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研究

吴淑娴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吴淑娴  

页数:

233  

内容概要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研究》试图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线索,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一全面系统的探索,以求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轨迹。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为当前和今后的所有制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探索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

  吴淑娴,女,1972年生湖北宜昌人,2005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在《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萌芽时期一、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探索和对私有财产的最初认识(一)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探索(二)对私人利益与国家和法之间关系的最初认识二、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清算和对私有财产与国家关系认识的深化 (一)关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二)对私有财产与国家关系认识的深化第二章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初创时期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起源和本质的初步揭示与对共产主义基本观点的阐述(一)对私有财产起源和本质的揭示(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命运的初步论述(三)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的首次论述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一系列所有制基本观点的阐述(一)从生产力的高度对私有制起源的科学阐释(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第一次论述(三)从所有制角度对社会经济形态历史演进的初次阐述(四)对所有制现实形态与法律形态的区分和对所有制本质的揭示 (五)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的探索 第三章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形成时期一、对蒲鲁东唯心主义错误和形而上学的法权观念的批判与对所有制范畴的唯物主义阐述(一)批判蒲鲁东把生产关系当作永恒关系的唯心主义谬误,进一步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批判蒲鲁东否认所有制的历史性,把所有制看作是非历史的永恒范畴的唯心主义错误,论述了所有制范畴的历史性(三)批判蒲鲁东割裂所有制的经济关系本质和法权形式,把所有制看作是非经济的法学范畴的错误进一步强调了所有制的经济关系本质(四)批判蒲鲁东把所有制范畴看成与其他经济范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独立范畴的错误,阐述了所有制范畴的整体性 二、对生产关系内涵的规定和对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阐述(一)对生产关系内涵的科学论述……第四章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时期第五章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完善时期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首先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所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封建社会里产生的,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都是在封建社会里面造成的。“现代的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和交换方式多次变革的产物。”①随着生产资料的发展,封建所有制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变化,封建的所有制关系由于不能适应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而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于是,与新的生产力、新的物质基础相适应的新的所有制关系,即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就取而代之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资产阶级所有制取代封建所有制是历史的进步,由于这一新的所有制关系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力的需要,因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肯定了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历史进步性,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使人类社会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不仅如此,资产阶级所有制还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民族的和地方的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使各民族的精神活动的成果也成为共同享受的东西。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过渡性。马克思指出,如同封建所有制关系必然被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所取代一样,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被新的所有制关系所取代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随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完全分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互相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封建社会里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矛盾,只不过是用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用新的压迫条件代替旧的压迫条件,用新的斗争形式代替旧的斗争形式罢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