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辞典
2012-12
江苏美术出版社
王恒
788
无
一、本辞典选收云冈石窟各类词条2
320个,计80万字,随文插图575幅。收词内容:云冈石窟的历史、地理、地质、规模、建筑、佛教、碑铭、艺术、图像、图案、装饰,以及石窟的保护科研、调查记录、考古研究、考察访问、文献记载及其与石窟关联的其他历史状态、考古发现等。
二、本辞典按云冈的寺院洞窟、历史、佛教、窟龛形制、佛教造像、佛经故事、装饰图案、音乐舞蹈、石窟附属、石窟关联、碑文铭记、保护管理、考古文论、历史人物、考察访问·词赋15大类编排,词条先后按笔画排序。书末附词目笔画索引和汉语拼音索引。
三、历史纪年,辛亥革命前用旧纪年,括注公元纪年,省略了“公元”、“年”诸字。辛亥革命后用公元纪年。
四、释文中引用碑文等古文时,因残缺造成缺字,用口表示,一个口代表一个字;难以辨认的字用囫表示,有疑问的字用团表示,碑文一行或一列结束用/表示。
五、本辞典无时间上限,时间下限为2011年12月。
王恒,男,1953年出生,1985年开始从事云冈石窟研究,文博研究员。1999年以来发表《从犍陀罗到云冈》《(魏书·释老志)与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石雕乐伎乐器研究》《论云冈石窟中瓦顶建筑式样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云冈学:从自发到自觉》《云冈石窟盝形龛的演变》等云冈石窟及相关论文数十篇;出版《云冈石窟佛教造像》《云冈佛经故事》《云冈石窟》《雕凿永恒——山西石窟寺和石造像》等著作十余部。
序(张焯)
凡例
主要资料来源
正文分类目录
正文插图目录
正文
寺院洞窟
历史
佛教
窟龛形制
佛教造像
佛经故事
装饰图案
音乐舞蹈
石窟附属
石窟关联
碑文铭记
保护管理
考古文论
历史人物
访问·辞赋
云冈石窟历史大事年记(张焯)
云冈石窟编号洞窟现存佛教造像数量统计表
词目笔画索引
汉语拼音索引
云冈石窟及其他石窟在中国的位置图
云冈洞窟编号对照表
云冈石窟立面图
除此,第10窟北壁须弥山雕刻最突出的形象还有缠绕在山腰间的二龙形象及两侧的多头多臂神。根据上述《长阿含经》中的《世记经战斗品第十》,这里表现的是“诸天与阿须伦共斗”的场面。东侧三头四臂,一手托日,一手托月,一手抚胯,一手抚胸,作勇猛跏趺坐的形象,就是阿修罗。将其形象塑造在这里,表示了阿修罗曾经在须弥山顶的忉利天与诸天战斗,同时也强调了其皈依佛法后,极力供养佛而成为护法部众之一的经历。北壁窟门两侧雕刻了连环画形式的本生故事画面,其中东壁中间的一幅画面为“布发掩泥”,是《六度集经》内“儒童授决经”中的一个片断。叙述了佛在前世于钵摩国作为一位“儒童”而为佛陀“布发掩泥”的故事(见本辞典相应词条)。与这一画面相呼应,位于同一壁面上北侧立佛像宝盖龛塑造的也是“布发掩泥”故事,由于佛像的两个小手臂皆断失,我们不能够了解其上肢的动作姿态,佛像脚下刻出一个较大的莲花,不仅佛的双脚站立于上,右脚下的小儿(儒童)也趴在莲花之上。此处小儿不同于前者,他不是供养者常见的胡跪状姿势,而是双腿弯曲斜趴在地上,他的头发也并没有披下,而是以手抚摸佛的右脚面。第9、10双窟前室东西两壁上层雕刻的三间式宫殿龛开创了云冈石窟龛式发展的新纪元,也是佛教石窟艺术进一步中国化的直接表现。与第9窟门楼一样,宫殿龛均以中国传统瓦垅屋顶覆盖,并以仿木结构形式在檐下雕刻了一斗三升人字棋,以下由2根方柱或八棱柱分为三间,间内造像。我们看到,为了达到对称中有变化的效果,双窟的4个宫殿龛在主体形象一致的基础上,在造像和立柱的雕刻中作出了两种不同的安排。第9窟前室东壁和第10窟前室西壁的三间式宫殿龛是以八棱柱间隔的,同时明间的形象是坐狮子座的交脚菩萨,两梢间的形象是坐束帛呈舒相坐的树下思惟菩萨。 ……
无
关于云冈石窟的内容很详细,条目清晰,对研究云冈石窟乃至全国的石窟对很有帮助。
非常专业,非常全面,是学习、研究云冈石窟及石窟文化的必备基础工具书。
为写论文而买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体例大,一直未系统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