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

钱志熙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钱志熙  

页数:

175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内容概要

  乐府艺术是一种集聚并融合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萌芽等各种艺术样式的综合性的艺术体系,是从汉武帝时代到魏文帝时代华夏艺坛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从汉代社会与乐府艺术的密切联系人手.采用一种大众笔法探讨了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乐府艺术、各类乐府诗的艺术体制、乐府歌辞的娱乐功能和伦理价值、乐府诗的现实内容等,是一本了解汉魏乐府诗的通俗读本。

书籍目录

引言一 汉代社会与乐府艺术(一)大一统王朝与音乐的发展(二)社会的发展与音乐的发展二 音乐史上雅俗之变与汉代乐府艺术(一)战国时代的音乐变革(二)汉代雅乐的衰微(三)众艺杂陈的乐府艺术三 各类乐府诗的艺术体制(一)乐府诗的范围和类别(二)郊庙祭祀乐章的演艺特点(三)鼓吹曲辞的音乐特点(四)相和歌辞的音乐特点四 乐府歌辞的娱乐功能和伦理价值(一)音乐文学在接受史上的功能转变:从“歌”到“诗”(二)乐府诗娱乐功能与伦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三)乐府诗通过娱乐功能产生伦理价值的艺术机制五 汉代社会的“浮世绘”(一)爱情和汉代社会的女性群像(二)方仙道、平乐馆仙戏和乐府神仙诗(三)乐府诗的忧生之叹(四)乐府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六 建安文人乐府诗(一)建安时期乐府音乐的复兴(二)建安文人乐府诗的合乐情况(三)首开文人乐府诗创作风气的曹操(四)妙合乐情的曹丕乐府诗(五)渐尚文词的曹植乐府诗后记

章节摘录

2.相和、杂曲中的游仙诗《郊祀歌》是候神之曲,相和歌及杂曲辞中的神仙题材作品,则是典型的求仙之篇。神仙两道,各有渊源。比较而言,“神”的渊源更远,从原始时代的万物有灵及自然崇拜而来。自然灵怪、图腾、祖灵等的进一步抽象,便有“神”这一概念的产生。自有文献以来,天地山川诸神就不绝于载。他们是人类命运的主宰,人类为求与其交通而有祭祀及巫术的产生。“仙”古又作“僖”,他的渊源较近,仙术当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兴盛起来。人因修炼、通神、禳解诸法而致不死,则称“仙”;天神星精降世托体为凡人者,也称“仙”。后者例如东方朔,传说就是太白星精所生。《列仙传》说他能历世变化,黄帝时为风后,尧时为务成子,周时为老聃,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皮。可见,所谓“仙人”,是指凡人而能长生历世、变化无常者。但是,凡人既成仙人,也就具有神的种种德性和异能,所以又称“神仙”。“神仙”二字,分则为二物,合则为一类。《郊祀歌》只说“神”或“灵”,不说“仙”,是严格地局限于天神地祗范围内的。但我们看班固的《郊祀志》,却有时用“神”字,有时用“倦”字。因为传统的“神灵”,虽能决人祸福,但不能使人长生不死,秦汉方士利用新兴的长生成仙之说附会传统的巫术,让神也担负起使人不死的“责任”,所以神也可称为仙。

后记

十年前,我因研究魏晋诗歌艺术系统,追溯到汉乐府诗歌。那时一个最基本的看法,是认为中国古代诗歌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系统构成,每一个独立的诗歌艺术系统都孕生于一个音乐及民间诗歌的母体。而汉乐府则是魏晋诗歌艺术系统所孕生的音乐及民间诗歌的母体。这是我的《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那本书考察乐府诗的一个基本角度。后来才意识到那只是我思考乐府问题的一个开端。撰写完《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后,开始比较深入地考察乐府艺术,发现对乐府诗的原生功能,一直存在着一种理解上的偏差。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从音乐文学到纯文学的一个变化规律所造成的。


编辑推荐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 PDF格式下载



还没看完,但前半部分给人感觉已很不错。


这是一本小册子,内容主要是普及性的。


这本书总体来说不错,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