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通
2001-7-1
江苏少儿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67
444000
无
本读物撷取了百则完整、生动的成语故事,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全书根据青少年儿童阅读思维的特点编撰故事,书中成语故事大体配有例句、典故、出处、插图、造句、注释、反义词、近义词。 青少年读者可借助阅读此书,准确把握成语意思,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可使习作熠然生辉,在议论中引述典故,可使论证强劲有力。在通晓成语故事的同时,无形中接受道德思想和审美教育。
A 安步当车 安如泰山 鞍前马后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度陈仓B 八斗之才 拔山扛鼎 百步穿杨 百闻不如一见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抱残守缺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战 逼上梁山 鞭长莫及 别开生面 宾至如归 冰山难靠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病入膏肓 伯乐相马 不打不成相识 不合时宜 不堪回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贪为宝 不为五斗米折腰C 车载斗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下之盟 乘风破浪 乘龙佳婿 乘兴而来 乘虚而入 程门立雪 惩一警百 赤膊上阵 出奇制胜 初出茅庐 初生之犊不畏虎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从天而降D 打草惊蛇 大腹便便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待价而沽 倒屣相迎 得过且过 得陇望蜀 东窗事发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独当一面 断头将军 对牛弹琴 多多益善 多行不义必自毙EFGHJKLMNOPQRSTUVWXYZ
杯弓蛇影 唇亡齿寒 画龙点睛 杀人不眨眼 自相矛盾 书摘1 伯乐相马 bò lè xiāng mǎ ◇注解伯乐:神话中掌管天马 的星名。相:观察、识别、 鉴别。 ◇释义比喻善于识别,发现真 正的人才。 ◇例句选拔干部,要有伯乐相 马的本领。 传说伯乐是春秋时期秦国人,他本来的名字叫孙阳,因为他对马很有研究,看一眼就能识别马的好坏优劣,所以人们对他非常崇拜。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神的名字称呼他。 有一次,伯乐从虞坂路过,看见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盐车十分沉重,山路又崎岖不平,那匹马累得浑身是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伯乐走近盐车,看了老马一眼,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不由得扑在马背上伤心痛哭起来。这匹千里马多么委屈啊!它应该在疆场上驰骋,可是,主人却不知道爱惜它,让它大材小用,精疲力竭地拉着盐车。伯乐爱抚地摸着这匹千里马,并脱下自己的袍子盖在马身上。这匹马遇到知音,昂起头来放声嘶鸣,那声音直冲云霄,好像金石般铿锵动听。 后来,唐朝文学家韩愈写了一篇《马说》,赞扬伯乐慧眼识马,他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⒘硕?鹩《龋?骶?侵薜轿靼嘌赖娜隼?锎蟮酃?:罄矗?飧鲆了估即蟮酃?至殉啥?⑽髁礁龉?摇S捎谡饬礁龉?业睦???醵己苤厥涌蒲в胛幕???粤焦?氖锥级挤浅7比佟L乇鸱比俚氖嵌?肌??透翊铩N骼吹南@拔幕???吹挠《任幕?蓟慵?秸饫锢戳恕0⒗??私?街治幕?斫庀???佣?丛炝硕捞氐陌⒗??幕?? 公元750年后的一年,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他带来了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并把它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也正是这个时候被介绍给阿拉伯人的。由于印度?想阻拦他。可是李逵已经奔出门去了。 李逵来到江边,跳上一条渔船,大吼一声:“你们船上有活鱼拿两尾来给我!” 那渔人应道:“要等主人来,才敢开舱。” “等什么主人!我自己来拿!”李逵就把竹篾笆一拔,伸手去舱里摸鱼,可哪里还有半条鱼的影子。原来那渔船尾部开半截大孔,用竹篾笆挡着,放江水出入,里面养着活鱼。李逵却不知道,一连放跑了好几条船上的鱼。这一下惹怒了几十个打鱼人,都奔过来一齐用竹篱乱打李逵。李逵撒起野来,便脱了布衫,抢过五六根竹篙,拦腰折成数截。 原来渔主人正是绰号叫“浪里白条”的张顺。张顺见李逵无理取闹,便与他交起手来。两人从船上打到岸上,又从岸上打到江里。只见江心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浑身黑肉,一个遍体霜肤,看热闹的齐声喝彩。张顺水性极好,李逵不是他的对手。张顺将李逵按在水里,李逵呛得晕头转向,连声叫苦。 宋江、戴宗闻讯赶来。戴宗朝张顺喊道:“张二哥不要动手,这黑大汉是俺们兄弟,你且饶他,快上来见宋江!”原来张顺认得戴宗。他平时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识,所以听戴宗一喊,急忙将李逵托出水面,游到江边,向宋江施礼。 戴宗向张顺介绍说:“这位是俺兄弟,名叫李逵。”张顺笑嘻嘻道:“我原是认得李大哥的,只是不曾交手。”李逵生气地说:“你呛得我好苦啊!”张顺陪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啊!”戴宗说:“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你俩今天可以做个至交的兄弟了!”四人都哈 哈大笑起来。 【出自《水浒传》】 不合时宜 bu he shi yi ◇注解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 流。 ◇释义 原指不合时势需要。后 亦指不合世俗习尚。 ◇例句 这篇文章基本观点正 确。只是现在发表有些 不合时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不但能诗能文,而且善书善画,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苏轼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宋仁宗嘉祜二年,苏轼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时年二十二岁。主考官欧阳寿看了他的试卷,赞叹不已,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将来文章必夺魁于天下。”仁宗皇帝也很佩服苏轼的文才,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读苏轼的文章。 后来,苏轼当了翰林大学士,授职祠部员外郎。他诚心诚意地为国家服务,经常针对朝廷存在的问题,给皇帝上书,提出过节省开支、调整赋役、整军经武、加强防务等好建议;也毫不留情地提了许多批评意见,得罪了皇帝和不少大臣。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革新,苏轼又提出不同看法,极力反对,闹得无法在京城立足,因此,他的心绪一直不好。 传说,有一天早饭后,苏轼摸着肚子散步,信口问身边的侍儿:“你们猜我腹中装的什么东西?” 一个侍儿回答说:“大人的文章誉满天下,一定是满腹文章!” 苏轼摇了摇头,连说:“不对,不对!” 另一个侍儿接着道:“学士学问高深,朝廷上下交口称赞,自然是满肚子见识!” 苏轼仍然不满意。这时苏轼的侍妾朝云走来。朝云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她说:“学士整天上书献策,可是没有人理睬,只好回家来发牢骚,所以我看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说:“让你猜对了,我真是不合时宜呀!” 【出自《梁溪漫志》】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