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翻译适应选择论

胡庚申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6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胡庚申  

页数:

2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第2辑)7:翻译适应选择论》内容丰富,写作大气。对翻译进行多学科、多方位、多角度的学术透视。其原创性、权威性、系统性深得学界赞扬。  “中华翻译研究丛书”著名专家学者精心著述,囊括翻译研究三大方向,译史译论史研究,翻译理论总结和探讨,翻译务实与批评。

作者简介

  胡庚申,北京清华大学国际交流语用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学人。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对外交流与外语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r国际交流HOW-TOWj系列讲座主讲,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文科发展学科组组长、外语系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国际交流中心顾司等。  主要从事两个方向的研究:一是跨文化/国际交流语用研究,已出版《“对外交流与外语应用”交叉研究导论》、《跨文化/国际交流语用研究》、《怎样进行国际交流》、《涉外语言策略技巧》等著作。二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出版《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文献阅读与翻译》、《怎样学习当好译员》等著作,其中《国际会议交流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等曾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此外,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序杨自俭前言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第三节 研究的假设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第二章 译论相关研究评述第一节 相关的译论研究第二节 译界对“适应”、“选择”的认识第三节 译者主体的研究第四节 翻译理论的相关论述第三章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第一节 生物界的互联规律第二节 “自然选择”的译学解释第三节 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第四章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译者主导第一节 译者的中心地位第二节 译者的本能适应选择第三节 译者的适应机制和制约机制第五章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解释功能第一节 对翻译过程的解释第二节 对翻译原则的解释第三节 对翻译方法的解释第四节 对译评标准的解释第六章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实证调查第一节 调查概况第二节 数据与分析第三节 调查的局限第四节 调查的结论第七章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主体描述第一节 达尔文学说能够用于解释翻译活动第二节 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能够体现翻译实际第三节 翻译适应选择论能够解释翻译本体第四节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主体架构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整合适应选择度”译文认同程度调查表附录二访谈交流的基本情况附录三主要术语汉英对照表附录四“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英文)致读者唐瑾编辑的话、补记唐瑾

章节摘录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  笔者在本章第一节 里已经提到,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审视翻译的研究不多,对译者的研究与开拓较少,系统阐明译者怎样具体主导翻译活动更少,而针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缺。  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理论的视角出发,利用作为人类行为的翻译活动与自然法则适用的关联性和通融性,探讨和论证翻译活动中翻译适应与选择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对翻译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一方面,这是一个从新的视角解读翻译活动的尝试,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另一方面,这种探索还使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行为从经验的、单一的、本能的层次,提升到了理性的、多维的、能动的层次,因而既有助于增强译论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力,又有利于译者在翻译中的最佳适应与优化选择。  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又在于:避开原文取向和译文取向“两极”①,从“原文一译者一译文”三元关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译者视角”来考察译者主导行为,首次将“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明确地体现在翻译的定义之中--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具体来说,本课题提出的“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使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从一般“比喻”、呼吁“正名”、主体“介入”的阶段,提升到了置人翻译定义、明确相关机制、确立“译者为中心”翻译观的水平,这就不仅从根本上确立了译者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提高译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译者自重、自律。更重要的是,为“译有所为”①找到了理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实践/现实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②:  (一)对于翻译实践来说,译者如果能认同本课题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遵循“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三维”转换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详见第五章 第二节 和第三节 ),就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处于清醒的、自觉的“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状态,从而使自己的翻译操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自古以来有经验的译者早已在翻译过程中下意识地、本能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适应与选择了,而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确立,将会有助于译者有意识地和更加理性地这样做。  (二)对于翻译教学和译员训练来说,由于翻译适应选择论既有宏观上“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详见第五章 第二节 ),又有微观上“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详见第五章 第三节 ),因而或有可能对学习者在原则上有所指导,在方法上有所参照,也有助于学习者的掌握操作和检视反思。  (三)由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核心理念是“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详见第四章 第一节 一第三节 ),而“译者素质”(详见第五章 5.4.3节)又是翻译和译评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这样就有利于学习者、受训者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于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翻译适应选择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