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转型与变革

杨小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杨小薇  

页数:

259  

内容概要

  谁是变革者?在芝加哥实验学校,是杜威;在萨默希尔学校,是尼尔;在与“PRDD”有关的学校,是一个叫OECD的组织;然而在今天,变革者队伍里的有生力量是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教师已经由一个配合者、一个执行者变成了一个研究者、一个设计者、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学校在变革中发展,变革者在学校的变革中成长。变革无止境,成长亦无止境。  《转型与变革: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没有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完整的或完成形态的学校变革方法论体系,因为它与它所观照的现实对象--学校变革一样,是在不断地生成着的,它是永远的“现在进行时”!这种互动是多侧面交叠的,最基本的互动是“学校变革”与思维方式的互动;在学校变革中的互动是学校内部各主要因素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在学校变革方法论意义上则是,不避简陋地说,在变革理论、变革策略和变革的思维方式三者之间发生的互动。

书籍目录

导言:社会转型与学校变革一、社会转型:学校变革的背景与动力二、学校变革:组织化的更新与改造三、变革的方法论:任务、对象和方法体系的三方互动I.二十世纪西方国家学校变革1.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校变革的范例分析1.1 学校变革的前奏1.2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1.3 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1.4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实验1.5 尼尔的萨默希尔学校2.二十世纪50-70年代的西方学校变革典型2.1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转型与学校变革2.2 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变革的影响2.3 美国后期进步主义实验学校的余韵2.4 北美西欧部分国家的PRDD策略2.4 学校变革的“思想实验2.5 《学会生存》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3.二十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校变革研究3.1 二十世纪最后20年西方学校变革概述3.2 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Ⅱ.二十世纪我国学校变革的两个高峰期4.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学校变革4.1 始于20年代的我国教育改革4.2 学校变革典型范例分析5.我国80-90年代的学校变革5.1 改革开放20余年学校变革的概观5.2 典型案例分析Ⅲ.新世纪学校变革方法论的重建6.学校变革理论的方法论6.1 学校变革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演变6.2 新思维方式关照下的学校变革理论7.学校变革策略的方法论7.1 变革策略与变革理论的互动7.2 变革策略的类型及多样组合7.3 变革策略在实践中的更新结束语:变革者在变革中成长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2课程改革及其对学校变革的影响  课程以它对学校教育活动极强的规划能力而成为学校变革的核心,相应地,某种来自上层的课程改革计划,往往成为触发和推动学校变革的契机。我们还记得杜威学校的实验重点也是课程革新,中后期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些举措,如弗吉利亚课程、八年研究等,也颇负盛名。下面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发生在美国30年代的这两次有影响的课程改革,然后谈谈随后继之而起的60年代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运动对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弗吉利亚课程30年代学校与社会重建的关系引起普遍关注,落实到课程上,当时最普遍的做法是选择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观察它、收集它的资料、对之加以分析。许多学校如林肯学校的学习单元,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1934年出版的弗吉利亚课程范围则更加广泛,它的每一门课程都陈述这样一些原则:学校是一个使社会永存并得到改造的机构,个体和社会的成长过程是个体与社会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据称,1931年以来,许多州组织的教学计划,都以与弗吉利亚相似的核心课程为基础。核心课程作为指引学生面向社会生活的教育计划,包括社会研究、语言艺术、自然科学和普通数学,在“兴趣中心”的基础上,把它们建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模式。这种兴趣中心被描绘为“社会生活的核心,活动是围绕它而组织的。”弗吉利亚课程还没有建议学校应该主动参与重建社会的工作,但它们却提出了一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年轻的公民对社会改良具有兴趣和及批判性的理解。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转型与变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