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孙子兵法

徐尚衡 徐尚衡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06出版)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徐尚衡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

徐尚衡  

页数:

427  

前言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他的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孔子属同一时代而稍晚。孙武的远祖名叫妫满,被周天子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发生内乱,他的先祖陈完携家逃奔到齐国避难,因古代“陈”“田”二字音义相通,所以陈完又称田完。从此以后,田家在齐国定居,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豪门。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孙武的祖父)在伐莒的战争中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并把乐安封给了他。孙子的父亲孙凭也不是等闲之辈,官位至卿,成为齐国最高级别的官员。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为田氏后裔,也被卷入其中。在这险恶的形势下,孙武离开了齐国,前往南方吴国。那个时代,是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同时也是各种学术思想兴起、发展的时代。孙武的出身和经历,都和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到了吴国以后,他隐居在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郊外,潜心研究军事,撰写兵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成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在吴国,他结识了从楚国逃奔到吴国的伍子胥,两人谈得十分投机,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当时,阖闾在伍子胥帮助下夺取了吴国王位。阖闾胸怀大志,不仅发展生产增强国力,还礼贤下士,广泛搜罗人才,立志称霸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孙武。孙武去见吴王阖闾时,呈上了自己撰写的兵法十三篇,吴王看过以后,赞不绝口。为进一步考验孙武统兵的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名宫女让孙武操练。孙武用严格的练兵之法操练这些自由散漫、弱不禁风的美女,居然把她们训练成一支具有严格组织性、纪律性的队伍。吴王意识到,孙武连娇弱的宫女都能训练好,何愁不能训练出一支训练有素、战无不胜的大军!孙武被拜为将军,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孙武整顿军备,严格训练部队,使吴军的战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孙武和伍子胥率领军队东征西伐,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经过几年的征战,吴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服吴国的蔡国,给了吴国伐楚的口实。阖闾与孙武、伍子胥率领3万精兵,乘坐战船逆淮而上,救援岌岌可危的蔡国。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只好放弃对蔡国的进攻,在汉水一带设防,打算在此与吴军进行决战。不料孙武突然带领3500精锐弃舟登岸,轻装疾进,直插楚国腹地。训练有素的吴军将士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连战连胜,攻占了楚国郢都,楚昭王于百般无奈中只得仓皇出逃。孙武运筹帷幄,以3万军队打败20万楚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这时候,越国趁吴军伐楚,国内空虚,向吴国发起突然进攻,吴王阖闾不得不领兵返回。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践即位。吴王阖闾认为越国新君即位,国内局势不稳,是攻打越国的大好时机。他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匆匆领兵出征,结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久身亡。阖闾的儿子夫差即位以后,孙武、伍子胥等忠心耿耿辅佐夫差。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率领大军向吴国发起进攻。孙武、伍子胥等人指挥吴军进行反击,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越王勾践带领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会稽山被吴军层层包围,越王勾践战则无力再战,逃则无路可逃,只得请求投降。吴王夫差被奸佞蛊惑,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接受越王勾践投降。吴王夫差终于成为霸主,渐渐骄横起来,对伍子胥的劝告置若罔闻,伍子胥最终被逼自杀。孙武对此十分寒心,归隐深山,继续修订兵法,使其更趋完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人们尊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颗璀璨的宝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瑰宝。《孙子兵法》思想精邃,逻辑缜密,内容博大精深,对古代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大家不仅把它作为一部兵书加以研究,还研究它的哲学思想;不仅中国人研究它,它还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世界各地,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基本上以谋算作为全书的经线,以战争的进程作为全书的纬线谋篇布局。每篇讲一个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有关战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十三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全书以《计》篇始,终以《用间》。《计》篇主要谈“庙算”,即领导层在朝堂上对战事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估算并制定作战计划。孙子指出,能明察时局者胜,不能明察者必败无疑。这是全书的纲。《作战》谈的是战前的动员,做好战前的各种准备。《谋攻》主要说明最高明的用兵者不是攻城略地、消灭敌军,而是使敌国、敌军完整地投降。《形》谈军事力量对比,战斗力的强弱等问题。《势》主要谈“势”、“节”等问题。兵法上的“势”,主要就军事力量、军队的士气而言;兵法上的“节”,主要就进攻的速度、方法而言。《虚实》主要谈如何调动军队,最后以多胜少的问题。《军争》谈如何占得作战先机的问题。孙子指出,要取得作战的先机,往往需要以利诱敌。《九变》谈用兵打仗时不可穷尽的变化方式,指挥作战的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谈在行军途中如何宿营,如何观察敌情,以做出正确的战术安排。《地形》主要谈六种不同的地形,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地形最大程度地发挥战斗力。《九地》依照深入敌方的程度,划分九种不同的作战环境,以及与之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主要谈实施火攻的功效和注意事项。《用间》说明“用间”的威力巨大,它绝不亚于千军万马,至于如何运用,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阅读《孙子兵法》有一些难度。这部书产生于先秦,现在的人读起来有一定的语言障碍;这部书全是从理论高度来阐述战争问题,没有战争实例加以说明,比较难以理解。基于以上考虑,编者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每一篇的精华部分引出,然后用现代汉语串讲,每段孙子语录下引用两则战争故事,让读者以感性的内容加深对孙子理性论述的理解,每则故事的后面都有简明评点,以此说明要旨。全书的最后附《孙子兵法》的原文,并用现代汉语对《孙子兵法》进行全文翻译,以便读者阅读《孙子兵法》的全文并对它有更加全面的理解。编者希望这样做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被人们尊奉为“百世谈兵之祖”。它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颗璀璨的宝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瑰宝。  《孙子兵法》思想精邃,逻辑缜密,内容博大精深,对古代军事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基本上以谋算作为全书的经线,以战争的进程作为全书的纬线谋篇布局。每篇讲一个问题,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有关战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十三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书籍目录

