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眼见为实

(美)伯杰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

(美)伯杰  

页数:

308  

译者:

张蕊,韩秀英,李广才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眼见为实》一书使用符号学和心理分析方面的概念帮助读者理解了我们在视觉现象中发现意义的方式和大脑处理影像的方法。作者以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文风将这些概念呈现在读者面前,并配以许多新鲜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书中所探讨的一些原理是如何得以应用的。其中的许多图片更是由本书作者亲自完成的。 第三版的特色在于其添加更新了有关数码摄影,后现代主义和电影。电脑图片和动画,以及电子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三版序言序言绪论 图像与想象第一章 眼见为实第二章 看的方式——符号学入门第三章 视觉传播的成分第四章 排版与美术设计:视觉传播的工具第五章 摄影:捕获的瞬问第六章 电影:运动的影像第七章 电视:永不停歇的马赛克画面第八章 漫西、卡通和动画:一种艺术形式的发晨第九章 计算机和图形掌——绘圈软件创造的奇迹人名素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眼见为实  观看  眼睛的物理结构决定了观看这一实际行为。当然,看到的内容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隐匿的维度》一书中,作者爱德华?T.霍尔描述了眼睛的物理结构。他解释说,“视网膜(眼睛中的感光部位)主要由三个部位和区域组成:视网膜、黄斑以及次要视觉产生的部位。视网膜中央和外围视觉区履行各自不同的视觉功能,使人们能够以三种不同的方式看到物体。由于这三种视觉功能是同时执行的,彼此互相融合,因此很难将它们分解开”。  眼睛是非常复杂的器官。尽管观看这一个动作对多数人而言轻而易举,但事实上却包含着眼、脑间极其复杂的关系——这个话题将在下一章探讨。  霍尔指出,眼睛的独特结构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设计和使用。正如霍尔所说,西方人总喜欢将注意力放在物体上而不是放在将物体分离开来的空间上。相反,比如(1971:75)在日本,空间被观察、命名,正式表述为“同”或“间歇性停顿”。人类的眼睛是一样的,但看到的内容或关注点却因文化不同而相异。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1969:37)一书中这样论述道:  视觉感知并非是记录刺激物质的被动过程,而是大脑的主动关注,视觉是选择性的工作。对外形的感知包括对形式分类的应用,因其简单性和一般性又被称之为视觉概念。感知与解决问题密切相关。  EH.贡布里奇在《艺术与幻觉》(1960:172)中持相同观点。  ……


编辑推荐

  《眼见为实:视觉传播导论(第3版)》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培养视觉读写能力,帮助读者畅游视觉文化。本书涉及了恐怖袭击事件等话题的数码摄影意义、因特网以及全球恐怖主义形象的重要性。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许多其他方面的话题,例如图像与视觉回顾、电子游戏、视觉幽默、消费者文化的新发展和视觉现象。本书中添加了新内容,例如关于艺术、理论、雅各布森的传播过程模式、后现代主义和“真实”图像、身份以及漫画小说。图像的力量是强大的,会带来各种效应。这就是本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眼见为实 PDF格式下载



易懂,视觉文化传播入门级别的书籍


了解视觉文化不错的通俗书


今天刚刚拿到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不过包裹很结实,喜欢!


给老婆写论文用的,还好吧


好书,装帧不错,字略大


是本好书~虽然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物有所值,值得一买!


真是眼见为实啊


好书不错,值得一看,常识性的小书。送货速度也快,不过书皮有点脏,像在地上踩过的


中文版的还没看,看了韩文译本,感觉内容有点空洞无聊,每一类型都是讲点皮毛,比如电影电视动画什么的。中文应该也大同小异,都是按原版翻过来的。


还不错,看完之后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


这本书的系列都挺好,唯独看到这本时感觉是凑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