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

俞志高 等整理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俞志高 等整理  

页数:

194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医中药,源远流长,代有阐发。诊疗疾病时书写其病情、诊断、病机分析、治法、用药等内容,一例一案,就是医案。由门人弟子抄录留存,病家亦常有保存。有的病人视为珍藏书法,贻留后人,以志纪念。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学术思想、经验技术的有效方式。弟子入门之日起,即跟师临证,侍诊师侧,诊视病人,老师口传心授。在诊余时间,学习基础与临床的理论书籍。三年五载,积累医案、笔记甚丰。尤以医案、验案,成为继续学习的教材之一。“吴中”是以苏州城区与中心毗邻地域的概称。周围县镇村落密集,水陆交通相织,人文风俗相沿,水灵毓秀,人才荟萃,名医辈出,良医众多。苏州市地方志编委及档案局所编《吴中名医录》所载,自周代下至清末国民时期,历代名医达千名以上,出版医案亦甚多,其中如吴门叶桂(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百年畅销,国内外中医人员几乎人手一部,读之获益,常读常新,温故可以知新。俞志高同志,矢志于中医事业,热心于学会工作。勤奋刻苦,乐于奉献,除日常事务外,收集整理吴中地区医家医案,将三十年来积累珍贵的稿本、抄本和孤本,汇编成《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从刊》。

内容概要

这套《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都是当年吴中名医的临床实录的抄本孤本。这些前人临床实践的记录,不仅是研究医学史的重要资料,还是中医临床的参考和学习中医的阶梯。医案的阅读,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可以揣摩名医临床思维的规律,可以训练辨证论治的技能,所以说,学中医,医案不能不读。 本书收录了《医学萃精》、《时病条辨》和《医学启蒙》三部医案著作,具有很高的医史文献价值。

书籍目录

医学萃精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时病条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医学启蒙

章节摘录

痧疹其毒在内,岂可潜消?必由表而出,此万氏之高见也。疹邪热伤其肠胃,而下泄屋漏青菜色,并非虚寒。若因寒利必青白,景岳每每误认而用热药。盖脾肺受热,下流大肠则泻。若症后日久,当以调补脾胃。若初起不可以为脾虚也。因热而呕,宜二陈加川连、生姜、竹茹,神效。薛公望日:舌燥而语言不清,因燥而不清可治。若舌润而语不清,所谓口欲言而舌不能前,死症也。有虚空之人患腹痛,服温补相安,时作时止,痛仍不解,甚则利清水或白沫,此虚中有实。或先有宿食在肠中,即一二块燥矢亦能作楚,宜温补药煎好,人生军一钱许,服之宿食自下,正气不伤,屡试屡验。吕沧洲翁日:病似瘵,切其脉细数而且实,细数者暑也。暑伤气宜虚而反实者,热伤血,药为之也,白虎汤为要方。衄数点辄昏,左寸脉微,乃心虚不能司血,故逆而妄行。法当养心,仍补脾,如琥珀补心之剂。汪缵功曰:虚劳一症,偏于阴虚为多,而医之误治有七:一日误认阳虚命门之火,二日误认中寒,三日误认外感,四日苦寒泻火之误,五日二陈消痰之误,六日参芪助火之误,七日治疗过时之误。而治法有三大要:一日补肾水,二日培中土,三日慎调摄,为至良法也。张石顽日:恶寒症除阳虚外,表症为多,不发热者多属火郁。裴一中日:泻痢虫疳水湿疸酒等病,初愈不可即用滋补。以湿热为病,滋补乃助湿热之尤者,服之鲜不致害。许在田日:余初得景岳《类经》,阅叶敬文序,称其经子史集无不研究,会稽中杰士也,意其人必能羽翼圣经。不意其治阳虚者,不知求之太阳;阳盛者,不知责之阳明;欲补阴者,不知求之太阴;欲救阴者,不知取之少阴。依流俗之好,尚不尤甚叔和之认《伤寒论》之专为冬月而设耶?


编辑推荐

《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8辑):医学萃精·时病条辨·医学启蒙》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八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