计篇《计篇》概述原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例:白登之围隋文帝灭陈原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战例:临危受命捍京师陈胜起义原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战例:孙子训练女兵迁延之役原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战例:长平之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战例:张宾辅主据河北晋军淝水败秦军作战《作战》概述原文:孙子日: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例:桓温北伐遭惨败檀道济唱筹量沙原文: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谋,不能善其后矣。战例:李广利大败而归鲜卑大败汉军原文: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战例:晋阳之战诛智伯赤壁鏖兵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战例:高阳酒徒立奇功郝昭誓死守陈仓原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战例:齐王贪小失大汉军破烧当谋攻《谋攻》概述原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例:晋军灭吴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赣韫,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闽,叉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战例:拓跋焘兵败孤城桓玄计除刘牢之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战例:刘骏挥师诛刘诞薛仁果自食恶果原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战例:王翦父子横扫五国楚材晋用原文: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战例:北周军兵败晋阳城下北齐军战败平阳原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战例:小关之战关羽败走麦城形篇《形篇》概述原文:孙子日: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日:胜可知而不可为。战例:彝陵之战五丈原两军对峙原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战例:匈奴刘氏建汉刘聪登基原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战例:章之战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文:兵法:一日度,二日量,三日数,四日称,五日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战例: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李牧守边势篇《势篇》概述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例:石勒智擒段末坯荀灌娘突围救危城原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簧弩,节如发机。战例:勇冠三军“冠军侯”“卫国公”保家卫国原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战例:张辽破吴军班超勇歼匈奴军原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正,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战例:司马懿平辽马谡失街亭虚实《虚实》概述原文:孙子日: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战例:官渡大战张方击败长沙王原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战例:越王勾践灭吴西晋朝廷苦支撑原文: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约矣。战例:邓训破迷唐黄巾起义原文:故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例:虞诩败西羌夜半呐喊唬刘曜军争《军争》概述原文:孙子日: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战例:周鲂自髡诱曹休刘聪兵败洛阳原文: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战例:孙膑擒庞涓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故三军可以夺气,将军可以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战例:秦晋崤之战周亚夫平叛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战例:耿弁连下两城魏梁钟离大战九变《九变》概述原文:孙子日: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战例:望梅止渴韩信背水一战原文: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战例:毛宝战场逞威汉军强行攻大宛原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以害,役诸侯以业,趋诸侯以利。战例:慕容氏建燕靳准引火烧身原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战例:盱眙城下败魏军刘曜醉酒亡身行军《行军》概述原文:孙子日: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战例:潍水之战宋襄之仁原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蒹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战例:沙苑西魏败东魏洛口仓大捷原文: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战例:侯景以退为进周齐洛阳大战地形《地形》概述原文:孙子日: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日“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日“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战例:王全斌力克剑门和尚原之战原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日“走”;卒强吏弱,日“弛”;吏强卒弱,日“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日“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战例:高平之战李存勖的兴亡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战例:李广爱兵如子梁犊戍卒起义九地《九地》概述原文:孙子日: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战例:楚汉彭城之战李陵兵败降匈奴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能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战例:杨谅首鼠两端辅公柘叛唐原文: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日:“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战例:皇甫遇勇战契丹军周盘龙父子逞威原文: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战例:孟知祥吞并东川崔延伯击败莫折火攻《火攻》概述原文:孙子日:凡火攻有五:一日火人,二日火积,三日火辎,四日火库,五日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战例:鄱阳湖之战王琳反陈兵败原文: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战例:颍川大战魏军兵败豫州用间《用间》概述原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问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战例:陈平施计除范增皇太极施计除劲敌原文: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战例:耶律德光入大梁司马懿夺权附录《孙子兵法》原文《孙子兵法》译文

