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具茨山岩画

刘五一 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者:

刘五一  

页数:

178  

字数:

100000  

内容概要

河南新郑具茨山的岩画,是近年来考古文物界的重要发现之一,已经引起有关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具茨山岩画》一书,是对这项发现迄今最全面翔实的介绍和论述,无疑会博得大家的欢迎。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使学术界以及艺术界感到很大的惊奇。这是由几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岩画规模的宏大,其次是岩画年代的古远,再次是岩画的地理位置竞在中国中原的核心区域。  中国岩画虽然只是在近年才为国际岩画研究者所认知,其见于古书记述却是很早的。清代,就有学者做过图像著录,如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便收有贵州安顺的红崖石刻。有关历史情况,可看岩画专家陈兆复教授的《中国岩画发现史》。陈先生该书根据当时已知材料,把中国岩画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地区,宁夏、甘肃、青海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包括港、澳、台)地区等六大地区,然而就是没有中原。流行的观点是,岩画仅存在于我们的周边地区,中原是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岩画的。具茨山位于中原的核心,岩画分布广阔,数量众多,经考察研究,其年代上限可溯至史前时期。这怎能不使人们惊异呢?

作者简介

刘五一
  男,1961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现任新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市博士联谊会会长,具茨山岩画研究中心主任。河南肖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政协郑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已授

书籍目录

岩画概述 一、岩画的概念、类型 二、世界岩画的分布、特点 三、中国岩画的分布、特点 四、具茨山岩画的分布、特点 五、具茨山岩画研究的意义具茨山岩画环境 一、具茨山岩画的自然环境 二、具茨山岩画的历史环境 三、具茨山岩画的文学环境 四、具茨山岩画的考古学环境 五、具茨山岩画的石构环境具茨山岩画类型 一、单凹穴 二、双凹穴 三、双排凹穴 四、梅花状环凹穴 五、散状凹穴 六、方形凹穴 七、沟槽 八、字符 九、人物 十、组合型 十一、祭坛及聚落遗址 十二、支石、岩棚及石圈具茨山岩画点分析 一、张家闭岩画点 二、大天嘴岩画点 三、大宗祠岩画点 四、太白岭岩画点 五、雁窝滩岩画点 六、小尖山岩画点 七、双咀岩画点 八、博士生态林岩画点 九、陉山岩画点具茨山岩画的踏勘考察 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专家踏勘 二、中央民族大学岩画普查 三、全国知名考古专家联合考察具茨山岩画的探讨论证 一、具茨山岩画考古调查现场会 附:具茨山岩画考古调查现场会会议纪要 二、新郑具茨山岩画汇报研讨会 附:新郑具茨山岩画汇报研讨会会议纪要 三、具茨山岩画研讨会 附:具茨山岩画研讨会会议纪要 四、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岩画主题演讲) 附: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新闻通稿 五、具茨山与黄帝文化研讨会 六、具茨山岩画调查报告会 附:具茨山岩画调查报告会会议纪要具茨山岩画的交流与合作 一、西北岩画考察和交流 二、参加第二届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暨岩画学术研讨会 三、美国鹿谷岩画研究中心交流活动 四、珠海宝镜湾岩画考察交流活动具茨山岩画初步解读 一、具茨山岩画发现的意义 二、具茨山岩画与文明的关系 三、具茨山岩画研究的思路 四、具茨山岩画制作的时代 五、具茨山岩画分类 六、祭天活动的遗存 七、帝台之棋的宗教意义 八、凹穴的生殖崇拜内涵 九、具象岩画体现的再生意识 十、具茨山岩画奠基中国文字具茨山岩画大事记附录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具茨山岩画 PDF格式下载



疯狂追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