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字研究

臧克和主编 河南大象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河南大象  

作者:

臧克和主编  

页数:

282  

字数:

550000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字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数据库”首批收录的学术集刊之一,每年两辑。本集刊集中反映了海内外学人中国文字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该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及时发布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并以此推动中国文字本体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研究内容包括:骨文字研究、中古文字研究、古代语言研究、文字数字化处理研究、现代汉字研究、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汉字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研究、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等。

作者简介

  臧克和,1956年出生于山东诸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古文字学、汉语文字学及其应用等方向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受聘国家语标委汉字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兼任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政府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项目资助,2005年受聘为教育部全国语标委汉字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专项资金资助。

书籍目录

文字理论与汉字数字化研究 楷字的区别性——楷化区别性的丧失及其重建 论文字生成机制(一) 汉字研究与信息科技的发展 汉字书写元素的演变与汉字的符号化 巫史文化与汉字创制的自觉甲骨文金文及古文字综合研究 古文字异体字新辑刍议——《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代前言 释甲骨文中的“裸”和“(广祼)” 殷墟卜辞所见商人亡魂崇拜考 《甲骨文编》在摹写上的失误 说“橹”——兼论“古”字的构形本意 石鼓文考释与句法分析三则 “文”、“皇”考辨 豫北出土商周青铜器铭文释读检讨 东汉建十四年州工师戈考 金文“匍有”补说 谈金文中、召、卲、邵等字的意义 20世纪关于族氏铭文性质研究的评述 说“旦”——兼说“庖丁”与“屠牛坦” “工”字字源新考石刻简帛墓砖文字研究 东汉建初四年一组墓砖的释文 敦煌汉简的异体字——兼论异体字的认定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新见楚简字辑证 睡虎地秦简文字中的形体混同现象调查 秦公大墓石磬文字与石鼓文、侯马盟书 马王堆帛书《周易》通假字例释中古汉字研究 原本《玉篇》的新收字——基于魏晋南北朝石刻语料库的调查 《孔雀经单字》汉字研究 以《可洪音义》补大型字书未收俗字 南北朝石刻楷书笔画的差异性 《龙龛手镜》研究及评价简述 谈魏晋南北朝石刻异体形声字中的声符换用现象汉字规范与应用研究 论汉字形音义性质的不同及认知方法的差异——兼论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汉字部件规范的目的和部件拆分标准——兼评《基础教学用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规范》 语言能力、汉字能力与汉语教学之瓶颈问题 试论“蝴(糊)口”一词的形成、发展与规范古代语言研究 西周铭文介宾结构补语考察 联绵词观念演变述评 从几个道教术语看《太平经》语言研究的价值 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否定副词少数民族文字研究 水文在文字学研究中的认识价值与研究方法 关于水字历史的思考

章节摘录

  楷字的区别性:楷化区别性的丧失及其重建  臧克和  [摘要]“意义”在于相关范围的区别,区别产生“意义”;“意义”分层次,区别也分层次:“意义”的层次,相应于区别的层次。汉字语言功能的本质,在记录语义层面上就是实现区别。区别性原则,是贯穿汉字楷化过程的基本原则。楷化过程,基本上就是剧烈的记号化过程。楷化以后,汉字形、音、义关系趋于复杂。因此,对楷字系统的以形表意功能,有必要重新定位认识。楷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表意模式,极大地影响了汉字的表意功能。但是,整体来看,并未根本颠覆汉字以形表意机制。楷化选择尤其是形声结构优先的原则,在于增加汉字构造理据被破坏、表意功能降低之后的区别性。基于此,楷字的认知更加依赖于结构的整体性。  本文主体分为五节所讨论的,主要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楷化变异定型过程,贯穿在这个过程中的区别性的丧失、区别性的重建。区别性的重建,涉及楷化的扬弃选择问题,包括相关认知机制问题。楷化选择倾向于形声结构,与其说是顽强保留示意标音功能,毋宁说主要是维护楷字结构区别性原则,以及由此带来认知机制上归类识别的方便。本文以各类楷字数据库为调研平台,完全以事实数据立说。为避免过于支离,所统计用例,尽量选择部类,易简之以类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字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