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

耿振生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耿振生  

页数:

217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内容概要

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诗歌体裁。本书首先介绍了诗歌格律的基础知识,然后重点讨论了五七言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作者在专门的理论论述之外,列举了大量的诗词曲范例,让读者通过阅读具体的作品得到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诗、词、曲格律的基础知识。

书籍目录

引论 关于诗歌格律的基础知识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条件 (二)四声和平仄 (三)韵和韵部一 五七言诗的格律和用韵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古体诗的句法和押韵规律 (三)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四)近体诗的对仗 (五)近体诗的句法特点 (六)半律体的五七言诗 (七)近体诗的韵部 附:诗韵常用字表二 词律和词韵 (一)词的主要特征 (二)词调、词牌、词谱 (三)词的章法 (四)词句的平仄和节奏 (五){司的对仗 (六)词的韵例 (七)宋词韵部 附:词谱举例三 盐律和曲韵 (一)曲的主要特征及其与词的比较 (二)曲谱和衬字 (三)曲调和宫调 (四)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五)曲的四声和平仄 (六)元曲的韵例和韵部 附:曲谱举例后记

章节摘录

不同的诗体在分段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要求。五七言诗是不分段的;四言诗(《诗经》为代表)大多数分段,一段叫做一章。词一般分段,有的也不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按固定的谱式分阕是词的特点。和词相近的曲不分格律上的段落。声调平仄在诗歌格律中起着重要作用。五七言近体诗、词、曲对于字的平仄各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五七言古体诗和更早的四言诗、骚体诗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对仗在各类诗体中都可以见到,但对于律诗和排律来说,对仗是格律上必不可少的要求,对其他诗体则不是必需的要求。诗句押韵一般在句子最末一字,这个位置叫“韵脚”。有的诗句末尾用虚字(多数是语气词),称作虚字尾,这种句子的押韵字一般在倒数第二字。一首诗中哪一句用韵、哪一句不用韵,也因诗体而有所不同:近体诗是在偶数句用韵(隔句韵),古体诗可以隔句用韵、句句用韵,或者隔句韵与句句韵交错;词有句句用韵、两句一韵、三句一韵、四句一韵甚至五六句一韵;曲是句句用韵或多数句子用韵少数句子不用韵。节奏是诗句的声律单位。不同的诗歌体裁,句中节奏可能不同。例如同样是五字句,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上一层的划分是上二下三;词和曲的五字句除了有上述形式,还有上一下四的节奏划分,小节奏可以有“一三一”等形式。以上这些格律条件在不同诗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本书要讲的内容。不同诗体格律的宽、严程度不同,近体诗、词、曲的格律很严,书中主要讲这些较严格的格律。又因为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关系密切,所以还要讲五七言古体诗。(二)四声和平仄诗歌格律中最细致、最复杂的部分是关于四声和平仄的讲究。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四声,什么是平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由字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来区别的。拿普通话来说,它有四个声调,分别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高山深沟”等字读音高而且平,都是阴平声字;“平常来回”等字读音由半高不低上升到高,都是阳平声字;“走跑犬马”等字的读音由半低到最低再到半高,都是上声字;“大路快迅”等字的读音由高降到低,都是去声字。汉语各个方言的声调情况各不相同,古代的声调和现代也不相同,讲诗律关心的是古代的声调。占今声调的差别首先表现在系统(即字调的分类)方面。唐宋时代及更早的时候.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不是现代普通话的四声,而是平、上、去、入四声。这套声调系统在诗词中沿用千余年,一直到近代、现代。过去昕谓“四声”,就是指平、上、去、入四声。如果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相比,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分别归属于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古代的上声字大部分仍属于上声,一部分变到了去声;占代的去声字在现代仍然属于去声。以上是就总体本来说的,还有个别字不符合这些一般规律,占代的入声调在现代普通活中消失了,原读人声的字分别归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当中:不但是普通话,北方地区大多数方言、西南地区的方言和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也没有入声调了,而且入声字在各地区的归属也很不一致。古今声调的差别还在于具体读音方面,古代四声的调值(高低升降的变化)已经无法确知,但可以肯定跟现代不同。

后记

中国古代的重要诗歌体裁包括四言诗(《诗经》为代表)、骚体诗(《楚辞》为代表)、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本书只讨论了五七言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没有顾及其他的诗体。这样的选择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与其他诗体相比,五七言近体诗、词、曲的格律要严格得多,诗律学成为专门学问,是以近体诗、词、曲为基础的。如果不接触专门的理论性的论述,读者仅通过阅读具体作品得到的感性知识还难以全面了解格律的细节。其二,五七言诗、词、曲在传统诗歌里所占比重极大,在历史上占据诗坛主流的时间很长。在祖国文化遗产宝库里边,诗词曲是放射着耀眼光辉的一块瑰宝。要学习、继承、发扬这部分遗产,不能不重视它们的格律。其三,这几种诗体至今仍充满十分活跃的生命力。它们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上古诗歌和现代新体诗都比不上五七言诗、词、曲拥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今天仍有众多的爱好者经常用这几种诗体进行创作。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要真正进入诗歌殿堂都需要了解诗律。


编辑推荐

《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 PDF格式下载



里面的内容很好,对于诗词很有帮助。


对初学写诗填词作曲的人来说,简单、实用,蛮不错的。


不错,很好的一本书,喜欢诗词的可以看看


本就对诗词有独好的我,读了此书,又长了不少见识!


正在看与学习,讲解很详细,温习下过往知识,很实用。


书的质量很好,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很好,慢慢体味,自己也会成为诗人


已读,也是应该认真读的一本书。上学时没太认真,现在再看一下了。


很好的书,有时间好好研究研究


很喜欢.内容实在有用


晚上刚收到的书,还未来的及看呢,嘿嘿。


书很不错,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feichagshiyong


目录内容值得期待。


这本编的还不错的


物超所值,了解格律诗须必备的书籍之一。


蛮小的,讲得应该不错吧


作为格律类书籍,初学看看内容都差不多,只是讲解的顺序而已,作为教材和参考书目,还是不错的


对用韵解析清楚,解决了我的困惑。很好。


实则是为了凑数买的,却发现买的很值


对初学者很要帮助


具体不清楚,不过当当的物流还是很好地饿


应该不错吧?刚看个开头


排版太实,视觉上没有可读性!


值得读书,学习传统文化。


书的内容丰富 对于诗词爱好者真是爱不释手。是一本鉴赏和学习的宝典!谢谢亚马逊,读者的好朋友!


诗词曲的格律和用韵,很好。


书略薄,还没认真看过


就是书有点薄,其他还好


内容很好呢 就是很难啊 对于我这个菜鸟来说 很难


书很好,内容也精彩,看了之后学到了很多


内容还不错,很满意,很赞


很好啊!!!!


很好看的书,能够从中学到不少的关于方法与技巧的事,重在坚持、


格律入门的好书~


还好吧,学习古典文学的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