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江苏少儿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江苏少儿  

作者:

马克·吐温  

页数:

255  

内容概要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被福克纳称之为“美国文学之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在一个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上,有个生性顽皮,但心地善良的男孩——汤姆·索亚。他厌恶教会学校枯燥无味的生活,幻想着能过上像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新奇冒险的生活。终于有一天汤姆和小伙伴哈克贝利偷偷离家出走,来到一个荒岛上,过了几天逍遥自在的生活。他们意外知道了一起案件的真相,关键时刻,汤姆挺身而出,指证了杀人真凶乔。汤姆害怕遭到乔的报复,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他和哈克贝利到一家闹鬼的房子里去寻找假想的财宝时,发现了乔的足迹,后来这个杀人犯困死在山洞里,汤姆和哈克贝利得到了一大堆千年以前海盗埋藏的金币。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年)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美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和演说家,有“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和“美国文学之父”的称誉。
马克·吐温自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汉尼拔镇长大,曾先后做过印刷所学徒、矿工、轮船领航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汤姆在家耍花样、出门和人斗第二章 逍遥的粉刷工第三章 忙于打仗和恋爱第四章 在主日学校大出风头第五章 铁钳甲虫和它的手下败将第六章 汤姆遇见了贝基第七章 扁虱和伤心事第八章 大胆地做了海盗第九章 墓地里的惨剧第十章 不祥的狗吠声第十一章 良心受到折磨第十二章 给猫灌了止疼药第十三章 海盗们扬帆出海了第十四章 在海盗营地逍遥快活第十五章 偷偷溜回家第十六章 初学抽烟——我的小刀不见了第十七章 海盗们回去参加自己的葬礼第十八章 泄露梦的秘密第十九章 “没想到”的后果第二十章 代贝基受过第二十一章 期末考试和被捉弄的校长第二十二章 哈克·费恩信了教第二十三章 穆夫·波特获救第二十四章 白天风光,晚上担惊受怕第二十五章 寻找地下宝藏第二十六章 真强盗发现了金币第二十七章 壮着胆子跟踪第二十八章 在印第安人乔的巢穴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第三十章 汤姆和贝基被困在山洞里第三十一章 找到又丢了第三十二章 快出来啊,找到他们了第三十三章 印第安人乔的命运第三十四章 找到了一大堆金子第三十五章 体面的汤姆加人强盗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汤姆在家耍花样、出门和人斗  “汤姆!”  没有回应。  “汤姆!”  还是没有回应。  “那孩子到底怎么了,我真是不明白?嗨,汤姆!”  依然没人应答。  老妇人拉低眼镜,从镜片上方扫视了一圈房间;然后又把眼镜推上去,从镜片下方看了看。她很少,或者说从不戴着眼镜找像小男孩那么小的东西;它可是她的宝贝,是她心中的骄傲。她戴它只是为了显得“优雅”,而不是实用——就算戴着两片炉子盖,她也能看得同样清楚。她看上去困惑了片刻,然后说道:  “好吧,我发誓,如果让我抓到你,我就——”  她虽然没有扯着嗓子叫,但她的声音也足以让房间里的每件家具都听到。她没有说完,因为当时她正用扫帚捣床底下,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床底下只捣出一只猫来。  “真没见过这么野的孩子!”  她走过去打开门,站在门口朝满园子的番茄和曼陀罗草中看了看,没有汤姆的影子。她提高嗓音朝远处大声喊道:  “嗨,汤姆——”  她身后有点轻微的动静。她转身一把抓住小男孩的短外套的一角,逮住了那个正想偷偷溜走的小家伙。  “好啊,我早该想到那个壁橱的!你在那里做什么?”  “没做什么。”  “没做什么!瞧瞧你的手,还有你的嘴巴。那脏不拉叽的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哦?可我知道。是果酱——就是果酱。我告诉过你几百遍了,如果你胆敢动那果酱的话,我就揭了你的皮。把鞭子给我。”  鞭子举起在空巾——在劫难逃了——  “哦,天啊!小心身后,姨妈!”  老妇人连忙转过身去,慌张地提起自己的裙子。小家伙迅速逃开了,翻过高高的木栅栏就没影了。  他的姨妈站着愣了一下,随即温和地笑了起来:  “这死小子。我怎么就学不乖呢?难道我被他耍得还不够吗,怎么就不知道防着点呢?老傻瓜真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老狗学不了新把戏,这话真没错。但是,上帝,他一天一个新花样,谁能知道他接下来有什么鬼主意呢?