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莫高窟第九窟、第一二窟(晚唐)

本社 编 江苏美术
出版时间:

1994-9-1  

出版社:

江苏美术  

作者:

本社 编  

页数:

235  

内容概要

  《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9窟、第12窟)(晚唐)》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佛教艺术始于印度,但有两大流派,一派为印度本土佛教艺术,一派为受希腊罗马艺术影响的犍陀罗艺术。这两派佛教艺术,都对敦煌产生影响。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古城敦煌所发现的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特别是去年发现的晋墓砖雕和昼砖,人物和神禽、异兽,造型、绫条、色彩之精美,显示了我们民族绘画的高度成就,这是佛教艺术在敦煌扎根发展的土壤。敦煌艺术在我国汉魏艺术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希腊、罗马、波斯、印度艺术精华,形成了新的风格。其特色有三:一是绫描造型。这是中国绘画五千年优良传统,一管毛笔,无论采用那一种绫描都能塑造出简练生动的艺术形象。同时绫描同书法的用笔道理是一致的,运笔就是运力,运力就是运情,作者绫描时,全神贯注倾注全部感情,在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中体现出音乐的韵律感,这就是绫描造形独有的民族特色。二是赋彩。色彩是一种最通俗的艺术语言。敦煌艺术色彩鲜丽,以色彩来表现真实感和生命力。但它不像西方追求的阳光下交光互映的复色,而是随类赋彩或者随色像类的艺术想象的组合色。既有现实衣饰艳丽之色,也有石绿色的马、朱红色的力士、雪白的菩萨、半红半绿的两面明王等变色形象。在表现立体感的晕染法上,印度的凹凸法(即西方的明唁法)自西域传入敦煌,独领风骚近半个世纪。西魏时代我国传统的色晕法进入石窟,与凹凸法相反,在两颊高处晕染红色,既有红润的色泽美,又有一定的立体感。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学。三是传种。即通过外部形象表达内心情思。自从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之后,一直是传统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从人物昼来说传种主要在人的面部,喜怒哀乐之情,通过面部表露出来,所以敦煌塑像和壁画中人物头像都很精致,许多塑像的头是在室内精心制戍、开脸传种后安装上去的。但不能移动的壁画,则表现了古代画师卓越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技能。人物面部传神的关键在眼睛。近代西方美学家如黑格尔称“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在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提出:“孔窍者(眼睛等)精神之户牖”,晋宋时代的刘邵在里说:“微神见貌,情发于目,目为心候,应心而发。”

