领军型作家,是继张贤亮以后宁夏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他针对现代人的焦虑,提出安详文化,为当代人回归心灵,找到幸福和喜悦指明了切实可行的道路,真正达到了文学影响人的心灵的正面作用。并受邀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和多省市演讲,深受欢迎

书籍目录

点灯时分
清明不是节日
红色中秋
腊月,怀念一种花
守岁
我的大年我的洞房
全本戏
一片荞地
永远的堡子
布底鞋
时间简史
儿子如书
蛋黄色的办公室
生命之河
我是一杆什么笔
山水写意
花事
想起了旧房子
生命就像一缸米
时间果汁
人生就像一次刺绣
不知道的人在说知道
一片雪地
一只手拍手的声音
在天山
静是一种回家的方式
给是天地精神
好老师是一盏灯
追月之彩云
二十年前一则日记
文学到底是什么
提防不洁的文字与长命百岁的文学
以笔为渡
如莲的心事
在尘境中寻找真境
真快乐零成本
想写一本吉祥之书

章节摘录

  点灯时分  总觉得城里的元宵夜有点过于热闹,热闹得让人几生迷失之感。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就急切地往回赶。可是热闹是躲不脱的。紧紧地关了门窗,热闹还是不可阻挡地挤将进来,让人无可奈何。就索性站在阳台上,面向老家出神。  岂料身心就一下子踏实下来。  那是因为有一片火苗在心里展开。  老家的元宵夜没有汤圆,也没有眼下这绚丽多彩的华灯和开在天空的一树树银花,更没有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比肩接踵的人流,而是一片夺人的宁静,活生生的宁静,神一样的宁静,似乎一伸手就能从脸上抓下一把来。  那宁静,是被娘的荞面灯盏烘托出来的。  那灯盏拳头一般大,上面有一盏芯,可盛得一勺清油。捻子是半截麦秆上缠了棉花。夜幕降临时分,几十个灯盏便被点燃,端到当院的月光中,先让月神品赏。如果没有风,几十尾灯焰静静地在乳样的月光中泊着,那种绝尘之境,真是用文字难以传达的。  赏完月,灯盏便被分别端到各个屋里。每人每屋每物,都要有的。包括牛羊鸡狗、磨子、水井、耕犁等。让人觉得天地间的所有物什连同呼出的气都带有一种灵性。似乎耕犁磨盘也会不时会扯着你的手跟你攀谈几旬。那时谁也没有问为什么要给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点灯,只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应该了,而生命不正是一种“应该”吗?现在想来,这其中包含着多么朴素多么深厚的善和美,连同真啊。  在给养了多年的老黄牛的槽上放灯盏时,老黄牛竟用微笑向我表示了它的心情,而那只小黑狗简直在欢欣鼓舞了。我一直奇怪,面做的灯盏放在平时从我们手里往出叼饼子吃的鸡狗面前,它们竟一派君子风度,而牛羊就更不必说。  用老人们的说法,这正月十五的灯盏,很有一点神的味道。一旦点燃,则需真心守护,不得轻慢。就默默地守着,看一盏灯苗在静静地赶它的路。看一星灯花渐渐地结在灯捻上,心如平湖,神如止水,整个生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福中、喜悦中、感动中。渐渐地觉得自己像一朵花一样轻轻地轻轻地绽开。我想佛家所说的定境中的喜悦也不过如此吧。现在想来,当时守着的其实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最深处。那种铺天盖地的喜悦正是因为自己离自己最近的缘故,那种纯粹的爱正是因为看到了那个本来。  默默地注视着灯盏,我问父亲,到底是油在着呢,还是棉花在着呢?父亲示意我不要说话。现在想来,父亲是正确的,这样重大的一个话题,我等岂敢又岂能说得。我不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要点灯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留下这个风俗的人一定是深深懂得生命的。他用一个最具活性的东西,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向人们表明了生的意义和状态,也说明了生命在怎样地行进和更替。后来,每每去看满街的电华灯,一种深刻的虚假和巨大的呆板就让人生厌,因而我宁可回家待在怀念中。后来看了一些资料,知道既甘又苦且柔且韧的荞面具有别的食品不能代替的活血降火功用,就更为祖先用荞面做灯盏叫绝。它,不正是对被人们炒得过热的生命的一种清凉的制衡吗?  天下没有不灭的灯。大人们用灯捻上留下的灯花来安慰灯的熄灭给儿女们的打击。说,那灯花将预示着来年的收获和前途,而将人们的心思转移到期冀当中。  但是熄灭毕竟给了我们不小的打击。当时又没有足够的清油供我们将灯多点一会儿。事实上点灯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短暂仪式。可是那时的我们不可能想那么多,我们只将它看作一种无比美好的过程,因而,在那灯焰一闪一闪就要熄灭的时候,心里还是一阵阵生疼。  亮着,是多么地好啊。 然而,那最后一闪终于到来。  整个屋子一下子失魂似的空落。  这时,母亲就要说,尝尝娘做的灯盏是什么味道。  我不知母亲是否是存心转移我们的心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空落真的被产生于舌头上的实在的喜悦安抚了。一种大美在双齿合上的同时变为一种实在的满足。  现在想来,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一个巧合。  在我们弟兄中,最是三弟生得可爱,真是人见人爱,差不多村里所有人几天不见就说想得不行。可是有一年元宵夜,一股风突然进来将弟弟的灯吹灭了,一家人一下子脸上都挂了霜。  弟弟用火柴再次将灯点着。风又将它吹灭。弟弟就再点。  可是弟弟手中的火柴最终没有抗拒过风,七个月后,可怜的弟弟死于痢疾。  十几年过去了,死别的悲痛渐淡,生命的感伤更浓。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弟弟还活着,他该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我甚至想,是聪明的弟弟要了一个花招,将生命中的许多艰辛一下子甩开了。  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再后来,我想,弟弟正是用他的“去”,保全了他的宁静。  而我们就不能披拨红尘,于纷繁中守持那个宁静吗?倘若能够,那不更为上乘之功?可是,我们为什么就往往迷失了呢?  现在,我站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穿过喧哗和骚动,面对老家,面对老家的清油灯,终于明白,我们的失守,正是因为将自己交给了自我的风,正是因为离开生命的朴真太远了,离开那盏泊在宁静中的大善大美的生命之灯太远了,离开那个最真实的“在”太远了。  灯,又何尝是风能吹得灭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守岁 PDF格式下载



郭文斌的《守岁》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散文,在浮躁的当下,它给你脱俗的宁静和平和,他的文字深入人心,如泉水汩汩流淌,他的感情充沛,给你泪水和欢笑。如果你厌倦和疲惫了,放它在枕边阅读是不错的选择。


郭文斌老师的书一如既往的美,读了让人心里温暖宁静,满满的都是吉祥如意。好的文字应该是能让人向善的文字,郭老师笔下的文字便是如此,真善美汩汩涌流,浸润心田,宁静安详……


郭文斌的书让人很安静~~尤其那篇一片荞地~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是一本守住年轮的书,净化人的心灵


很喜欢郭文斌的书


我在书里找到了很多自己曾经的生活,尤其希望固原、平凉、陕西的同志读一读。


很安静的文字,有女性作家的温婉。


浓浓的中国味,看着真亲切啊。应当让孩子们了解这些。


包装很好,同事推荐。


给父亲的礼物。他很喜欢。


应该不会失望的吧,有时间拜读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