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探秘中医

何永生 浙江科技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浙江科技  

作者:

何永生  

页数:

204  

前言

  健康的锦囊,健康的心愿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记忆中的我,很少上医院抓药看病,倒并非因为我的先天禀赋特别优异,也不是因为远隔城市的山乡求医困难,而是因为父亲手里有着三个健康锦囊。这三个锦囊,第一个里面装了“习惯”,第二个里面装了“按摩”,第三个里面装了“草药”。  父亲有句顺口溜:“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他讲了几百遍几千遍,一直讲到入我心髓。直到今天,我依然很少睡懒觉,晚上也不会睡得太迟,尽量按照昼夜更替的自然规律,养成与之相应的生活习惯。父亲对我的习惯养成还包括很多方面,包括食有节、寝不语、气莫生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习惯影响健康。”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中医学的角度说,对维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和增进人体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习惯,日积月累,会像蚕食桑叶一样,慢慢侵蚀人体的健康。  父亲没有学过医,并不懂得医道医理。据他自己介绍,“按摩”是一位前辈朋友教他的,只有那么三招,但若能长期坚持,不仅可以强身体。而且还可防百病。这三招就是捏鼻、摩手、搓腿。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三招,却蕴涵着医学中的大道至理。捏鼻,相当于按摩局部血管,能促进该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鼻腔保持温暖湿润,提高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可以预防感冒,特别是冬天离开室内到户外活动时,这一招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在中医经络理论中,手、腿各有六条正经通过,两者相加,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就俱在其中了。摩手、搓腿,除了可使十二正经气血顺畅外,还能使与这些经络相联系的五脏六腑气血充盈,其强身防病之功能不言而喻。  父亲从田里干活归来,常常会带回一些野果、野草。这其中,有些是给我们兄弟现吃的,包括具有补肝肾作用的覆盆子、调养脾胃功能的野山楂;有些是晾干后作为药物备用的,最常见的包括治疗口疮热毒的栀子、治疗感冒初起的紫苏、治疗小便色黄而尿时疼痛的车前草、治疗大便稀薄的马齿苋等。一般的小病,父亲的草药还是管用的;实在不行,我们才会掏腰包请大夫诊治。  在我走出山乡之前,我是父亲三个锦囊的受益者,不仅耳闻目睹,而且亲身体验,大概这也就是本书主题思想“平衡养生”的最初启蒙吧。

内容概要

  来自大山深处的当代养生专家,将为你揭开平衡养生的秘诀!人体失去平衡就会陷入疾病的泥沼,恢复健康关键在于自体内力的充盈!真正危害我们健康的,其实是我们自己!重建自体平衡,才能重塑健康!

作者简介

  何永生,出生手浙江义乌西部山区,那里群山连绵,名医辈出,丹溪医学,源远流长。作者自幼耳濡目染,于无心插柳间感受中药的清香与郎中的心香,由此结下匪浅的医药之缘。  作者发现,所谓养生,归根结底在于“平衡”二字,人体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平衡便是健康的要义:由此还悟出一套平衡哲学:身平榭则身健,心平衡则心和,天平衡则风调,地平衡则物盛,社会平衡则繁荣稳定。结合传统中医所倡导的关爱大众的精神,作者希望倾其平衡之心得,著成此书,与世人共享养生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体王国的平衡1.心为君主2.人体的高官3.知肝传脾4.五行学说与中医5.肺与大肠6.气、血、津、精7.神奇的经络8.内忧与外患9.舌诊探秘10.脉里洞天11.失神者死,得神者生12.一阴一阳之谓道1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第二章 我的健康我做主1.观念决定健康2.疲劳是万病之源3.科学饮食4.有氧运动5.一有怫郁,百病丛生6.人与人7.情、理、法8.女儿的提问9.天人相应10.以局部带动整体11.时尚不等于科学第三章 人体健康的外援力量1.中医与西医2.针灸与推拿3.扶正法则4.祛邪法则5.对症法则6.三支奇兵7.消疳汤8.揪痧疗法9.西药的撒手锏10.手术疗法与医乃仁术11.关于择医第四章 似病非病间1.治未病2.亚健康3.人体节律4.体质有别5.人生四季6.初升的太阳7.青春期的烦恼8.生命的夏天9.五七与五八10.生命的秋天11.表现各异的更年期12.夕阳依旧红第五章 远离八力大健康困扰1.如何做到少感冒2.降低感染的机会3.睡眠的诀窍4.减肥定律5.他人气我我不气6.一笑解千结7.疼痛的应对8.强壮你的肾第六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1.外邪的防范2.痛风3.类风湿性关节炎4.强直性脊柱炎5.肩周炎6.骨关节炎7.骨质疏松症8.腰椎间盘突出症9.赵老师的一番话10.肺癌11.胃癌12.肝癌13.癌症病人的情志修炼后记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

