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教育大系

顾明远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6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顾明远  

页数:

888  

内容概要

  教育是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产物,教育又是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现代化的教育,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全面地系统地搜集和整理我国教育的历史文献,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诠释与研究,探索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律,明确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帮助我国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努力做好当前工作,积极进行教育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以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这是我们编纂出版《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修订版)》的根本目的。

书籍目录

增补修订说明导言凡例目录正文附:姓氏笔画索引

章节摘录

  曾参(前505-前436) 字子舆,被后世推尊为“宗圣”。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早年从事农耕,后为孔子门生。以孝行见称,特重品德修养。事亲至孝,“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不慕虚荣,不贪富贵。曾为小吏,禄不过钟釜,赖以乐道养亲。对孔子思想理解精深,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之一。孔子死后,广收门徒,培养了孟敬子、公明仪、孔假等一批优秀弟子。倡导把“孝亲”和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放在首位。认为父母在世依礼侍奉,去世后以礼安葬、以礼祭祀,才称为孝。提出“犯而不校(计较)”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主张。强调君子应重视三方面的道德修养:第一,严肃容貌,可避免别人粗暴和懈怠;第二,端正脸色,容易使人相信;第三,说话多考虑言词和声调,可避免鄙陋粗野和错瀑。《大戴礼记》中记有其言行。周考王五年(前436)卒,终年70岁。相传《大学》、《孝经》为其所著。  孙武(7一?) 春秋末期齐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字长卿。祖居陈国,因避乱流寓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为齐将陈书之后,赐姓孙。性好武,善击剑。早年任下级军校,参加过吴楚战争。因负伤退隐山林,且耕且读,潜心研究兵法,着成《兵法》一书。后由伍子胥引荐,面见吴王阖闾。吴王令其试演兵法,乃就宫女分成两队,并以吴王两名宠姬为队长。操练中,宠姬带头嬉笑,便以违犯军法下令斩首。之后继续操练,宫女惊骇,依令动作,步伐一丝不乱,杀气腾腾,犹如临阵。旋被吴王任为将军,与伍子胥共谋伐楚。5战5胜,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北)。一时吴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名显诸侯,称霸中原。功成之后,退役回乡,隐居农耕。所著兵法素被誉为“兵家圣典”,称为《兵经》,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作为历代军事教育的教材,其人亦被视为“兵圣”。生卒年皆未详。  孔伋(前483-前402) 字子思,被后世推尊为“述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之孙。相传受业于曾参,后为鲁穆公师。一度居卫,后适宋,困而作《中庸》。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把“中庸”从“执两用中”的方法论提升到世界观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中”与“和”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则,循此法则,万物各得其所。把儒家道德观念的“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万物由此派生:“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又提出:“诚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天道”的“诚”在人则表现为性。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把天、人、物合而为一的主观唯心论。又把孔子的“内省”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还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就是使人修道而顺应天命。同时提出“中和”的教育目的,认为喜怒哀乐之情当其未发之时没有偏倚,叫作“中”,一旦发出都合于道德规范,就叫作“和”,“中和”是天下的大本和达道。只有至诚的人才能尽其性。能尽其性,便能成己成物,中庸之道就具备了。还论述了由知到行的学习过程,把学习过程分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阶段,此为儒家教学论思想的精华。孟子为其再传弟子,将其学说发展为“思孟学派”,成为儒学的正宗。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卒,终年82岁。着有《子思》23篇(《汉书·艺文志》载),早佚;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诸篇,相传为其所著。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教育大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