书籍目录

一、第九窟 前室西壁 毗沙门天王请佛入塔赴那咤二、第九窟 甬道顶部三、第九窟 甬道顶部 佛教史迹昼四、第九窟 甬道南披 瑞像图五、第九窟 主室龛顶南披 趺坐药师佛六、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东 佛龛七、第九窟 主室龛顶 棋格团花八、第九窟 主室龛顶西披 药师佛和菩萨九、第九窟 主室龛顶西披 趺坐药师佛一○、第九窟 主室龛披 垂幔边饰一一、第九窟 主室龛顶西披 药师佛和菩萨一二、第九窟 主室龛门外北 日天一三、第九窟 主室龛顶北披 供养菩萨一四、第九窟 主室龛门外北 密迹金刚一五、第九窟 主室龛下 供养菩萨和比丘一大、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南平顶 密迹金刚力士会变之一一七、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南平顶 密迹金刚力士会变之二一八、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北平顶 礼拜品变(局部)一九、第九窟 主室中心杜西顶南 托塔天王二○、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西顶北 托塔天王二一、第九窟 主室中心杜西平顶 楞伽化现说法二二、第九窟 主室窟顶二三、第九窟 主室窟顶 藻井二四、第九窟 主室东披 弥勒经变二五、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弥勒初会二六、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哺勒说法二七、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兜率天宫弥勒说法二八、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婚礼图二九、第九窟 主室南披 华严经变之一三○、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收获三一、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供养菩萨三二、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法华棘菩萨三三、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弥勒乞食入城三四、第九窟 主室东披弥勒经变 供养菩萨三五、第九窟 主室南披华严经变 月三六、第九窟 主室南披华严经变 日三九、第九窟 主室西披 华严经变之二四○、第九窟 主室北披 华严经变之三四一、第九窟 主室西披华严经变 说法图四二、第九窟 主室西披华严经变 普贤行愿品(局部)四三、第九窟 主室北披华严经变 飞天四四、第九窟 主室北披华严经变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一四五、第九窟 主室北披华严经变 善财量子五十三参之二四六、第九窟 主室北披华严经变 说法图四七、第九窟 主室北披华严经变 菩萨四八、第九窟 主室东壁 文殊变四九、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文殊菩萨五○、第九窟 主室西披华严经变 化生童子五一、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菩萨和天女五二、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飞天五三、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吹笛天女五四、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天女五五、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帚释天妃五/\、第九窟 主室东壁普贤变 供养天女五七、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持幡菩萨五八、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天王(胸像)五九、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昆仑奴六○、第九窟 主室东壁文殊变 化生童子六一、第九窟 主室东壁 普贤变六二、第九窟 主室东壁 忍冬石榴莲荷纹边饰六三、第九窟 主室东壁 男供养人大四、第九窟 主室东壁 女供养人和比丘尼六五、第九窟 主室东壁 女供养人和比丘尼大大、第九窟 主室龛内北壁 须达擎被逐(局部)六七、第九窟 主室龛内西壁 萨埵辞父出游六八、第九窟 主室南壁 劳度叉斗圣变之一六九、第九窟 主室南壁 劳度叉斗圣变之二七○、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斗法的劳度叉七一、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斗法的舍利弗七二、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金翅鸟啄毒笼七五、第九室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舍利弗赴会七六、第九窟 主室东壁和南壁间 团花边饰七七、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风神七八、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外道皈依之二七九、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金砖铺园八○、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须达买园建精舍之一八一、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须达买园建精舍之二八二、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须达买园建精舍之三八三、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须达买园建精舍之四八四、第九窟 主室中心柱西向 嵩山神府送柱八五、第九窟 主室西壁楞伽经变 赴楞伽城的释迦佛八大、第九窟 主室西壁楞伽经变 诸天迎佛八七、第九窟 主室西壁楞伽经变 更医授药八八、第九窟 主室西壁楞伽经变 狩猎八九、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维摩诘九○、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阿难乞乳九一、第九窟 主室西壁 团花边饰九二、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倾饭菩萨九三、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化菩萨和飞天九四、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手掷大干世界九五、第九窟 主室北壁维摩诘经变 天众九六、第九窟 主室北壁 维摩诘经变(局部)九七、第九窟 主室南壁劳度叉斗圣变 波斯匿王九八、第一二窟 前室西壁 北方天王九九、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一○○、第一二窟 前室西壁 南方天王一○一、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 文殊变一○二、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文殊变 文殊菩萨一○三、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文殊变 四天王一○四、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 普贤变一○七、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龛顶 棋格团花图案一○八、第一二窟 主室西壁龛内西披 千佛一○九、第一二窟 主室窟顶 藻井心一一○、第一二窟 主室南披一一一、第一二窟 主室北披 说法图一一二、第一二窟 主室北披 飞天一一三、第一二窟 主室东披 飞天一一四、第一二窟 主室西披 飞天一一五、第一二窟 主室窟顶一一六、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 法华经变一一七、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一一八、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听法天众一一九、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云鹭山说法图一二○、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雨中耕作一二一、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火宅喻一二二、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穷子喻一二三、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 观无量寿经变一二四、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争战一二五、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观音普门品之一一二六、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法华经变 观音普门品之二一二七、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净土楼阁一二八、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大势至菩萨及侍众一二九、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观音菩萨及侍众一三○、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位乐一三一、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舞位一三二、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 弥勒经变一三三、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供养菩萨和迦 陵频伽一三四、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接引图一三五、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未生怨一三六、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十六观一三七、第一二窟 主室南壁弥勒经变 供养菩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莫高窟第九窟、第一二窟(晚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