章节摘录

  任何人都有来自疲劳的风险,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正所谓“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古代人多悠然自得却物质匮乏、体力劳动过度,现代人多物质丰富却思想贫乏、精神家园迷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现在的物质世界要比古代丰富得多,科学技术要比古代先进得多,但古人的幸福指数、快乐指数并不低于今人。下面先讲讲体力疲劳与脑力疲劳的机制。  体力疲劳的产生机制在于:当人体处于持续长时间、大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造成肌肉持续或过度收缩,不仅会消耗肌肉内的能源物质,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其中的乳酸、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疲劳素,如在肌肉内堆积过多,就会影响肌肉细胞,使其活动能力下降;如果疲劳素进入血液运行全身,则会进一步刺激神经中枢,使人产生体乏无力以及不快的感觉,并使人对工作失去兴趣。为了预防体力疲劳的发生,平时应尽量多留一点空闲的时间,让身体及时得到休息和放松;即便遇到工作紧张繁忙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到忙中偷闲、科学安排。  如果我们学习或思考持续时间过久,往往会出现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这时就已出现脑力疲劳了。其产生的机制也与体力疲劳相似,是脑力活动造成大脑内疲劳素过度堆积所致。正因为疲劳素的过度堆积,使得其堆积部位细胞所需的氧气等营养物质供不应求。为了预防脑力疲劳的发生,应做到:每学习45分钟至1小时就应休息10~15分钟,相当于学校上下课的时间安排;连续用脑时间一定不要超过2小时;不要没完没了地思考问题,吃饭时就吃饭,走路时就走路,开车时就开车,否则既不安全,也容易引起脑力疲劳;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适量进食核桃、花生、龙眼等健脑益智食品。  疲劳必然带来自体内力的耗减。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疲劳,正气亏虚,主要是气、血、津、精等的亏虚,临床可伴有全身不适、肢软乏力、精神委靡、容易感冒等。  中医认为,五劳过度皆可成伤。五劳是指视、卧、坐、立、行的时间过于长久。中医经典《灵枢·九针论》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视物过久,可使眼睛过度疲劳,而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卧床过久,可使肺气郁于胸部,导致肺气出入困难,而肺主全身之气,肺气郁则一身气缓,所以久卧伤气。静坐过久,可使脾胃气化功能减弱,而脾主肌肉,脾气郁滞则肌肉瘦弱,所以久坐伤肉。站立过久,可使腰损,而腰为肾之府,肾主骨,所以久立伤骨。行走过久,可使膝关节过度疲劳紧张,而膝为筋之府,所以久行伤筋。可见,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劳动、锻炼当中,采用任何一种体态或动作,若长时间保持不变,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  近年来,大家经常可以听到一个新名词,叫做过劳死。过劳死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通常是指由于长期疲劳引起的、排除突发疾病的不明原因的猝然死亡。也有学者把因过度疲劳引发或促发其他致死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归入过劳死的范畴。不管是体力疲劳还是脑力疲劳,过度疲劳均可引发过劳死。记得小时候我曾听说,邻村一位村民才50多岁,平常身体很好,那一年为儿子造婚房,任劳任怨,非常辛苦,结果呢,房子造好的第二天就因为过度疲劳突然死亡了。这是我平生所闻的第一位因体力疲劳所致的过劳死病例。至于脑力疲劳所致的过劳死,媒体报道很多,有猝死在讲堂上的,有猝死在实验室里的,我就不再列举了。  所以,人人都要经常静下来检修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度疲劳的情况。过劳死往往喜欢光顾事业心太强而又不注意保养的人,发生前通常会有如下症状:脱发、早秃、性欲减退、性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目眩、头痛、失眠、烦躁、悲观、易怒、胸闷、心悸、食欲下降等。预防的方法主要有:①淡泊名利,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分追求权利、金钱等身外之物;②量力而行,凡事不要硬撑硬扛,要学会休息,适可而止;③丰富生活,去做一项有氧运动、去大自然旅行、去参加一个歌舞晚会、去走亲访友……生活本来就多姿多彩,千万别老是念着学习和工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探秘中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