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

袁江洋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袁江洋  

页数:

41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近代科学自萌芽之初就对人类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塑形作用,首先是在其诞生之地的西方,其后逐渐扩散到整个有人类活动的世界——可以说,这一扩散过程至今仍在延续。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解,科学所以具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它可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进而导致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动,因此科学是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力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机器屠杀正好起源于欧洲这块土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使全世界人民,特别是深受其害而又曾经沉迷于“科学进步”论的欧洲知识分子,开始全面反思文明和进步问题。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科学进步必然导致社会进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思潮开始浮现,它们将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机器生产的反思,与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引出的环境、资源、伦理乃至种种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其前卫的锋芒甚至直指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体系。这一滥觞于欧洲大陆的后现代思潮,在1960年代末开始蔓延到二战最大的获利者和世界第一超级强国的美国。在文化强势场的作用下,后现代思潮的幽灵不断向外辐射,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然不能幸免。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世界科学的整体发展情形 科学与科学家的一千年:988-1988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第二部分:科学革命与欧洲科学道路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对希腊科学的攫取与旭化:一个初步的论述 职业的磨难:1793-1795年的巴黎科学院与恐怖统治 欧洲科学思维的承诺与风格 文化帝国主义与精密科学:1900——193-年德国人的海外扩张 教研结合、同行评议与大科学规则 重审科学革命 另一种科学革命? 对三个现代化历程的反思 21世纪科学:自主与责任第三部分:科学革命与东亚及中国 科学革命、现代化与“李约瑟问题” 西欧的科学革命与东亚 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一百五十年 重建精神家园 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事业的现代化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 PDF格式下载



大部分是译文的论文集,可以参考,特别是对科学史感兴趣的


我是这个专业的,是这个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


可能是不符合专业吧 看起来不是很提劲


一本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资料,值得一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