他似乎很清楚我能忍他多久不生气,也知道只要他能想法子挨过那一下或者把我逗乐,他就一切太平了,我就不会揍他。我对那孩子没尽到责任,上帝知道那是真的。‘孩子不打不成器。’《圣经》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知道这对我们两个都没好处。他是个浑小子,而戒尺就在我手里!但他是我过世的妹妹的孩子,可怜的东西,我怎么忍心打他呢。每次放过他,良心都会让我很难过;但每次打了他,我的心简直都要碎了。唉,人啊,从女人肚子里出来也没几天活头,可麻烦却一大堆,《圣经》里说得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今天下午肯定会逃学,我明天得让他干点活,惩罚惩罚他。也许要让他在星期六,别的孩子都休息的时候干活有点难为他,他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干活了,但是我必须对他尽到我的责任,否则这孩子会被我毁了的。”  汤姆那天下午的确逃学了,而且在外面玩得很痛快。他回家时刚好赶上帮吉姆,那个黑人小男孩,锯第二天要用的木头,劈引火用的柴——或者说他至少还来得及在吉姆一个人干掉四分之三的活的时候把自己的冒险经历讲给他听。汤姆的弟弟(准确地说是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希德已经干完了他的活儿(捡碎木片),他是个听话的孩子,从不做那些既冒险又惹人嫌的事情。  晚上吃饭的时候,汤姆逮着机会就偷糖吃。波莉姨妈拐弯抹角地问了汤姆一些问题——她想套他说出一些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话。像其他头脑简单的人一样,她总是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天生擅长说隐秘晦涩的辞令,往往将别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计划看成巧妙诡诈的策略。她说道:  “汤姆,学校里挺热的吧?”  “嗯。”  “热得厉害,对不?”  “嗯。”  “你没有想过去游泳吗,汤姆?”  一丝惧色掠过汤姆的脸——有不安,也有怀疑。他偷眼察看波莉姨妈的脸色,但没看出什么,于是答道:  “没——嗯,没有很想。”  老妇人伸出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衣,说道:  “但你身上现在倒不是很热嘛。”想到她已经知道了衬衣是干的但却没人知道她真正的用意,她很是得意。不过,汤姆这时已经猜透她的心思了,于是先发制人,阻止她进一步发难:  “我们几个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头——我的头发现在还是湿的呢,瞧见了吗?”  想到自己竟然忽略了这么一个明显的证据,错失了一个奚落他的好机会,波莉姨妈感到很是懊恼。她随即又生一计:  “汤姆,在水龙头下面冲冲头总不需要把我缝上的衬衣领口给拆开吧,是不?把上衣的纽扣解开!”  汤姆脸上完全没有了不安的神色。他解开上衣。他衬衣的领口还好好地缝着呢。  “怪事!嗯,算了吧。我敢肯定你逃课了,还游泳了。但我放过你这一次,汤姆。我想也许你就像有句古话里说的,:烧焦毛的猫——事实上比看上去好。下不为例。”  她为自己的聪明没耍出来感到有点遗憾,但又为汤姆终于听了一次话感到高兴。  但是希德插嘴道:  “嗯,可是,如果我没记错,你是用白线缝他的衣领,但现在它却是黑的了。”  “没错,我用的是白线!汤姆!”  但是汤姆没等他说完就溜了。他一边走出门,一边说道:  “希德,我要揍你一顿。”  跑到安全的地方后,汤姆检查了一下别在他衬衣领子上的两根粗粗的针和穿在上面的线——一根白线、一根黑线。他念叨着:  “要不是希德,她永远也不会注意到的。讨厌!她有时用白线缝,有时又用黑线。我希望她能坚持用一种线——我可记不住那么多。我发誓非把希德揍一顿不可。得给他点教训!”  他不是村里的模范小孩。不过,他和那个模范小孩熟得很——而且很不喜欢他。  过了不到两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他就把一切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不是因为他的烦恼给他造成的压力和痛苦丝毫弱于男子汉的烦恼,而是因为一件新奇的事情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盖过了他的烦恼,把它们暂时挤出了他的大脑——就像男子汉为新的事业而兴奋激动时会忘了他们的不幸一样。这件新鲜事就是一种新的吹口哨的方法,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他才从一个黑人那里学来的,他正全神贯注、不辞劳苦地练习着。它听起来就像鸟叫一样婉转清越,吹的时候要将舌头抵住上腭,让气流断断续续地冲出来——读者或许还记得是怎么吹的,只要自己也曾经是个小男孩。刻苦和专注让他很快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他沿着街道大步流星地走着,嘴里吹着调子,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那感觉,不亚于天文学家发现新行星一就其发自心底,强烈而纯粹的高兴劲儿来说,这个小男孩无疑比天文学家更胜一筹。  夏日的午后很漫长。天还没黑。汤姆的哨声忽然停住了。