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汉学(第23辑)

张西平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作者:

张西平  

页数:

614  

内容概要

  《国际汉学(第23辑)》的主旨就是探索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影响,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给予学术的观照。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追踪中国文化典籍外传的历史与轨迹,梳理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历史、人物和各种译本,研究各国汉学(中国学)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并通过对各国重要的汉学家、汉学名著的翻译和研究,勾勒出世界主要国家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史。

书籍目录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专辑历程(代前言)海外汉学与汉学家研究汉学新动向的三个例子国际汉学漫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的讨论异名共体之汉学与中国学因特网络与世界汉学汉学(中国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以“美国现代中国学”方向为个案法国汉学家德理文的中国情结——对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成败的文化思考日本学界在当代中国研究上的探索与成就陈寅恪留德时期柏林的汉学与印度学——关于陈寅恪先生治学道路的若干背景知识帝俄汉学家中国历史文化观研究之我见“此生成就名山业,不厌重洋十往还”——内藤湖南中国访书及其学术史意义述论“稀有而价值连城的中文文献资料”——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中文书籍馆藏的创建者:卡尔·弗里德里希·诺依曼传教士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西方汉学的奠基人罗明坚中法文化关系的孕育期:契丹追寻与中国报道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美国汉学的传教之根卫三畏:美国最早的汉学教授“刺桐”——哥伦布的灵感考释中罗关系本源深化历史人物研究——读汉学家杨玲教授新著《尼古拉·米列斯库·斯帕塔鲁》The Latin Words for“China”along the Centuries近代西洋人汉语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周边”研究法来华耶稣会士汉语研究中的索隐思想初探——以马若瑟为中心耶稣会档案馆藏《汉葡辞典》研究跨文化研究与比较哲学、宗教研究Is Literal Translation Possible Or the Ethos of a Dedieated Translator庐山面目:论研究视野和模式的重要性跨语际与跨文化的海外汉学研究——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对象《十日谈》与“三言”、“二拍”文学精神之比较西方中国形象成因的复杂性初探——以17、18世纪英国旅华游记为例中西“经文辩读”的可能性及其价值——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为例比较哲学视野中的“思考”——从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的译名说起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老子的认识儒家礼仪的道教化——新加坡庙宇的祭孔活动中国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研究中国儒学在日本近代“变异”的考察——追踪井上哲次郎、服部宇之吉、宇野哲人的“儒学观”文化传递中“不正确理解”的个案解析清代抄本《石头记》和《姑妄言》流失俄罗斯——李福清院士的重要发现文化嫁接和传播考量——论曲亭马琴的《水浒传》翻译和翻案西方的中国先秦散文研究举隅之一:《易经》研究关于儒学的“原典批评”——以武内义雄的《论语》研究为中心《庄子》的俄语译本小议初大告与中文典籍英译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西译儒学刍议——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道”的翻译为例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先驱——齐如山与梅兰芳过听花的中国戏曲研究附录: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大事记(1996—2010)


编辑推荐

张西平主编的《国际汉学(第23辑)》的主旨就是探索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影响,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中国文化研究给予学术的观照。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追踪中国文化典籍外传的历史与轨迹,梳理中国文化典籍外译的历史、人物和各种译本,研究各国汉学(中国学)发展与变迁的历史,并通过对各国重要的汉学家、汉学名著的翻译和研究,勾勒出世界主要国家汉学(中国学)的发展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汉学(第23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