章节摘录

计篇战例:白登之围冒顿总觉得事情蹊跷,暗地里四处打听,不久他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因此对父亲、继母恨之入骨。为了报仇雪恨,他制造了一种响箭,用来指挥官兵。他下了一道严令:“我的响箭射到什么地方,大家必须一齐射向那里,谁违反了这项军令,立即斩首示众。”有一天,冒顿扯满弓,“呜——”,响箭飞向他的爱妾。顿时,官兵万箭齐发,他的爱妾浑身中箭,一命呜呼。少数士兵不敢把箭射出去,立即被拉出来斩首。过了几天,冒顿把响箭射向父亲的坐骑,官兵们一个不敢怠慢,立即把箭射出去,那匹骏马如同刺猬一般,立即倒在血泊中。冒顿见练兵已成,便伺机杀死自己的父亲。有一天,头曼要冒顿一道去打猎,冒顿便带着一批官兵随行。到了草原深处,冒顿将响箭向父亲射去,官兵们立即射箭,头曼顿时中箭身亡。冒顿立即领兵返回,杀了继母和弟弟。有的将领企图反抗,被冒顿一并杀死。东胡首领听说冒顿继位做了单于,派使者前来试探,说:“听说先王的坐骑是匹骏马,请大王将这匹骏马送给我们的首领。,,冒顿把东胡使者的话告诉群臣,让大家一起来商量这件事,群臣无不气愤,没有一个表示同意。冒顿思量了一番,说:“东胡是我们的邻国,不必为了一匹马伤了两国的和气。”他命人将骏马牵来,让东胡使者带回去。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使者前来,说是他们的首领看中了冒顿的美貌阏氏,打算娶冒顿的阏氏为妻。群臣义愤填膺,都说答应了东胡的要求便是国耻。没料想冒顿却说:“既然是邻国,何必舍不得一个女子。”他竟然让东胡使者把自己的妻子带回去,嫁给东胡首领。东胡首领见冒顿如此畏惧自己,变得越来越骄横。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凉地带,方圆有一千多里,双方各据一边,各自设立了哨所防卫。东胡使者再一次来到匈奴,向冒顿说道:“我们的首领想要这块荒凉地,请大王答应这件事。”


编辑推荐

《中国经典:孙子兵法(少年版)》是从理论高度来阐述战争问题,没有战争实例加以说明,比较难以理解。编者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每一篇的精华部分引出,然后用现代汉语串讲,每段孙子语录下引用两则战争故事,让读者以感性的内容加深对孙子理性论述的理解,每则故事的后面都有简明评点,以此说明要旨。全书的最后附《孙子兵法》的原文,并用现代汉语对《孙子兵法》进行全文翻译,以便读者阅读《孙子兵法》的全文并对它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