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他面前——一个比他还大一点的男孩子。在圣彼得堡这个贫穷破落的小村子里,任何新来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好奇。这个男孩穿得很讲究一不是周末的时候也穿得这么讲究,这真是太奇怪了。他的帽子可真是别致,扣得整整齐齐的蓝布短外套又新又漂亮,裤子也是。他脚上还穿着鞋一今天才星期五呢。他甚至还打了领带,颜色鲜亮的缎面。最让汤姆受不了的是他那种城里人的气派。汤姆越盯着这个鲜亮的人儿看,就越对他的服饰嗤之以鼻,同时也越觉得自己的衣服寒酸。两个人都不吭声。一个动,另一个就跟着一动_不过都只是斜着步子绕圈;面对面,大眼瞪小眼地僵持着。最后汤姆说道:  “我能把你揍扁!”  “那你就试试看。”  “嗯,我说到做到。”  “你做不到。”  “我做得到。”  “你做不到。”  “做得到。”  “做不到。”  一阵短暂的、不自在的沉默。然后汤姆又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看这不关你的事。”  “嗯,我会让它关我的事。”  “哦,那为什么不试试呢?”  “你要是再说几遍的话,我就会的。”  “几遍……几遍……几遍。我说了。”  “嗬,你以为你很聪明,是吗?只要我愿意,我就是把一只手背在身后也能把你揍扁。”  “嗯,那你为什么不动手呢?你说过你说到做到的。”  “嗬,我会的,如果你再这么耍我的话。”  “哼,是的一一像你这种就知道吹牛的家伙我见得多了。”  “自作聪明!你以为你是谁啊。嗯,瞧你那帽子!”  “看不惯你也得忍着。量你也不敢把它拿下来一一谁胆敢碰它,我就要他好看。”  “吹牛!”  “你不也一样。”  “你这个好斗的牛皮精,敢说不敢做。”  “嗯——那就比划比划啊!”  “好啊——你要是再这么无礼的话,我就用石头把你的脑袋敲碎。”  “嗬,那就来啊。”  “哼,我会的。”  “嗯,那怎么还不来呢?不要一个劲地光说不练啊。怎么还不动手呢?是不是害怕了?”  “我才不怕呢。”  “你怕。”  “不怕。”  “怕。”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彼此继续瞪着对方转着圈。现在他们已经肩膀抵着肩膀了。汤姆说道:  “闪开!”  “你闪开!”  “休想。”  “你也休想。”  他们就那样站在那里,各自迈开一只脚撑着,拼着劲儿挤对方,愤恨地瞪着对方。但是谁也占不了上风。他们僵持着,直到双方都面红耳赤,才各自谨慎地松了劲。然后汤姆说道:  “胆小鬼,狗崽子。我要告诉我大哥,他只要一个小指头就能打过你,而且我会让他那么做的。”  “我怕你大哥干什么?我也有哥哥,比他还大呢——他还能把他扔到栅栏那边去呢。”(其实两个大哥都是他们诌出来的。)  “撒谎。”  “你只敢说不敢做。”  汤姆用大脚趾在土里画出一条线,说道:  “我警告你不要越过这条线,否则我把你揍得爬不起来。谁敢,我让谁吃不了兜着走。”  新来的男孩二话不说就越过了那条线,并且说道:  “你揍啊,让我看看你要怎么揍。”  “别激我。你最好小心点。”  “嗯,你说过你说到做到的——怎么不动手啊?”  “得了!你要是给我两分钱,我就动手。”  新来的男孩果真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硬币,嘲弄地把它们伸到汤姆面前。汤姆一掌把它们打到地上。两个男孩立刻在泥土中扭作一团,像两只扭在一起的猫。他们相互揪着对方的头发,扯着衣服,攻击对方的鼻子。两个人都弄得浑身是土,但又都威风凛凛的。不久,这场打斗就分出了胜负,尘土飞扬中,只见汤姆爬起来,骑在那个新来的男孩身上,用拳头使劲地打那个男孩。“这下够了吗?求饶吧!”他说道。那个男孩使劲地想要挣脱他。他哭着——哭声中还带着怒气。  “求饶吧!”攻击并没有停止。  最后那个陌生人嘴里挤出几个字:“饶了我!”汤姆让他爬起来,说道:  “这下学乖了吧。下次最好弄清楚你耍的是谁。”  那个新来的男孩拍拍身上的灰尘,抽着鼻子走开了,不时地回过头来,冲汤姆摇晃着脑袋,威胁汤姆“下次再让他给碰到”要给他点颜色看。汤姆对此不屑一顾,趾高气扬地准备离开,但是他刚一转身,那个新来的男孩就抓起一块石头朝他扔过来,打中汤姆的后肩后转身就跑,像只逃命的羚羊。汤姆一路追赶,一直追到他家,由此知道了那家伙住在哪里。他守在他家门口的一个地方,不停地激那仇人出来,但那小子却躲在里面不肯出来,只在窗口冲他做鬼脸。最后仇人的妈妈出现了,骂汤姆是个粗野没教养的坏小子,让他滚开。汤姆走开了,但是丢下话“誓要”“教训”那小子。  他回家的时候已经相当晚了。当他蹑手蹑脚地从窗口爬进去时,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姨妈正在那守着他呢;她看到他衣服的样子,让他在星期六做苦役的决心更坚定了。


编辑推荐

  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文学名著之一;它是马克·吐温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姊妹篇,是马克·吐温最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一部小说。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汤姆·索亚历险记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质量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